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开局百亿赚钱计划 > 第35章 剧本(加内容)

第35章 剧本(加内容)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可认真看了这个剧本。

这个剧本名字叫《等归》。

男主人公阿良是个沉默内向的小镇青年,他独自在异乡闯荡,与人为善,却常常碰壁。

他在这个人来人往的热闹都市是个异乡人,始终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奶奶年纪大了,想要他回来陪陪自己,但又怕影响了孙子的前途。

然而意外摔跤,让奶奶住进了医院。

阿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在这里,他又如同一个异乡人,与周围的环境和人格格不入。

那么他的归宿究竟在何处?

雨夜,为了帮邻居大婶救跑到树上的猫,阿良被一道闪电劈中,意外回到了自己小时候。

那时,他的父母还没有离婚,一切都还可以改变。

阿良觉得这是上天给自己的机会,于是想尽办法,努力改变之前留有的遗憾,想要让自己的生活不再落魄。

他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可到最后,所有事情仍然固执地朝向坏的结局发展。

努力了一生,阿良在奶奶的墓碑前闭上了眼,转眼,他又在奶奶的病床旁醒来。

南柯一梦。

最后,阿良辞去了工作,在一所希望小学当起了老师。

自己的人生,梦里梦外都找不到归途,那就去照亮别人的路。

自己找寻不到的答案,总有人会找到。

看完之后,她只觉得这个剧本真的不错。

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

有的,只是一个历经沧桑、疲惫却又充满韧劲的人,温暖自己和别人。

在快节奏的当下,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能够娓娓道来,触达人内心深处的好故事了。

然而,这样的剧本,更适合拍成电视剧,让喜欢这种感觉的观众来疗愈。

如果是拍成电影,很难让人愿意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坐在电影院里面,耐心认真看完。

这样的电影注定会叫好不叫座,除非成本够小,票房大卖,否则都不需要李可用预测功能,亏本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黄文隆显然很明白这个道理。

正因为他懂,所以才会把这个剧本压在手里这么长时间。

黄文隆轻轻抚摸着这个剧本的封面。

“我也知道这个拍出来一定会亏本,这并不是个适合大银幕的本子。我只是很喜欢这个故事,如果李董有兴趣,我们可以合作改编成短剧。”

李可并不觉得黄文隆会缺一部小短剧的投资,放着那么多人脉资源不用,非要来找自己一个后辈。

黄文隆感慨完,见李可只是微笑却不接茬,哪里会不懂她的顾虑,于是主动解释道:“我是开娱乐公司的,重心一直在经纪业务上,虽然也拍过几部剧,但毕竟底子不厚。以前忙着找女儿,业务上没多少进取心,但现在不一样了,莹儿和茹儿两个小姑娘做事业风风火火,我这个当爸爸的也不能躺平不是?”

黄文隆自嘲地笑笑,又接着说道:“之所以想找你,主要原因嘛,就是既然要做事业,就得找资本,我可不想和那些道貌岸然的老家伙们合作,最后被吃干抹净不说,半辈子积累的名声估计也要毁掉。李董你就不一样了,有钱有魄力,又是难得的厚道人。”

“我有团队和经验,我们好好找点好剧本,打磨好剧。我不坑你,你也不会坑我,咱们联手,借着海选的这阵东风,也让那些只沉迷赚快钱的和说种花家拍不出好片子的人看看,咱们几千年的底子,难道还比不过外国人!”

李可承认自己有点被打动了,先不说情怀,她可是背着赚钱任务的,娱乐这一行想要赚钱,只要自己走对路,来钱确实要快很多。

合作没问题,只不过她倒是还有别的想法。

“黄总,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现在网上很火的一个话题,讲的是在带英博物馆里被抢去的中国文物想要回家的故事。”李可打开短视频平台,递给黄文隆,“有几个年轻的博主花了很长的时间拍成了小短剧,这个话题在国内外都引起了不小的热度。如果我们借这个思路,拍电影或是短剧,你觉得可行吗?”

黄文隆最近一直在忙着女儿们的事情,倒是没有及时关注网上的动向。

他看着李可展示的这个小短剧,看完以后觉得很有感触。

现在的年轻人跟以前确实不一样了。

他们更年轻,更有热忱和耐心,花这么长的时间去筹备。这样的努力,确实值得敬佩。

只是,要把它拍成电影又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电影,会赚钱吗?

