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传言是用来镇压京城水脉的龙须沟天桥边,有个久负盛名的小饭馆子,叫九九馆,达官显贵络绎不绝。
老板娘是风韵犹存的寡妇,这些年却从未风言风语传出。不管世族公孙和膏粱子弟为了抢占一张桌子,如何在九九馆冲突纷争,不管双方打得如何昏天暗地,似乎从没听说有大人物罩着的九九馆,总能在第二天照样开张。去晚的话,小馆子只要到了打烊的点,任你是尚书的儿子大将军的孙子,一律闭门谢客。九九馆越是如此,反而越让京城老饕清谗们合乎心意,虽说极有可能侍郎这般的大人物,下馆子的时候,也可能会被胆大包天的店伙计甩脸色,但人人乐此不疲。
宋家两夫子,坦坦翁桓温,国子监姚白峰,除了顾剑棠之外的几乎所有历任六部尚书,双手加上双脚都数不过来的中枢重臣,无一例外都到此大快朵颐。
今年又多了个天大的人物,齐阳龙,据说中书令大人还没正式成为离阳臣子的时候,入京第一件事不是觐见天子,而是直奔九九馆,喝了个酩酊大醉,更夸张的是这么个当之无愧的文人领袖,差点被老板娘赶出九九馆。
今日九九馆的生意依旧注定火爆,正门这还没开张,外头那一辆辆豪奢车驾和一匹匹高头大马,就已经让那条临河的街道变得拥挤不堪,许多食客都耐心排着长队。
一个身材矮小的跛脚老人来到九九馆后院门口,比起正门的熙熙攘攘,这条不为人知七拐八拐才能走入的狭窄巷弄,极为冷清,兴许是人迹罕至的缘故,墙脚根附近都长出了些许幽绿青苔,阳光被高墙遮挡,显得有些阴气森森。跛脚老人没有急着敲门,而是盯着一个蹲在台阶上打哈欠的年轻人,后者也张着嘴巴瞪大眼睛瞧着跛脚老人。
其实他们相互都“认识”,往常只把宝贵视线搁在藩王公卿身上的老人,之所以记住这个无赖家伙,是因为年轻痞子昨天要死不死出现了下马嵬驿馆外的街上,还跟年轻藩王有了一场“巅峰之战”,跛脚老人当天回到赵勾后,很快就知道了这个年轻人的底细,的确是辽东锦州官府颁发的路引,老人甚至连他到了京城后住了什么客栈吃了什么饭菜都一清二楚,连这个叫吴来福的家伙跟客栈老板就房钱砍价的细节,都录入了赵勾档案。本来老人已经大致确认这个所谓的“锦州第一少侠”、“辽东第二刀”,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谍子人物,就是个不知天高地厚、无意中卷入京城漩涡的市井无赖,但是看到吴来福出现在此时此地,让向来坚信世上无意外人无意外事的赵勾大头目,心生杀机。 🅼.𝙫𝙊🅳𝙩𝓦.🅻𝘼
将那把铁刀搁在膝盖上的吴来福冷不丁嚷嚷道“老头,我认识你!虽然你昨天从头到尾都没有出手,但我知道,你其实跟我一样,都是高手哇!”
吴来福皮笑肉不笑,在思考如何不动声色地杀掉这个家伙。
九九馆,是赵勾的禁地。离阳谍子无论身份高低,一律不得靠近。
这是在元本溪手上订立的一条刻板规矩。
虽说元先生死了,但是跛脚老人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愿意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惊动那个大隐隐于市的妇人。
这次跛脚老人自己坏了元先生的规矩,是不得已而为之,新任赵勾主事人发话了,所以他不得不来这里讨人嫌。
连北凉王和拂水房都只知道他姓姚的跛脚老人,看着那个小心翼翼抱刀的年轻人,笑问道“吴少侠,怎么有闲情逸致蹲在这里,看太阳啊?”
吴来福的武艺把式是不入流,但一点都不傻,要不然也不能赶在李浩然之前抢了风头,如今吴来福三个字在京城的名气也不小了。他昨天两次去而复返,把那场大战首尾都瞧在了眼里,其中中年汉子的衰老和横刀少年的死翘翘,都让他叹为观止,那么始终不显山不露水的跛脚老人,自然不是什么他吴来福可以扳手腕的。所以吴来福很紧张,手心都是汗水,但他仍是保持那张很欠揍的笑脸说道“前辈啊,看太阳哪里不是看,是吧?我这是来九九馆讨份活儿做,从辽东走到京城,这不盘缠都用光了,我又不是那种恃武犯禁的江湖人,是最为奉公守法的良民了。”
跛脚老人笑眯眯道“找活儿?京城这么大,哪里找不是找?”
