【我们曾被两位毒唯洁癖分别控诉是小布尔乔亚和红色暴君,不知道千年前的祖先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缝合在一起时有没有受到同样的控诉?
不过刘邦受到的阻碍要小很多,首先,他是皇帝;其次,这只是制度问题,不是意识形态问题;最后,郡国并行制只是策略,不是定制。
嗯,没错,我很好奇,要是当时接受分封的异姓王们要是知道这是一份死亡名单,还会接受分封吗?
从公元前202年十月平定燕王臧荼开始到公元前195年二月卢绾逃亡匈奴,除长沙国外,各大封国转入刘氏子孙。】
汉朝
刘邦张望四周,微微松了口气,现在身边人只有吕雉和记写的刀笔吏。
此事若传了出去,难保各诸侯国不会趁此机会叛乱,削除异姓诸侯王还得再等几个月。
“此事不得传出。”他看向几名刀笔吏,说道。
刀笔吏们战战兢兢回了话,擦掉额头豆大的汗珠,继续记录。
吕雉道:“陛下想如何处理韩信?”
“韩信……”
“不能留。”
吕雉听到此言,没有回话,而是面不改色地继续看天幕。
秦朝
秦始皇看向王绾,问道:“你们想要的分封?”
王绾心中反驳,他说的分封明明是分封给皇室子女,和大臣有什么关系!
但是,理智让他闭嘴。
见王绾的样子,始皇轻笑一声,不再看他。
【至于刘邦为什么不杀长沙王?大概是长沙王政治立场正确,加上长沙国兵力弱,对汉朝构不成什么威胁吧。
同时,长沙王在长沙当地施行德政,名声不错,在英布造反时又与之切割。
还听信张良劝导,低调行事,把自己大部分领地让给刘邦子女。
如此种种加在一起,刘邦实在没必要去搞他。
另外提一下燕王臧荼。
臧荼,咱们不熟,但他孙女的女儿叫王娡。
不知道王娡没关系!你一定知道她的儿子,汉武帝刘彻,一个将“强汉”刻进史书的皇帝!
臧荼的孙女叫臧儿,臧儿先嫁给了王仲,两人生了一儿两女。
儿子叫王信,被汉景帝封为盖侯,他的儿子王充耳后来可能娶了汉武帝的女儿鄂邑长公主。
不过现在对这位公主的丈夫身份有诸多猜测,不一定是他。
两个女儿就是王娡和王儿姁,王儿姁时汉景帝的妃嫔。
后来王仲死了,臧儿又嫁到了长陵田家,生了两个儿子叫田蚡、田胜。
田蚡,咱们就有点耳熟了,他是汉武帝时期的宰相,但骄纵跋扈。
嘶……朋友们,众所周知,汉武帝的宰相是个消耗品。
你说你都成了汉武帝的宰相了,不收着点,还作威作福的,这不就是嫌自己死得慢吗?
所以田蚡最后惊惧而死。】
汉朝
田蚡两年前死的,后由其子田恬继承爵位。
刘彻还记得之前有人来报,田蚡到迎接淮南王刘安时说:“上未有太子,大王最贤,高祖孙。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当谁哉!”
他想到此处,冷笑一声,田蚡死了,刘安也留不久了。
啧,早知道就不该碍着太后的面子,直接把田蚡灭族了事。
省得像现在这样,一口气不上不下,难受。
【汉朝外戚很多,到之后盘点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是外戚,那也是外戚,那么那么多的外戚。
还有不少外戚能力很强,比如卫子夫那放在整个古代历史上都很能打的嫁妆。
其实,在没有完善的选拔制度前,外戚是皇帝能接触到人才的一大途径。
我想用你,咋办?让你成为外戚,或者让你直接成为后宫。】
姒音静默了一瞬,补充道:“其实我还是觉得老刘家的取向真的是双,找男宠和选人才没多大关系。哈哈……男女不计,挺好的,挺好的。”
汉朝
刘邦不知道后代是怎么回事,怎么会让天幕说出这么离谱的话。
天幕!你知不知道你最后那句话,配上这个心虚的表情很难取信于人啊!你赶紧还我刘家清白啊!
另一时空,刘彻坐直了身子。
很能打?什么很能打?
皇后有如此厉害的嫁妆吗?!
他转头看向卫青,突然间福至心灵,外戚?嫁妆?原来说的是仲卿啊!那确实很能打!
猪猪专业认证。
【扯远了,再回到刘邦削除异姓诸侯王的事情上来。
公元前195年,刘邦杀白马、喋血为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为白马之盟。
白马真可怜。
白马之盟一来巩固刘氏江山稳定,二来防止吕氏夺取汉室江山。但是,说是这么说的,实际上后世并没有严格遵守。
嗯,在刘邦死后,吕后就大封诸吕了。
吕后封诸吕其实和武则天封武氏遇到的困局是一样的,她们没有办法,没人真心帮她们干活,只能让没用的亲戚顶上了。
女性统治者的继承人和助手问题,一直是困扰和牵绊女性掌权的重要因素。
不过也因为吕后封诸吕时得到大臣们的认可,并未对她的做法表示强烈反对,所以现代也有人认为白马之盟是伪造的,是为了在吕后去世后,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诛灭诸吕。】
汉朝
刘邦心里想着,不管原来有没有,反正现在是有了!他到时候一定会找个机会办这件事的!
