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 第五百零三章——诸葛定南中

第五百零三章——诸葛定南中

   第五百零三章——诸葛定南中(1/2)

孟获这一次,是真的用一种非常严肃的神情看着对方。

他是因为孟琰的消息而赶来的,但是孟获从本心来讲并不愿意对那孟琰,或者说孟琰背后的孟家如何的听从。

他是和南中的诸多豪族,和这孟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假。

但是这么多年,他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南中蛮夷首领,而且还是那种能力不俗,在南中威望不小的首领。

有时候,在这密林之中生活的久了,他自己都忘记自己在外面其实还有根呢。 𝓜.𝕍𝙤𝙙𝙩𝙒.𝕃𝘼

这一次来,孟获与其说是给了孟琰等人面子,反倒是不如说想要自己看一看那朝廷的大军到底想要玩什么花样!

他不认得什么诸葛孔明,也不知道什么潘濬李严的,他只是身处南中密林之中,如今那大汉朝廷的兵马都蹲在他家门口了。

他总得知道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才好。

但是让那个这孟获也没有想到的是,在他见到诸葛亮的第一面,竟然就听到了这么一句话

合作为官

孟获都快忘记这事什么意思了。

甚至,在听到这两个词语的那一瞬间,孟获都觉得这是诸葛孔明在戏耍他而已!

他一个小小的南中首领,怎么可能去朝廷担任什么官职?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是看着诸葛亮那一脸和善严肃的模样,再看看他手中那柄据说能够代表天子权利的大汉天子剑

孟获还是忍不住心动了。

“不知道诸葛先生到底打算如何做?亦或者是打算让孟获如何做?”

看着那孟获终于松口,这诸葛亮的脸上也是出现了更加灿烂的笑容。

“首领无须担心,今日亮之所以将首领请来,也只是希望就能够与首领合作罢了。

亮希望首领能够帮助亮一件事情,只要首领大营,那么亮保证让首领日后在我大汉的朝中又一席之地!

那就是尽可能的聚集南中密林之中的蛮人部落,让他们不断出击,与亮的大军厮杀。

当然,单纯的厮杀并非是亮的本意,亮乃是希望借此来进入南中之地。

步步推进,将这南中彻底收入囊中。

想来首领也是知道的,这南中之地遍布蛮障,若是我等强行攻入,即便是又向导在前恐怕也无法扭转局势。

而且还容易出现诸多问题。

因此不如缓缓推进,从而以逸待劳等待那些蛮人出现!

至于理由无论是以利益诱之还是用其他的办法,想来以首领的能力这并不难办到!

至于这些南中之地的蛮人和诸多部落,亮自然会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安置。

若是他们愿意,那么便可以跟随亮走出密林,可若是不愿意,亮也绝不会为难他们。

如何?”

当诸葛亮将自己的要求说完之后,那孟获也是忍不住瞪大了眼睛,看着诸葛亮那叫一个不敢相信。

他想过很多可能,但真是没有想过,这诸葛亮竟然还有这种计划

这是求着他们出兵劫掠?

甚至还给自己如此保证,不想迁徙就可以不迁徙?

这是哪家的道理?

“先生所言当真?”孟获最后再次确认了一遍,“若是我等不想迁徙”

“亮绝不为难!”

诸葛亮说完之后再次将手中的天子剑拿了出来,这玩意都快成他的标志了已经!

不仅如此,在展示了天子剑之后,诸葛亮还主动和那孟获击掌立誓。

以大汉的列祖列宗发誓,断然不会背弃自己的誓言!

据说之后刘协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被气得差点没抽过去。

从此便立下了规矩,谁再敢在外面用他的祖宗发誓,他就让那个人再也没有了祖宗

在和孟获商讨好了这些事情之后,诸葛亮也将另一位在这一次大战之中立下了不小功劳,但同样让人很为难的家伙请了进来了。

这就是这益州郡数得着的大豪族了,传承了四百来年未曾断绝,而且还让刘协专门点过名字的南中雍家!