年轻人笑脸愈发僵硬,眼珠子急转,犹豫了一下,压低嗓音道“前辈,咱们都是敞亮人,我就不妨跟你直说了,京城都晓得九九馆的水很深,我琢磨着吧,一个妇道人家就能撑起这么个馆子,要么她是深藏不露的绝世高手,要么就是馆子里的伙计是一等一的武道宗师,要么指不定某个厨子是退隐江湖多年的江湖名宿,我来九九馆找份营生,赚钱其次,主要还是希冀着跟高手学一身足以称霸武林的绝学!”
跛脚老人盯着这个异想天开的年轻人,不知道是一巴掌扇死算数,还是应该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句你小子真他娘的有慧根。
跛脚老人看着那个“眼神无比真诚、满脸写满无辜”的家伙,忍不住调侃道“如果我没有记错,吴少侠可是只输给北凉王一招半式的高手,怎么,还要在武道一途,更上一层楼才知足?”
吴来福憨憨笑着,“技多不压身嘛,江湖上藏龙卧虎,我多学几手压箱底本领,终归不是坏事。你瞧瞧人家北凉王,拳头,刀剑,还有最后那招‘请神’,手段层出不穷,我跟他一比,到底还是差了些火候啊。”
跛脚老人笑道“在我看来,吴少侠有样本事,就比北凉王要强很多。”
吴来福轻声问道“不会是脸皮厚吧?”
跛脚老人对这个家伙伸出大拇指,“吴少侠,不愧是天赋异禀的练武奇才!日后武学成就,一定不可限量!”
年轻人挠挠头,对于这份“恭维”,笑纳了。
跛脚老人不知为何没了杀心,不理会这个辽东少侠,走上台阶,轻轻敲了敲门。
后院没有回应。
跛脚老人就这么不急不缓敲下去。
老人不急,吴来福从一开始的好奇、揣测、期待,到最后的打哈欠、翻白眼、扣耳屎,实在是等不下去了,吴来福站起身,佩好那柄铁刀,然后一巴掌重重拍在掉漆厉害的木门上,喊道“老板娘,老板娘!我是昨天那个要给你做店伙计的吴来福啊,你不给我开门就算了,可我身边还有个德高望重的江湖前辈急着找你呢,别耽误了大事!老板娘,真的,我不蒙你,真有前辈登门拜访,老早就在这儿等着了,我一开始怕前辈打扰你休息,愣是没有礼数地挡了他半天,老板娘!你看都这样了,你再不开门,无论是从江湖道义来说,还是就来者是客的道理而言,老板娘你都说不过了啊!”
跛脚老人扯了扯嘴角,忍了。
吴来福把小门拍得惊天动地。
当那扇门突然打开的时候,吴来福一个不留神,差点一巴掌拍在开门之人的身上,好在后者轻轻挪步躲过,但是吴来福跌入门内,摔了个狗吃屎。
那惊鸿一瞥。
让吴来福坐在地上发呆。
那年轻女子肯定不是老板娘,老板娘是徐娘半老,挺有女人味,可毕竟吴来福不好这一口,他中意的还是年岁相当的年轻女子,脸蛋要漂亮,胸脯要大,腰肢要细,屁股要圆,双腿要长,要求不算高,跟他的少侠身份刚好符合。
而开门的女子,是吴来福这辈子见过最动人的女子,甚至可能是加上下辈子都是最好看的女人了。
吴来福坐在地上,看着那个站在门口的背影,这个敢跟北凉王耍心眼的年轻人,竟然都不敢跟她说话。
身为刑部次席供奉的跛脚老人看着这个胭脂评头名的女子,欲言又止。
她原本应该成为元先生最出彩的妙手之一,但是世事无常,便是算无遗策的元先生,也功亏一篑。
当年那副棋盘上,有一场三人对弈,虽然元先生想好了一系列定式,可惜最终有人下出了“无理手”。
在那次交锋中,元先生事后自称他和黄三甲都输了,输给了同一人,是此生一大憾事!
看着眼前这个曾经亲自护送自己入京的老人,女子淡然道“姚先生是来催我前往那座辽东藩王府邸?”
跛脚老人叹息一声,摇头道“不是,我来找洪掌柜。”
她皱了皱眉头,摇头道“洪姨不会见你的。”
老人也摇了摇头,直呼其名道“陈渔,这件事,你说了不算。”
陈渔。
听到这个名字后,吴来福如遭雷击。
胭脂评榜首!
那个南宫姓氏的神秘女子,评语也只能是“不输陈渔”四字,要知道胭脂评第三人,是那一剑入城如仙人的昔年西楚公主,如今的西楚女帝,姜泥!
