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有八十一峰朝大顶之壮观,却也不是峰峰都筑有道观,不是山山皆有道人修行,其中位置靠北的小柱峰,凭借那位北凉王在山上大兴土木的东风,得以新建了一座道观,观主是老道人宋知命年纪最小的徒弟韩桂,这位年轻道人修心不修力,连老掌教王重楼都给过一句“此子正心诚意,将来愈行愈远”的评语,不过即便武当的山风淳朴,可韩桂既不会炼丹也不会符箓,甚至连那占卜卦数的本事也稀拉,故而宋知命一直不准这名闭关弟子“开峰”,当然,以从前武当山的香火,更多还是有心也无力,以至于王重楼仙逝之后,掌教都由洪洗象变成了李玉斧,韩桂仍是不温不火的修习问道。
青山观新落成,经过初期的各峰道观的热闹恭贺后,韩桂本就不是什么长袖善舞的玲珑人,位置偏远的小柱峰很快就沉寂下去,青山观的香客更是寥寥无几,一旬下来,屈指可数。不过倒是先有个孩子经常跑来青山观嬉耍,跟扫地道童熟络起来,后来孩子又带了个年轻人来上过香,据说是他的师父。观主韩桂年幼登山,潜心研习典籍,一向深居简出不问世事,也认不得那个出手算不得阔绰的香客,香客第三次入山敬香时,韩桂甚至依旧没认出来,反而是扫地的弟子记住了那人的脸庞,偷偷小声提醒,韩桂才急忙跨出门槛,喊住了那个细看之下气态不俗的公子哥,说是道观简陋唯有粗茶迎客。那丰神英毅如谪仙人的香客没有拒绝,笑着答应下来。韩桂煮得一手好茶,茶是山上野茶,韩桂煮茶却也不似那些规矩繁琐的江南名士,不讲究烹茶之水。两人对饮,自称凉州人士徐奇的香客并不多话,只称赞了茶味幽远,韩桂也不知如何客套寒暄,只能一笑置之。
在他们饮茶的时候,那个时不时跑来小柱峰玩的孩子跟韩桂的徒弟清心,两个差不多岁数的孩子,坐在大殿外的石阶上聊着天,清心别看年纪小,而且在青山观每天都有忙不完的课业和活计,可辈分在武当各峰都不算低,老掌教王重楼那几位,在山上辈分最高,只不过随着岁数最大的宋知命离世,如今仅剩下陈繇和俞兴瑞两位年迈真人而已,接下来便是新掌教李玉斧这一辈,因为上一辈收徒甚少,韩桂作为宋知命六位弟子之一,跟李掌教辈分相当,接下来便轮到清字辈,武当山上大概有四十余人,虽说有人数渐长的迹象,可小道童清心若是前往莲花峰玉珠峰那几个香火鼎盛的地方,许多不惑之年的中年道士甚至都有可能喊一声师叔。小道士清心戴着武道常见的洞玄巾,顶有寸余棉帛折叠,巾面绘有祥云,如竹简垂于后,师法于仙人吕祖。此刻小道士正在跟新结识的同龄人伙伴说着自己也一知半解的养生之道,“今日就是秋分啦,我教典籍《天素调理真论》记载至此雷始收声,阴气渐盛,我辈当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而且我师父说过,秋季燥热也分温燥凉燥,得多在登高望远的地方,勤快吐纳,叩齿咽津。养生之法,概而论之,就是敛藏二字……”
听着道童文绉绉言语的另外一个孩子咿呀嗯啊着,显得有点漫不经心,不过好奇问道“既然以后很少打雷了,是不是妖魔鬼怪就多起来了?那你们道士会不会忙着下山去除妖捉鬼?”
清心翻了个白眼,鸡同鸭讲,有些生闷气。
那个自知犯错的孩子挠挠头,不知所措。
还是清心不跟这家伙斤斤计较,突然一脸嘴馋样,还自顾自抹了抹嘴角口水,低声道“地龙,我跟你讲啊,小莲花峰上有一大片柿子林,马上就要红透了,好吃得紧!我跟几个师兄和其它峰上的师侄都商量好了,什么时候去摘柿子,你去不去?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六十二章 师徒和师徒(2/2)
然赔不起,也就要心疼。”
徐凤年会心笑道“道长的这个道理,很俗,但是不坏。”
韩桂笑着随口说了一句“有个俗念头,想做长生人。”
徐凤年双指摩挲着瓷杯边沿,轻声说道“我倒是遇过几个能长生却不愿长生的人。” 𝕄.🅅𝕆𝓓𝙩𝕎.🄻𝔸
韩桂也没觉得这位公子哥就是在夸夸其谈,而是由衷感叹道“可惜小道上山之后就不曾下过山,学不来两位师叔,以后若是有机会,定会下山去瞧一瞧。”
徐凤年笑了笑,喝了一大口茶,扫去许多心中积郁,然后跟韩桂“请教”了许多修道养生的学问,后者对答如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无半点藏私。
日头西斜,天色渐晚,台阶上的两个孩子已经由坐着变蹲着再变站着,再由站着变躺着趴着,没奈何各自师父谈兴颇浓,一时半会儿还没有收工的迹象,实在是百无聊赖,余地龙跟清心都开始打着瞌睡,余地龙觉着干等也不是个事儿,只好用几样在清凉山王府尝过的吃食来帮小道士解乏,什么青萝卜陈皮鸭汤,什么桃花焖鳜鱼,清心也不知道是到底啥个滋味,可光听着就是口水直流。
徐凤年看了眼满院暮色,站起身歉意道“今日多有叨扰,耽误道长修行了。”
韩桂跟着站起,摇头笑道“不妨事,徐公子闲暇时可以多来青山观坐坐,尤其是出冬笋的时候。”
徐凤年的回答比较煞风景,一板一眼说道“短时间内多半是没有机会来此做客了。”
韩桂愣了一下,也不知怎样接话,徐凤年笑道“我家藏书颇丰,回头让人给青山观送些书籍,就当给道长借阅。”
韩桂嗯了一声。
余地龙看到师父总算要打道回府,蹦跳起来,笑道“走喽。清心,回头找你玩啊。”
小道童赶忙起身,小跑到台阶下,跟着师父一起把那位徐公子送出观外。
看着一大一小两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小道士满脸的恋恋不舍。
“师父,跟那位公子聊啥呢?”
“徐公子跟师父请教了一篇零散的典籍文章,博大精深,与其说是师父在解惑,不如说是徐公子在授业。像是一门导引术。唉,若是真想要将其钻研透彻,短则十年,长则穷其一生。看来不用急着下山了。”
“这么难学?师父,那就别学了呗,天底下那么多书籍,哪能本本都读明白的。”
“这一篇不太一样。”
“师父,那你千万别教我这篇,你都要读十年,那我还不得一百年都下不了武当山,我不干的!”
“说来说去,你不就是不想做饭吗?”
“哈,哈哈。”
“算了,今天师父亲自动手,省得你撒盐没个轻重。”
“……”
“对了,切记修道之人,不可终日悠荡,做空躯壳。去,趁着师父做饭的功夫,把《遵生九笺》抄写两遍。”
“……”
徐凤年和余地龙沿着新辟的石径小路走下小柱峰,余地龙忍不住开口问道“师父,你说世上真的有鬼神吗?”
徐凤年随口说道“信则有不信则无。”
孩子哦了一声,看着黑黝黝的山林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