而再出现在这诸葛孔明面前的,也就是如今雍家的名人,颇有名望的名士雍茂

这位那可是纯种的汉人,算起来也是名人之后了。

当年他的先祖雍齿就是出了名的反复无常,但那仅仅是对于太祖高皇帝来说。

雍氏一族也是早早就被排挤出了这大汉中枢的家族之一。

而且和其他南中豪族不同,别人是被迁徙过来,这家伙的祖宗是被分封到这附近的,然后慢慢在这南中定居。

说起来,这个家族才是南中最孤老的家族

虽然这些年他们雍家日子过的是真的很辛苦,不过嘛  

正所谓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雍氏一族被清理了出去,可是却也因为如此在这南中之地安稳度日。

这数百年,天下纷争多年,雍氏一族虽然不太好过,却也算得上是躲了一个清净。

最起码当初多少豪族如今已经消散,但是这雍家在这南中倒是过得越发滋润了。

而这雍家之所以让人感觉到为难,并不是因为这个家伙和那南中之人有什么联系,而是因为他们的势力太大了

简单来说,不放心!

并且这群人和其他人还不同,他们在南中挺好的,不想出去!

刘协在诸葛亮离开之前专门给诸葛亮交代过。

雍茂此人不错,但是雍家不能留在南中,若是他们不肯离开,那他们也不能留!

南中相对大汉来说还是太偏远了,留着这么一个家族对于所有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诸葛亮从来不喜欢这种事情,但是他也知道,有些事情就必须两权相较取其轻才行!

“雍茂听闻雍兄乃是益州名士,陛下曾言,希望你能够入朝为官的,在陛下身边劝谏辅佐一二。

当然,亮也知道,之前那爨习所言不假!这么多年了,这南中之地你们也是真的是呆够了。

如今陛下既然重新执掌益州对这南中的监管是越发严重了,不如果断时间跟着亮一同回转长安如何?

连同你们雍氏一族一起如何?”

诸葛亮说话的时候那可以满脸的和善,只不过这话语

雍茂觉得,自己好像没有反对的理由。

当然,雍茂其实也明白现在南中的局面,如果他们继续在这里生活啊的话。

说实话在雍茂的眼中,那除了内耗之外别无他路。

甚至这一次他们没有反叛,可若是日后朝廷对南中的掌控越来越深入的话。

那么他们家族若是想要破局,便唯有一战了!

只不过,那个时候若是输了,那可不就是仅仅输了这么简单了。

看着雍茂一脸的严肃之色,诸葛亮也知道如今想要让他立刻做出决定,那恐怕还真是有些问题的。

因此诸葛亮也没有过多的威胁他或者逼迫他,只是告诉他,时间还有,但是已经不多了。

让他自己考虑好就是了。

说完这些事情之后,诸葛亮便直接摆了摆手,让他快些离开吧。

而在这之后诸葛亮的计划也终于开始了!

建安二十年十一月,朝廷进攻南中的几路大军已经是尽数成功,连续收服斩杀高定等夷人势力,同时剿灭朱褒,还有益州郡的部分蛮夷等当地豪强。

之后刘备麾下军师中郎将以谒者身份进入南中,手持天子剑正式接管朝廷的兵马!

在诸葛亮到来之后,也是当即下令各路大军齐头并进,一同进入南中腹地。

与此同时,他亲自相召当初帮助朝廷大军拿下那牂牁郡的牂牁郡蛮夷妥阿哲,并且以刘协的名义,将其赐名为济火。

对其十分和善,以朝廷的名义对其多有恩赏,同时许给他们许多特权,让他们的子嗣可以学习大汉的学识文字和礼仪。

甚至若是他们愿意且日后子嗣真的有能力,也可以进入朝中担任官员

而济火此人也不是善于之辈。

他本就长得深目身长,面黧色而白齿,以青布帛为囊,笼发其中,那模样仿佛是一个长角的形状。

诸葛亮在与其深入交谈之后更是发现此人习战斗,而且性格上也是崇尚信义二字!

并且他性格不错,尤其善于安抚自己的家众,让牂牁郡的诸多夷部都是对他颇为敬爱。

可谓是名望不弱了。

因此诸葛亮对其那也是颇有好感。

而那济火也在交谈之中对诸葛亮十分敬服,除了对于诸葛亮的本事敬服之外,还有对于诸葛亮的治理之道。

济火的部落在数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就在这牂牁郡地界儿生活,可以说当年牂牁郡还不是大汉的地盘呢。

而他们的部落已经在这里扎根了。

所以他们对于牂牁郡有着属于自己的了解,也知道很多牂牁郡的官员,看似是对牂牁郡如何如何。

实则都是一厢情愿,压根就不能长久。

但是诸葛亮不同。

从他提出来了许多的建议来看,济火就知道,那都是真正对于他们牂牁郡有用



   第五百零三章——诸葛定南中(2/2)

的建议。

而且诸葛亮不仅仅是商议和建议,他还主动找到了阎芝。

并且和阎芝商讨了许多许多,话语中,不仅仅帮助这济火更好地安抚麾下部众,并且答应济火,日后若是有机会,定然会给他一个真正的名义。

这是在大局之下,独属于给济火个人的赏赐! 𝕄.🆅𝙊𝘿𝙩𝓦.𝕃𝘼

对于诸葛亮的建议,济火大为感动,并且当场跪拜在诸葛亮的面前,保证为诸葛亮也为这大汉朝廷看好这南中之地。

最起码,他会帮助诸葛亮看护好这牂牁郡之地。

“先生放心,只要我济火还有一口气在,便断然不会让任何一名贼人在治下之地与天朝抗衡!

