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海下第一场雪的时候,是一天之中的正午。彼时天色白茫茫一片,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而降,如鹅毛,如柳絮。
闻紫从地铁出来的时候,还有些恍惚,伸出手去触碰这些冬日精灵。雪下得紧,她也没带伞,还好只用跑10分钟就能到办公楼,等到她从门外走进来的时候,眼镜起了一层霜雾,头发上、肩膀上都是雪。
工作室员工正在午休,她按耐住此刻的兴奋,轻声地回到自己办公室里。等到他们为初雪而轰动时,忍不住莞尔。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场初雪给六边形带来了两个好事,可谓是双喜临门。
首先是谈了一年的融资终于成功了,华耐集团成为了第四位大股东,紧张的资金问题又稍微缓和了。目前拥有六边形股份的分别是闻紫、燕双双、彭书华、吕向磊(5%)、弗劳尔(1%)、席林常(1%)、孙绍元(1%),诸琳芳(1%),再加一个占据10%的华耐集团。
其次是《迷雾》的众筹,提前达成预期50w的指标,共有4千多人参与,金主群已经建了三个,估计很快要建第四个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6个大力宣传的忠实合伙人,尤其是【西山】小姐姐,目前已经超过了【五边形】成为投资最高的金主了。
闻紫并没有撤销这个筹资链接,继续放着,想看看到一年之期时会产生怎样的惊喜。
***
美术部是六边形目前人员数量最多的一个部门,靠窗又靠休息区,画累了便起身到茶水间泡杯茶坐在沙发上看看窗外的飞雪,放松自己,有时与同事们进行闲聊——
“《侠客行》要出全息版了?”
吕向磊(美术总监)还清楚记得自己当年多沉迷这款网游,结交了无数亲友,也谈过那么一场无疾而终的网恋情缘,随着他出国,亲友退游,也渐渐a掉了游戏。
朱昆(动作设计师)扶了扶自己的眼镜,一本正经地吐槽道,“我还以为这款游戏早凉了,竟然还能出全息版本,恕我直言,这款游戏能活到现在在场的都有责任。”
六边形做过内部调查,《侠客行》是全员都玩过,而且都充过钱的一款网游,厂商是闪游,业内龙头。
点卡网游的门槛就已经筛选掉不愿意为游戏付费的玩家,武侠国风背景,圆每一个玩家的侠客梦,尤其是别出心裁的轻功系统让它成为大型网游的top5。
当然对应的就是各种拉胯,什么三角恋的剧情,什么自相矛盾的门牌数值削弱,几乎每一个玩家都骂过制作方,甚至说过再也不给它充钱,到最后越充越多。
即使穷成闻紫这样的也在《侠客行》里花到了上千元,当然她通过倒卖游戏道具,做代练等方式,最后也回本赚了一笔学费。
丁友桃(UI设计师)推测道,“接下来不会那些大网游都要进行全息化吧?”毕竟全息编辑器的推出,对个人制作者来说成本较高,但是对于这些大企业而言,并不算什么。
“有可能,”叶月桂(原画师)若有所思,“就像那些童年页游最后手游化了一样,pc端、手游端,如今的全息端,那些经营了有10年左右的大ip游戏怎么可能不发展嗯?”
袁灵阳(特效设计师)伸了伸懒腰,活动一下颈椎,好奇道,“吕哥,我们工作室有没有大网游企划啊?”
“喏,规划不就在那墙上挂着吗?”吕向磊指着墙上的白板贴,那是在前一个场地里,闻紫用马克笔书写的五个目标,搬到这里后,她也把它带了过来——
1.研发全息编辑器
2.制作一款全息游戏
3.获得GAME奖
4.制作一款大型3D网游
5.制作一款销售额破百万的游戏
袁灵阳从未把那个白板目标当回事,“那墙上不都是幻想吗?我是问实在的,就是那种实打实写出来了企划书。”
“那在《迷雾》完成前,是不会有的,”弗劳尔(3d人物建模师)品着热可可,这是最新爱上的饮品,比咖啡好喝,闻言幽幽地说道。
的确,《迷雾》是公司全身心要完成的主项目,先前分心做《逃脱纸轿》是因为同个世界观设定,很多素材可以套用,又是文字游戏,能够兼任。如果在这个阶段同时开发一个新的大型游戏,不管是手游还是网游六边形都是分身乏术。
***
闻姨,全名闻晚,笔名【晚来天雪】,诗人、知名畅销书作者,也是温海作协成员。因为追求灵感,她会经常关注最新流行,说起来比闻紫还要懂潮流。
此刻,她买了一台游戏舱摆在家里,来请教闻紫一些事情,“小紫,如果我想把自己的作品做成全息游戏,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全息游戏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闻姨之前尝试过玩了几款游戏,但没有太大兴趣,但全息编辑器就不一样了,非常适合创作者将自己的脑洞实现。
也许,可以做一本全息小说,怀揣着这样想法的闻姨决定来咨询专业人士——闻紫。
闻紫略微思索,回答道,“如果是书籍文字作品,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就能成功,但是游戏不一样,它需要一个目标,最先要跟玩家说明的是做什么,其次需要引领的规则,也就是限制,利用规则设置障碍,毕竟游戏的本质就是克服障碍。”
她看向闻姨的书柜,拿下一本推理小说,“以这本《第十一密室》为例,我会有两种改编游戏思路,一种是玩家以侦探视角收集现场信息,整理线索,破解密室推理凶手,也就是老老实实地原文剧情,但是对于已经看过小说的读者来说并不友好,因为已经知道了剧情,被剧透了解决,趣味性较弱。
所以我会设计第二种,受害者视角的求生游戏,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杀死,如何改变必死命运,如何求生。
事实上推理小说本就是一场游戏,因此改编入门难度最低。”
闻紫又拿出了另外一本书,“像这本散文游记,文学性极强,但是没有故事,没有剧情,如果要改编成游戏基本上只能还原其场景,但对于玩家来说just参观没有游戏味,可能第一次会玩,但是没有目标带动,马上就会退出游戏。”
闻姨看着自己那本游记,陷入了沉思,“那如果你来改编这本,会加入什么游戏目标,规则呢?”