李可笑了。

“现在去看电影的主力军是年轻人,他们愿意买单的电影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得引起话题度,观众们才会有兴趣去电影院看完整部电影。现在电影的口碑都是从短视频平台开始爆发的,通过算法能精准推送给观众。”

“有些电影选取的宣发角度非常合适,一上线就引起了大量的讨论度和热度。”

“有些电影一开始选取的角度不合适,比如现现在有部神话类电影,一开始没多少人感兴趣,改变了宣发角度以后,大家冲着他们肯花时间去培训年轻演员,里面的角色又有魅力和吸引力,这样就引起了话题讨论。结果硬是把这部眼看着就要扑街的电影拉了回来,有了良好的口碑。”

“所以文物逃出博物馆这个自带流量的点子,把它改编成适合在大荧幕放送的电影,相信它所传达出的精神和情感,一定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要知道,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很多国家都有被侵略者掳走、骗走的文物。这些文物被侵略者据为己有,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就是一种耻辱。”

“所以我想请在网上参与过这些话题的年轻人,把他们聚集起来共同来做这样的事情。经验是靠锻炼出来的,但热情不是。我希望这些年轻人永远保有这样的初心和活力,而这样的感染力,是现在电影中缺少的。”

“有个评论我觉得说的很好,文明才会尊重文明,文明才会守护文明。”

“短剧引起的热度可能随着算法而沉没,但电影则会有更大的影响力,我想给这个话题再添把火。”

李可的想法,在黄文隆看来,充满了少年人的意气,但这个想法,未尝不可一试。

****

以博物馆为背景的电影,可能以博物馆奇妙夜系列最为有名。

但故事的内核,还是没有脱离好莱坞的叙事准则:昂撒人击败了想要称霸世界的反派,拯救危难中的世界。

但事实上呢,这世界上究竟是谁想要称王称霸,又是谁在制造混乱?

说句极端的,米粒国被称为地球之癌一点都不为过,带英也是出了名的搅屎棍。

在当年带英打遍全球的时候,不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要把自己伪装成道貌岸然的绅士。

虽然国与国之间确实没有多少道义可讲,但端着架子,打你一顿还要以正义使者自居,这么厚脸皮的,也就只有昂撒人了。

尤其是带英博物馆,哪里来的资格指责别人保护不好文物呢?

还说什么自己的文物来源是世界各地各界人士的捐赠和带英政府买来的。

睁眼说瞎话。

按照他们的逻辑,这世界上就不会有强盗和小偷了。只要去偷去抢的时候,象征性地给被害人留一丢丢钱,就可以合理合法拿走他们珍贵的财物了。

毕竟他们自称的馆藏珍品入藏时间,可全都集中在近代很多国家国势日衰之时,实际上就是被他们乘人之危、趁火打劫,甚至直接制造劫难趁机劫掠或盗取得来的。

明明是带英博物馆自己管理混乱,深陷文物被盗丑闻,还拒绝将有争议文物归还原籍国,原因是原籍国无法保护好自己的文物,这种不归还文物的理由简直就是在侮辱人。

逃出博物馆视频在外网的评论里,居然还有大量人在替带英博物馆辩解,说这些文物如果不是被带到了博物馆,早就被毁了。

带英博物馆收藏的种花家文物,多达2万3千件,是收藏种花家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然而这个历史悠久的博物馆,却被曝约2000件馆藏文物“不翼而飞”,其中一部分甚至被挂到网上低价出售。并且安全措施糟糕,编目混乱,管理员、专家和研究人员可以随意进出藏室。

与之对比,抗战时期,故宫、北平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和国子监的文物在炮火下紧急南迁,19557箱文物,行程上万里,穿越大半个种花家,上百万件文物中没有一件丢失,也几乎没有毁坏。

凭什么就断定,我们保护不好这些珍贵的文物呢?

更何况,在这些文物被带出种花家时,有的就已经被肢解,还有的在陈列时连玻璃罩都没有,任人随意破坏。

没有一个种花家的人能笑着从带英博物馆走出来。

****

于是,这部电影就这么开始悄悄策划了。

被联系到的博主们都很兴奋,但签了保密协议后,都全身心投入了拍摄中。

李可抽奖抽到的那块地里,除了拿来做游乐场项目的外,另外一部分被用作了这个项目的初始办公场地。

首先是剧本创作阶段。

大银幕要讲的故事肯定会与短剧有很大的不同。

在短视频里,可以一眼就给人冲击,但想要吸引观众进入影院,还需要更完整、新颖的故事,并且不止要种花家人能看懂,外国观众也要能懂,这样才能发挥出预想的作用。

李可阅读着初具雏形的剧本。

想要让这个故事被更多人接受,就不能只聚焦文物本身,有时候以其人之身还其人之道就是个很好的法子。

昂撒人不是讲政治正确吗,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政治正确。

****

系统6868和8799查看了最近李可的动向,当看到她进军娱乐圈准备拍电影时,都开心地拍起了手。

“我甚至能预见到后面的事了哈哈哈。”6868快活地吹了个口哨,“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第56位任务者,一位电影大亨。你还记得那部充满野心,但票房连投入一半都没有的电影[注]吗?”