若是有人胆敢行此等恶行,我等定然让他不得好死!”

济火的承诺,仿佛彻底打开了诸葛亮在南中的所有计划,而且在济火的配合之下,诸葛亮等人对于这南中的所有势力,也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

之后,在等待孟获计划开始的功夫里。

这诸葛亮更是让人寻找到了这牂牁郡另外一支大部落,居南广之鹿里的蛮夷首领阿纳。

亲自对其安抚之余,从那济火的口中,诸葛亮也得知他和那济火乃是同一先祖,便做主让他和那济火结成同盟。

如此,这牂牁郡夷人势力便合二为一,再也不用担心受到他人的欺凌。

这是诸葛亮给他们的保证,非但没有将他们彻底拆散的意思,相反还主动希望他们两个部落永结盟好!

这种态度顿时让两个部落全都放下心来,对于诸葛亮以及对于这大汉朝廷的印象,也是直线上升

而诸葛亮在这之后更是亲自让人教导他们耕种之法,并设立官市,用最好的价格收购他们之下的牛羊等物。

之后他还专门让陈宫在益州寻找真正的饱读诗书的才学之辈,让他们来着南中之地开设学堂等等。

用来为南中大兴教化,让这南中的蛮夷,及其他们的子嗣来学习大汉的礼乐教化等等。

而且这并不算什么难事,毕竟当年天下大乱,为了避难而逃入益州的不仅仅是东州兵马和那些流民。

无数的名士也同样逃入益州之地,如今他们也该为大汉朝廷做点事情了。

在诸葛亮的支持之下,南中可谓是一天一个变化,而这些事情无不是能够让那些蛮夷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这些地方,双方一拍即合,从此牂牁郡逐渐趋于稳定。

而在解决了牂牁郡的夷人之后,诸葛亮也开始后正式进军南中,此时那孟获也已经开始带着第一批南中的蛮人兵马冲杀出来。

只不过,这一次这些从南中冲杀出来的蛮夷之人,可是真的大吃了一惊。

因为在他们的想法之中,孟获是带着他们来劫掠的。

若是能够成功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若是不能成功,他们也能够利用南中的独特性而退回那密林之中!

因为他们知道,这南中之地最让人发愁的就是有好几件事情。

道路难行,蛮人遍布,瘴气弥漫。

就是这些原因才保护了这些南中的蛮人这么多年。

可是这一次他们再次走出密林之后,还没有来得及真正见到这诸葛孔明,就先看到了这南中的大变化!

那是让他们所有人都感觉到震惊和绝望的变化

如今诸葛亮安抚了牂牁郡,潘濬和李严解决了高定麾下的夷人。

这除了荡平叛乱之外,更是有了大量的劳动力。

在诸葛亮的一次次示好之中,济火和鄂焕等人也觉得的这一次的汉人与曾经有所不同。

在“有心之人”的暗示之中,他们主动找到诸葛亮希望能够为诸葛孔明做些什么。

而这可就给了诸葛亮绝佳的机会!

沿途修缮南中各地的道路,加上诸葛亮还弄出来了木牛流马这种东西来相助运送粮草!

一时间这南中道路变得比之益州中部和汉中也不遑多让,充分发挥了什么叫做人多力量大的优良传统。

至于这瘴气,如今也有孟获和济火鄂焕等蛮夷之人相助,帮助他们解决此事!

那最后的蛮人遍布就更加的容易了。

孟获从这一刻开始,就在帮助这些南中之地的蛮人,一次又一次的走出密林之中,就如同一根绳索一样,不断的将这些南中的蛮人部落一个个的拉出来

用利益,用哀求,甚至用激将法,总之就是让他们一次次的跟着自己走出来,然后为自己报仇雪恨。

最后成为诸葛亮崭新的战功

南中的蛮人很多非常非常多!
< br> 偌大的南中仿佛有着数不清的山川和密林,而那里面的蛮夷更是层出不穷。

他们隐匿与山林之中,让南中,让益州,甚至让整个大汉都没有办法。

毕竟大汉真的不能为了一时之气氛,用潘濬所说的办法直接将整个南中一把火给烧了。

这是胡闹。

而诸葛亮却是用了一种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办法

既然我们进不去,那你们干脆就出来吧!