闻紫翻了翻目录,这是闻姨游玩西北写下的游记,记录了十个著名景点,在每一个景点后都写了几首原创诗歌,一半算游记,一半算诗集了。
“我可能加个主线任务吧,在每个游戏场景里藏起一句诗,玩家必须找到这个景点里的全部诗句,凑成完整的诗歌,才能开启下一站景点。”
“这就是目标,也是任务,”闻姨若有所思,“那我那本《三刀劫》就可以设计让玩家寻找那三把刀,改变薛十三的劫数。”
闻紫讲解得比较浅显,毕竟闻姨只是业余爱好,“是的,玩家知道了需要做些什么,就会顺着你构思的剧情故事走下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里,听完整个故事。”
但说实话,看着那台崭新的全息编辑器,闻紫心跳如雷,渴望从脚尖涌到大腿,甚至化为实体感觉——
“姨,我腿麻了扶我一把。”
很快闻姨就投入了全息创作之路,改编的作品是她早期的作品《那村那狗那女孩》,以小女孩视角讲述温家村里街坊的人情故事,半自传半虚构。虽然比不上迅哥儿的鲁镇,但温家村也是另一种心理寄托的小村庄。
闻紫记得这本书的结局,很伤感——大黄狗老了,睡在了门口小山丘里;温家村累了,躺在了江海的底端;小女孩长大了,只不过再也回不到家了。
“当年我刚写完这本书没多久就迎来了百年一遇的超大洪水,整个村庄都被淹没了,老家彻底成为记忆中的景象了,”闻姨幽幽地叹了口气,“与其说是改编,其实算全新创作了。”
不过记忆比起现实是有偏差的,因此闻姨选择复刻的是文字虚构中的“温家村”,而非真正的现实里的小村庄。
闻紫试探性地询问,“是耳山县吗?”温城共有十二个县城,其中耳山县地处低洼,受灾最严重,几乎是全县覆灭,很多本地人都已经搬到了别的地方去居住,即使重建县城但毕竟不宜居了。
“对,耳山县闻家村。”闻姨点点头,后来他们全家都搬到了市区里去住,从此只有新居,而非老家了。
闻紫露出微妙的神情,对上闻姨不可思议地目光,非常用力地点头,“那里也是我老家。”
“所以是闻紫啊,”闻姨恍然大悟,闻家村,单名为俗。即使他们现在搬出去了,仍然遵守这个习惯,例如“闻成”。
她忍不住感慨道,“原来我们真得是一家人。”闻家村里的闻姓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血缘关系,倘若族谱还在的话,甚至还能翻到祖上的哪一辈是兄弟姐妹。可惜了,那场洪水过后什么也没有了。
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闻姓之人,但我们确确实实是一家,闻紫脸上是掩盖不住的笑容,“姨,这个游戏我想跟你一起制作,故事你来写,游戏性方面我帮你。”
闻姨欣然答应,“好,我们两个齐心协力!”
于是乎,纠结闻紫许久的全息游戏编辑器终于舍得下单购买了,毕竟早买早享受。
作者有话要说:这几年真得多灾多难,超大台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等,愿所有遭遇天灾的人平平安安,村庄被洪水淹没参考历史新闻,嫁接到了温城。
其实每个人都有点故土情结,像我小时候住的地方目前拆迁变成了湿地公园,更别提爷爷奶奶辈住在那一辈子了,结果晚年搬到了陌生的地方,更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