“那部电影场面非常宏大。只不过,你在其中动了手脚对吗?”8799戏谑地笑了。

“当然,所以他的任务失败了。他想要赚更多的钱,就要用非常大的项目来实现回报。尽管我承认他是这个低等文明里很有才华的一个人类,可很遗憾,他并不是我的对手。”8799眯起眼睛盯着正在给电影项目批下大量费用的李可。

“这个任务者,也并不能避免这样的命运,只不过游戏才刚刚开始,我希望她能一如既往地好运。就算是她能从我的奖品池里得到好处,但最后,她和人类都只有一个下场。”想起被动了手脚的数据,满肚子火的6868恨恨地憋出了这一个预言。

作者有话要说:注:

达瑞尔·扎努克是二十世纪电影公司的真正灵魂人物 ,他热衷于制作巨片,在这里虚构了他是系统6868的第56位任务者。

《埃及艳后》尽管以惊人气魄重现了古罗马时代一段波涛壮阔的历史,是在后来惊艳了世界的史诗大片。但这部电影史上最赔本的影片在当时,仍然让二十世纪福克斯几乎破产。

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非常艰难,也有很多意外发生,比如制片方在后期制作期间,莫名其妙地解雇了导演曼凯维奇,但最后又不得不重新请回他完成了该片的剪辑工作。

所以这个例子被用在了这里。

以下关于达瑞尔·扎努克和曼凯维奇的资料来自于百度百科,有兴趣的宝子们可以看看。

1932年,联美电影公司的前任总裁约瑟夫·辛克,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的制片人达瑞尔·扎努克,福克斯电影公司的威廉·格茨和雷蒙德·格里菲斯,联合创建了二十世纪电影公司。

1935年5月31日,二十世纪电影公司(20th Century Pictures, Inc.)和处于困境中的福克斯电影公司(Fox Film Corporation)宣告合并,成立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这家新公司也是最晚成立的好莱坞大公司。这是桩老鼠吃大象的交易,因为福克斯光是电影院就有500多家。达瑞尔·扎努克立即着手签下了几个大有前途的新星,包括亨利·方达和贝蒂·嘉宝。不久,二十世纪福克斯又挖掘出一颗摇钱树,童星秀兰·邓波儿。二战时期,二十世纪福克斯依靠这些明星和歌舞片、传记片,已经成为好莱坞最能赚钱的公司。

二战结束后,电影观众开始流失,电视的兴起也对电影业造成很大打击。二十世纪福克斯想依靠增加电影院的数量渡过难关,然而法院裁决,大的发行公司必须与放映业分离,公司因此失去了一半的电影院。

1950年代开始,美国电影业进入衰退时期,二十世纪福斯把希望寄托在超大银幕和立体电影这些新技术上。该公司为了与新兴的电视抗衡,曾致力于研究宽银幕在商业上的应用。

1956年之后,票房又开始退潮,这一年,达瑞尔·扎努克因为一桩绯闻宣布退休。

1960年代初,二十世纪福克斯麻烦缠身,1963年6月摄制了美国电影史上成本空前的影片《埃及艳后》,这部电影上花了太多的钱,其中包括女主演伊丽莎白·泰勒的片酬100万美元,但影片的票房又不够理想,遭到失败。之后,达瑞尔·扎努克回到公司,推出了新闻片和一些成本低廉但很受欢迎的影片。

1965年3月,二十世纪福克斯,推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音乐之声》,这家老制片厂恢复了自己作为一家大电影公司的地位。从1969年到1971年,是领导二十世纪福克斯的达瑞尔·扎努克的最后三年,公司事业是不成功的,接近摇摇欲坠。

约瑟夫·L·曼凯维奇是1953年的电影《恺撒大帝》的导演,显然他对《埃及艳后》的大场面和史诗题材具有更强的掌控力。在1961年《埃及艳后》拍摄期间,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金牌总裁扎努克也重返公司,担任主席职务,此时的20世纪福克斯已经财政上陷入困难,他以更有魄力的管理团队推动了《埃及艳后》迟缓的进展,加速了电影拍摄的完成。

经过艰难的拍摄,该片终于杀青。按约瑟夫·L·曼凯维奇的想法,该片应该被剪辑成两部各3个小时的作品为佳,即《凯撒与克里奥佩特拉》和《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但是制片方坚决反对这样的建议。而制片方也在后期制作期间,莫名其妙的解雇了曼凯维奇,但是显然,对于由曼凯维奇亲自在乱局中拍摄完成了的该片来说,让其他人来完成剪辑,实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制片方不得不重新请回曼凯维奇,完成了该片的剪辑工作,但是依然坚持单集影片的方式,于是,观众就看到了最后的4个小时的版本。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