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雪中悍刀行 >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两人之战,两国之战(八)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两人之战,两国之战(八)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两人之战,两国之战(八)(1/2)

姜泥在巷弄拐角处停下脚步。

这一路逃亡,是停是走,如果停步又是怎么个打法,是蜻蜓点水还是不死不休,都是徐凤年说了算。今夜也不例外。

缓步走出小巷的徐凤年望向街道,果然什么事情往运气最坏的地步去想,就会是那么回事,很省心省事。运气最好,是李密弼和拓跋菩萨晚上半天入城,运气一般的话,就是两人已经舍弃他这颗鱼饵已经返回。徐凤年叹了口气,然后眼神复杂地望向她。

姜泥只是安静等待下文。

徐凤年轻声道“这次不按老规矩走,咱们要盯着李密弼那老狗杀才行了,先前那些场把拓跋菩萨当成目标的厮杀,其实不过是障眼法。如今恢复一定元气的拓跋菩萨铁了心想走,没有徐偃兵他们拦截,我们是留不住的。但是就像事先说好的,万一出现最糟糕的状况,你先撤,我殿后。” 𝓜.𝓥🅾𝘿𝙏🅆.𝙇𝙖

姜泥不置可否,犹豫了一下,问道“你知道北莽为何会那么放心顾剑棠坐镇的东线吗?”

徐凤年反问道“不是因为确定离阳朝廷会按兵不动?”

姜泥冷笑道“这么简单?”

徐凤年背靠墙壁,轻声道“谍报上倒是有消息说太安城有一撮人按耐不住,大胆提出两辽边军不能干瞪眼,不妨跟北凉遥相呼应。当然,算不上援手,但可以像蓟州袁庭山那样捞取不少边功,只不过这种嗓音很快就给顾剑棠直接弹压下去了。其中以侍郎身份巡边的许拱从一开始的强烈主战,突然倒戈,只字不提主动出击一事,在太安城那边惹下很多非议,本来就不多的声望,彻底降入谷底,甚至有人扬言要让这位兵部侍郎大人做一辈子的边陲侍郎。拂水房只知道卢升象有一封八百里加急传入京城,直达御书房,至于奏章上说了什么,拂水房就没那份通天本事去弄清楚了。”

姜泥欲言又止。

徐凤年微笑道“还是别说了,我就当有个意外摆在东线那边,反正两辽的死活,我想管也管不着,东线若是糜烂不堪,也是顾剑棠头疼。”

姜泥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你觉得天底下谁最恨顾剑棠?”

徐凤年愣了一下,“顾剑棠因为有灭国之功,才得以跻身春秋四大名将之一,南唐不去说,根本就没怎么打,倒是先前攻下东越,打了些可圈可点的精彩战事,真正跟顾剑棠有彻骨国仇家恨的人物,应该就只有东越遗民。”

徐凤年自言自语道“可那东越连皇室都早就给收拾得服服帖帖,有点名气的武将都死得差不多了,东越文臣则是最早归顺离阳赵室的那拨人,成为早年张顾两庐之争中张巨鹿的马前卒,尤其是御史台和兵部以外的五科给事中,几乎半数是东越文臣出身,最出名的那对父子御史,永徽后十年中,年年都要弹劾顾剑棠的兵部。但是这些人,真说起来,也就是给顾剑棠这位大柱国挠痒,说不定两辽的顾剑棠巴不得他们多骂几句,否则也坐不稳位置。大将在外,从来不怕内廷文臣计较那点鸡毛蒜皮,相反,怕只怕名声太好。”

姜泥嗤笑一声。

徐凤年一脸恍然地哦了一声。

她疑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两人之战,两国之战(八)(2/2)

法大师和沙场名将不计其数层出不穷,佼佼者如大奉王朝的中兴三将,大奉王朝覆灭前差一点就成功力挽狂澜的双璧,大楚开国后在青云阁上挂图的十二位将军,春秋九国对峙争雄,诸子百家中纵横家和兵家趁势而起,两枝并茂,前期东越号称以一人之力独敌大楚的军神李公麟,数次率领骑军扬鞭大漠的无双儒将韩渔夫,接下来便是春秋四大名将,人屠徐骁,西楚兵甲叶白夔,东越驸马王遂,顾剑棠。如今又有曹长卿、董卓、卢升象等人开始拿十万数十万甲士做手中棋子,谈笑间引领江山格局,甚至连种檀、谢西陲、寇江淮这些年轻人也火速崛起。

李密弼举头望去,那是一栋高楼翘檐处的月色灯火两相争辉,老人突然轻声笑道“听闻北院大王向来不喜好附庸风雅那一套,唯独收藏了大奉朝开国功臣袁风神的一幅字帖。后世好事者喜好给先人排列座次,被大奉开国皇帝誉为‘边疆长城’的袁风神,因为英年早逝,相比同代武将,名声不显于青史,故而名次极为靠后,心眼比天高的黄三甲也曾有兵家两憾一说,把袁风神与及冠之年便临危受命手握一国命脉的驸马爷王遂,并列为时不待我的‘命奇’武人。”

拓跋菩萨对李密弼此人并无好感也无恶感,无需畏惧,也无需讨好。在北莽,能够做到拓跋菩萨这种心态的人物,一只手,屈指可数。前任北院大王徐淮南,先后两任南院大王黄宋濮和董卓,就都做不到。为了北莽千秋大业鞠躬尽瘁半辈子的老人感慨道“我从来就不喜欢什么江湖,大概跟年少时负笈游学的所见所闻有关系。春秋九国,对辖境内江湖人士都有招徕,大楚视为笼中雀,南唐看做堂前燕,后来离阳也颁发给那些江湖草莽一只绣鲤的袋子,意义浅显,你们不过是赵家的池间鲤而已。”

老人松开马缰,搓了搓手,呵了口气,笑眯眯道“这些年来,我就像一个渔翁,帮着陛下照看庭前那座小池塘。也难怪离阳人自负,总说北莽无江湖,因为他们有李淳罡,王仙芝,邓太阿,曹长卿,如今又有徐凤年领衔的一大拨后起之秀,我们确实北莽没有真正的江湖人,五大宗门里的四个,都是陛下的裙下臣,你这位北院大王是武将,洪敬岩是柔然共主,好不容易出了呼延大观和洛阳,也都跑到了离阳去。害得连你这位北莽军神都得在凉莽大战前专程跑去离阳江湖走一遭,去那徽山看一看。”

拓跋菩萨有些讶异,印象中李密弼一直是个信奉百言百当不如一默的幕后人。自己凭借战功第一次走入那座宫城,看到两个两鬓灰白的长者竟然就那么坐在殿外台阶上啃着大枣,其中手握半国兵马的徐淮南并不陌生,拓跋菩萨年轻时能够在北庭军伍中扶摇而上,在那群头顶慕容耶律两大姓氏的勋戚权贵中脱颖而出,徐淮南不偏不倚的袖手旁观起了很大作用。那次觐见皇帝陛下,大半光阴都在殿外耐心等候,记忆最深刻的是那个跟徐淮南一起囫囵吞枣的老人,见到他后,老人那种斜眼一瞥的审视眼神,如同一尾盘踞在阴暗角落吐信的蛇,尤为冰冷。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