他看向吕雉,见吕雉依然是面无表情的样子,撇了撇嘴。
天幕话中所说吕雉掌权的历史,这是必然发生的,就算是他提前知道了有吕雉会大封诸吕,也无力改变。
刘如意虽好,可年纪还小,生母又是个空有皮囊的,若将皇位传给他,保不齐出现大臣势大,皇帝成为傀儡的状况。
刘盈虽仁懦,但吕雉确实有能力的,有她这个母亲在,也不必担心刘氏江山出什么大问题。
吕雉的手握拳死死掐着,诛灭诸吕……好一个刘氏!
“皇后又何必为了将来的事情愤怒?”
刘邦将她的手摊开,抹去被掌心被掐出的几丝鲜血:“先等天幕说完,总能想到万全之策。”
不想吕雉竟反手抓住了他的胳膊,低声怒吼道:“刘季!你刘家的江山,将来是需要我的,莫要逼人太甚!”
这些年来,有叫他刘邦的,有叫他汉王的,也有叫他陛下的,可是他很久没听到有人叫他刘季了。
他安抚道:“等我想想办法。”
他不能真的惹恼吕雉,不然,光凭刘盈,坐不稳江山。
【在这一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也征服草原,成为漠北霸主。
所以,白登之围也自然发生了。
事件起始于公元前201年,冒顿单于包围韩王信,韩王信因此多次向匈奴求和。刘邦虽然派人援救,但怀疑韩王信有背叛之心。
于是,韩王信还真投降了……】
刘邦:额……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个韩王信和韩信没关系,只是单纯和韩信同名。
也没必要给他开脱说,他是因为害怕被刘邦诛杀才投敌的。
他只不过是个无原则的趋利者罢了,即便没有刘邦的怀疑,也会根据眼下利益形势,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空间。
我们对背叛者如此厌恶,不仅是因为他们单纯的背叛行为,他们基于利益选择了自己认为更好的道路,更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对群体造成了重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群体的角度来看,背叛者,当诛。】
秦朝
“她很厌恶背叛者。”
扶苏看向始皇,不解他特地说出来的话,说道:“常人都厌恶背叛者。”
始皇摇了摇头,他也不是很理解:“不像,感觉她厌恶的情绪更复杂些,不像寻常的……”
【刘邦亲率三十余万大军,最终被冒顿单于为可能在白登山长达七天七夜,后来靠贿赂单于妻子阏氏才得以离开。
白登之围后,为了休养生息,汉与匈奴约为兄弟,汉朝选择以宗室女为公主与匈奴和亲,开放关市,汉朝每年送大批丝绸、粮食、酒等物品,缓和双方关系。
和亲政策直到文景时期依然采用。】
【这个,和亲政策,很难评。
其实古代和亲很多,和亲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是说国力衰微才被迫和亲。
当然,汉确实是因为实力薄弱,才不得不和亲。
也有的和亲是因为中原王朝国力强大,少数民族主动请婚的。
又或者是用和亲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通过和亲的方式实现对少数民族的统治。
但是,我们纵观所有对和亲政策的研究,基本都着眼于该政策对民族交流和政治方面的影响,这确实是和亲这一政治行为所带来的历史作用。
可作为和亲政策的主体——女性,即便是在当今的研究中也很少涉及。
她们是和亲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却也是整个政策中最微不足道的存在。
对此我只能说,姐妹们,古代对女性的压迫剥削从来都只有严重和非常严重两个选项。
我很讨厌曾经有些人说的一句话,说什么公主受到了供养,所以应该承担责任。
首先,公主受到的供养绝对少于皇子,我也没见让男的去和亲呀。
其次,和亲的女孩,不一定是真公主,像我们熟悉的王昭君就不是公主。
最后,和亲从来都不是女性的责任,既然是男权社会,当男性将女性驱赶进柔弱的牢笼时,就没有资格要求被他们驯化的女孩站出来保护他们。
呸!】
武周
武则天被姒音的话惊到,愣了一瞬,突然笑起来。
驯化?可不就是驯化吗?
后世该是怎样的世界啊?
【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及其子刘如意,几次想要废太子,直到在张良提议请来的“商山四皓”的协助下,刘盈的太子之位才稳固。
嗯……刘盈,刘盈这人……
我觉得吕雉可能上辈子真欠了刘家什么东西吧。
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箭伤,找名医来看后,认为自己命数在田,即便是扁鹊再生也没什么用处,所以赐了医生黄金就打发走了。
这是什么绝世好患者!要是全天下的患者都想刘邦这样不医闹该多好!
不过,病该治还得治,玩归玩闹归闹,别拿自己生命开玩笑。
吕后在刘邦弥留之际问他之后的安排,于斯有了萧规曹随。萧何死后由曹参接替,曹参之后由王陵接任,陈平辅佐,周勃做太尉。
吕后问题不大,但蜀汉的诸葛亮还是把名单列长点吧,不然阿斗一个人真的撑不住。】
蜀汉
刘禅看着诸葛亮,认同地点头:“相父,将来你一定要把名单留长点。”
诸葛亮叹了口气,也暗自决定列个名单,顺便告知之后的人也列一些。
【汉初基本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一般战后重建都会选择休养生息的。
而刘邦死后,刘盈继位,为汉惠帝,这一时期实际上是吕后称制。
西汉从强汉开国到文景之治到汉武时期再到昭宣中兴,除了汉惠帝外基本连续。
但是,在吕后时期实行的黄老政策、废除挟书律等,为后面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吕后也被司马迁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