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小说资料集合及其感悟 > 第13章 古代出远门需要什么

第13章 古代出远门需要什么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

古人出远门

战国通行证——节

早在先秦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发展壮大自己,便关卡林立。而要通过这些关卡,都要有相应的证件,就如同今天的“身份证”。战国的“身份证”称之为“节”,用竹板制成。古人欣赏竹子的气节,常将一段有节的竹子剖分为二,各取一半为信物。而据《周礼记载》:“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无节者,有几则不达。”

?

可见,在战国时期,没有节寸步难行。那节上都写有哪些内容呢?通过出土的文物显示,节上通常都记载了持节人的姓名,颁发的官员、日期,要前往的地址。一些商贾手中的节,还规定了贸易的范围、舟车的数量。如果所述信息与节上不符,将会被赶回去。

汉朝通行证——传

到了汉朝,情况更加复杂。除了需要作为信物使用的“节”外,还要以“传”辅之。此时的“传”还不能被当作信物,只是一种附属的说明书,上面记载所带的物资和所住的住所等。“节”和“传”,二者缺一不可。如《掌节》中就曾记载:“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而贾公彦疏也说:“或有节无传,或有传无节,或节传俱无,则不得通达于天下者也。”

?

随着时间的迁移,传渐渐有了公信力,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根据出行人身份的不同,传可以分为“公传”和“私传”两种。“公传”通常由郡县一级,或中央颁发,交由政府官员或基层官吏使用,负责执行采购物资、追捕逃犯、押送民夫、或官员赴任等任务。持有“公传”的人,有权调动当地公用车马。

与“公传”相对的“私传”,便是普通百姓所使用的。通常由百姓向乡里申请,当乡里长官核查百姓不是逃兵、刑徒,或在服役期后,再上报县里申请。县里核查无误后,再颁发下去。而在古代社会,除了人需要“传”外,马也需要。因为马是重要的战略物资。“马传”上要详细记录马匹的特征,在过关时,工作人员会认真查验。

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行证——过所

严格来讲,“过所”其实诞生于东汉时期,但它真正广泛开始使用,是在魏晋南北朝。如《晋令》中就曾表示:“诸渡关及乘船筏上下经津者,皆有(过)所,写一通,付关吏。”而公文中的“移过所”,就是移经所过之地。也就是说,在出发前,你就要将自己所经过的地方进行备案,中途改变路线是不被允许的。《西游记》中,唐僧一路上拿着的“通关文牒”,就有过所的意思。

?

古代过所

到了唐代,普通百姓申请“过所”变得更加规范,也更加困难。除了要本人到县里递交书面申请外,还需要有保人。如果出了事,保人有连带责任。当官府严格审查通过之后,京城的尚书省、地方的督府、节度使衙门或州府才会进行发放。唐代“过所”,通常是一式两份,官府盖大印后,个人拿一份,剩下的一份经官员签字后存档。

而过所上还要写清外出的事由、申请人的姓名、籍贯、相貌特征等详细信息。同行人员名单,所带奴仆数量、性别,车马等都要一一登记在册。同时,过所还有时间限制,最长为30天。如果超过30天还未返回,申请人需要拿着旧过所,前往当前所在地进行更换。由于私自放无关人员过关者,守关人员会被判刑,所以他们的工作态度也异常认真,很少会徇私舞弊。

?

公验

宋朝通行证——公验

在唐朝后期,由于藩镇割据,所以原先的制度被打破。各藩镇的节度使为了来往方便,便开始使用“公验”。相比过所,公验的使用范围较小,仅限于邻近省份的人员移动,但申请方式更加灵活。到了宋朝时,公验被推广开来,除了作为证明文书外,还可以用作官学生的入学证明,科考生的准考证明,与海外贸易的许可证明等,相当于一证多用,很方便。

?

路引

明清时期通行证——路引

明清是封建皇权高度集中的两个朝代,所以对于底层百姓的控制也很严格。明朝法律规定:如果军民出百里不给引者,军以逃军论,民以私渡关津论。而无路引私渡关津者,或冒充他人过关津者,一旦被发现,就要杖八十。如果越境私逃被抓获者,直接绞刑。所以古人要出省将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更别提去世界看看了!

作者有话要说: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删除 谢谢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