陈渔默不作声。
饶是对美色早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两百四十六章 噤若寒蝉(九)(2/2)
战事中救过老将军独子的性命,很早成为跟征北大将军马禄琅的座上宾,早年在马家府邸内依稀听到过一桩秘闻,好像是说太安城有过一场云波诡谲的阴谋,矛头针对当时尚未封王就藩的人屠徐瘸子,如今已经病逝的钦天监监正南怀瑜,在其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大将军马禄琅的独子,此时手握整支京畿东军兵权的安东将军马忠贤,醉酒后含含糊糊说起此事,神色间颇有引以为傲的洋洋自得。李守郭知道,一个射声校尉远远不够触及那场阴谋的内幕,也许只有等到长子李长安做到了四征四镇第一,才有希望了解到那个被遮掩在层层帷幕、被积压在厚重尘埃下的骇人真相。
四征大将军,马禄琅在病榻上苟延残喘多年,家族恩宠不减。赵隗不理纷争多年,在危难之际东山再起,与南征主帅卢升象共掌大权。
杨慎杏很早就离开京城前往蓟州,看似逍遥自在,其实已经远离王朝中枢,影响到了杨虎臣的攀升速度。如果杨虎臣不是在广陵道战场上丢掉一条手臂,代价太大,以至于让朝廷过意不去,否则别说蓟州副将,恐怕会就此沉寂,然后等到杨慎杏哪天老死了,杨家也就迅速沦为离阳的二三流家族。
阎震春,战功彪炳的著名骑军统帅,真正有大勋于赵室的武将,竟然全军战死于广陵道边境,到头来只有一个带入棺材的破格美谥,仅此而已。
四位品秩相同且仅次于大将军顾剑棠的王朝大将军,最后是四种几乎截然不同的下场。
李守郭在摸清那份隐蔽的来龙去脉后,既有惊悚,也有寒意。 🅼.𝓥𝙊𝘿𝕋🆆.🄻🄰
马禄琅,离阳旧兵部的大佬,是最早对老凉王徐骁表现出强烈敌意的京城老牌勋贵。
赵隗,是当年坚定拥护打一场西垒壁战役的将领,但是在春秋战事临近尾声,曾经跟徐骁并肩作战过的赵隗开始向顾剑棠靠拢,之后更没有跟随徐家铁骑入蜀,而是选择了辅助顾剑棠攻打南唐。在后来京城那场封赏
功臣的浩大盛宴中,赵隗与徐骁交恶。而先帝在登基前与老靖安王赵衡的争锋中,赵隗更是先帝的马前卒之一。
杨慎杏,跟徐骁关系浅淡,几乎没有任何私交可言。
阎震春,在徐骁离京就藩之际,这位对徐骁极为推崇的将领,亲自为徐骁送行出城。
李守郭不知道那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在生平最后一次领军出征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一向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的嫡长子李长安,在毫无征兆地升迁为中坚将军后,没有答应他这个父亲去办一场宴席,只是父子二人有了一场绝对不可让人知悉的密谈。那场谈话中,是李长安这个儿子在教李守郭这个爹如何当官,说的不是迎来送往的粗浅门道,而是近似于如何领略圣心的附龙之术。直到那个时候,李守郭才知道原来自己儿子早就是皇帝陛下的心腹,与其余那拨更早被先帝秘密钦定为扶龙之臣的同僚武将不同,李长安是靠着自己的机缘际遇,从而有幸得到当时还是四皇子的信任。李长安直截了当告诉他这个爹,陛下有过一些隐晦暗示,以中坚将军作为起步台阶,他李长安三年后就会以父亲李守郭致仕作为代价,升任下一任安北将军,再三年,是去辽东还是广陵,或者是西北那个地方,能否成为身挂铁甲的封疆大吏,就要看李长安自己的本事了。
这一刻,百感交集的李守郭轻轻叹息。
李家从他到两个儿子,尽是富贵险中求啊。
当李守郭看到远处那辆马车的时候,开始大口喘气。
就算自己今天死在这里,但只要儿子李长安活下来。
李家就真的有希望成为第二个徐家,而不是什么小顾家!