因为孟获的缘故,如今南中密林之中的蛮人开始聚集,然后走出密林,即便是最后退回,也已经无法阻止诸葛亮的继续深入了。

而且他们的出击和聚拢,还为诸葛亮麾下的大汉兵马直接扫清了道路。

这一路,大汉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在正面交锋之中,无论是他们兵马之间的勇武,身上甲胄和兵刃的精良,亦或者是他们之间统帅的谋略。

汉军都绝对算得上是碾压!

诸葛亮在南中连战连捷,先后胜了那孟获的蛮人联军数场。

可在杀戮之余,也成功让许多蛮人彻底对自己信服了。

而这一次,靠的不是那汉军的勇猛和杀戮,靠的仍然是诸葛亮的能力,以及他那独特的个人魅力了。

就比如说这南中之地的密林之中,有着许许多多的部落。

其中白崖僰人首领龙佑那世代生活在住洱海至滇池一带!

这群白崖僰人在被孟获说动之后,主动聚集兵马走了出来,想要偷袭诸葛亮的背后,打算直接让汉军吃一个大亏,然后得以拿走汉军的粮秣辎重

但是他们的想法都不需要孟获提醒,诸葛亮直接一个埋伏将他们就摁在了地上使劲儿摩擦。

甚至就连他们的首领都被生擒了!

当那龙佑那被诸葛亮生擒之后确实并没有将他直接斩杀!

相反,诸葛亮对他态度非常不错,直到他平素里虽然有些贪婪,但是并不会肆意劫掠。

这一次也是因为孟获用了些许激将的办法,因此诸葛亮专门和他好好聊了聊

在得知那白崖僰人并不打算离开自己的祖地之后,他并没有着急将他们带走。

而是直接按照自己的诺言,帮助他们在祖地更好地生活。

先是被诸葛亮赐下汉人之姓为张。

之后更是手持天子剑,以大汉朝廷的名义封其为长,世领其地!

最后诸葛亮再传授他大汉的耕种之法,让他们可以自给自足,同时还教导他们学习礼乐律法等等。

告诉了这白崖僰人的首领,如何才能够真的管好自己的部落。

最后用了几天时间,给他们立下一个大概的律法之事。

这一连串的行为让白崖僰人蒙了,同时也让这白崖僰人的首领龙佑也蒙了。

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汉人,更没有见过如此胜利者。

但是在诸葛亮的教导和帮助之下,龙佑还是知道这些东西是真的对他有利。

一来二去之后,他慢慢也放下了戒心,开始真心跟着诸葛亮学习这些东西。

龙佑那被诸葛亮所折服之后,不仅改名张龙佑那,更是宣传其德行,最后更是在诸葛亮的建议之下直接从山林之中迁徙而出,从而进入平原地带。

地方还是那些地方,但是却不再是南中的顽疾了。

甚至在诸葛亮的建议和帮助下建立城池,立下刑罚铁柱,甚至传闻在之后更是为诸葛亮在南中立下了功德石碑,上书诸葛亮之德。

之后又降服攸乐族,让其举族追随,但因为其不想离开,诸葛亮也顺应他们的心意。

教导他们种茶与种粮之事,并以他们那造型独特的帽子为模板告诉他们如何建造房屋。

让他们居住在攸乐山一带,从此以茶米为生。

而他们也铭记诸葛亮之恩德,终生对其供奉,甚至将其奉为鬼神一般。

除了这些之外,最重要的是还有那南中最为边疆之地的卡那曼卷族之人,此族群势力庞大,又有首领号称葫芦王。

诸葛亮将其打服之后并未对其迁徙或者屠戮。

反而是愿意与其永结为盟,葫芦王承认卡那曼卷族之地为大汉疆土,而诸葛亮则承诺日后有人对其领地进攻。

他们定然会出兵相助。

双方共结盟约,互通有无,从此此地彻底成为了大汉之西南之边陲!

之后近乎两千年的时间,葫芦王卡那曼卷的后人仍然称呼诸葛亮为祖公,但凡有异族入侵,都是以祖公之名奋起反抗。

其盟约永生永世,绝无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