————
挂有那块“通微佳境”匾额的大门后,钦天监内,有一座社稷坛,铺有出自广陵道的五色土。
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
一个中年儒士蹲在南方的红色贡土前,他身边站着一个嘴唇紧紧抿起的少年,身穿钦天监监正官服。
地位与龙虎山当代天师相当、成为本朝第二位羽衣卿相的青城山道士吴灵素,贵为北方道教领袖,此时因为不好跟着儒士一起蹲下,可本就身材高大的吴神仙若是挺直腰杆站着,又显得对那位绰号小书柜的少年监正大人太过不敬,所以只好尽量弯着腰。
跟儿子吴士祯并称太安城大小真人的吴灵素,很有仙风道骨的极佳卖相,这两年在京城可谓呼风唤雨,连那位晋三郎也要把他们父子奉为贵客。但是这个时候,弯着腰的吴大真人战战兢兢,后背那浸透道袍的汗水,不知道太阳晒的热汗,还是吓出来的冷汗。
一位身穿白衣的老人走近,台面上官位最高的吴灵素第一个匆忙出声,对这位身负大玄通的老人毕恭毕敬道“监副大人,贫道有礼了。”
负责为朝廷推衍星象颁布历法的钦天监,真正为离阳赵室倚重的大人物,除了监正两监副外,不是春夏中秋冬五位官正,品秩更低的挈壶正之流就更不用说了,而是那些不穿官袍仅是身着白衣的仙师,何况这位还顶着监副的头衔?眼前这位古稀老人的白衣练气士,吴灵素之前数次见面还是中年男子模样,一夜之间,吴灵素再见他,便是这番景象了。
昨天在下马嵬驿馆那边打破瓶颈,成功跻身天象境界的钦天监监副大人,面有忧色,对没有起身的男人轻声道“谢先生……”
儒士伸出手掌平摊放在土壤上,笑道“我知道衍圣公已经离开京城了,放心,我会亲自主持那座大阵的运转。”
练气士宗师正要说什么,谢观应起身拍了拍手,转身说道“除了李家父子的一千六百人,还会有三百御林军,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
练气士宗师仍是欲言又止的模样,谢观应瞥了眼那座高耸入云的京师僭越建筑,似笑非笑,“怎么,非要我说蜀王殿下就在,你晋安心才能真的‘安心’?”
那位监副松了口气,然后面带苦涩地自嘲道“谢先生,我舍了天道不去走,与轩辕大磐之流的纯粹武夫无异,自然无法得知蜀王殿下已经到了。”
谢观应语气玩味,“齐仙侠先去武当山见了洪洗象,结茅修行。又见李玉斧,沿着广陵江畔走了几百里路,到了太安城,被于新郎无意间点破那层玄之又玄的窗户纸,舍了证道飞升不说,连陆地神仙也不去做了。晋
心安,你做何感想?”
晋心安已经数十年不曾被当面喊出名字,一时间有些神色恍惚。
谢观应抬头望向万里无云的天空,轻声道“吕祖有言,莫问世间有无神,古今多少上升人。又言,降得火龙伏得虎,陆路神仙大真人。”
吴灵素细细咀嚼一番,只觉得玄妙是玄妙,只是对他这个半吊子修道人来说并无用处。不过眼角余光看到晋监副陷入沉思,神情变幻。
谢观应缓缓走向通天台,让他尽心辅佐的蜀王最近接连两次行事都出乎意料,一是北上入京,一是入钦天监。
谢观应脚步不停,对晋心安撂下一句话,“如果还存有飞升之念,记得一定要趁早杀李玉斧。”与皇帝皇后都关系极为亲近的少年监正跟在谢观应身边,毫无大战在即的觉悟,嘿嘿笑道“谢先生,有个叫范长后的棋士,下棋比你厉害哦。”
谢观应微笑道“比我厉害有什么了不起的,下棋这种事情,我连公认臭棋篓子的李义山都比不过,只不过我知道自己的长短处,从不去自取其辱。纳兰右慈就不一样,记得当年,我眼睁睁看着他连输了李义山十六把,还不服输,胜负心重的人我见多了,这么重的,还真就只有他一个。哦不对,你的老监正爷爷也算一个,他到死还想着你能赢黄龙士一局吧?”
少年叹了口气,无奈道“是啊。其实我是不太喜欢下棋的,监正爷爷偏要我学下棋,没法子的事情。”
谢观应曲指敲了一下少年的脑袋,“多少人要死要活却求之而不得的东西,你这孩子倒嫌弃上了。”
少年咧嘴一笑,突然压低声音道“谢先生,你是在皇帝陛下的挖墙脚吗?”
谢观应毫无惊讶,登楼的步伐依旧坦然从容,“别告诉他。”
少年眨眼睛,“为什么?”
谢观应步步登高,轻声笑道“答应了,我就告诉你为什么你的监正爷爷,会始终输给黄龙士,为何当不上春秋十三甲里的棋甲。”
少年想了想,“一言为定。”
“我给晋心安帮忙去了。”少年转身噔噔噔一路跑下阶梯。
谢观应来到站在通天台那条“天道”附近的陈芝豹身后,问道“这一步,还是不乐意跨出去?”
陈芝豹没有应声。<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