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花的盐,一眼看去,整个盐田一片白色,让人欣喜不已。
大自然是真的很神奇,一片片结晶体从海水中分离出来,像是有生命一样,连绵不断地生长延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直到铺满了结晶池,生生不息。
结晶之后,采盐工人下场,浓稠的母液被引出,漂亮的白色结晶堆积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齐务见到这一幕,顿时明白了诺久书说的一片白色的场景,究竟有多震撼。
所谓规模、标准说起来简单,但在真正建立和成型的时候从来都是让人敬畏的。
诺久书也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这样的成果,虽然也会震撼,但比齐务这样土生土长的大郢人平静多了。
“如果,咱们的盐田全部都开始投入……”齐务畅想未来。
“那一定很震撼。”闻光寒接口。
诺久书笑了笑,看着工人们开始收盐。
第一区的盐田其实就是试验田,保险起见,只启用了一亩。
但结果很好,齐务当即道:“那剩下的盐田要加紧建设了,日后不管是什么人吃盐就不用愁了。”
大郢的盐在诺久书看来其实并不贵,但同现代世界一比,那也是贵了的。
至少现代世界的盐绝对卖不出猪肉价,即使在猪肉廉价的时候也一样,但大郢的盐甚至比猪肉还贵。
多数的大郢百姓吃的盐还多是那种苦涩坚硬的盐石,放在蘸水、汤水里搅一搅,让菜品获得了盐味,然后将盐石捞起来,下一次再用。
这种经历诺久书前世也是听过的,老一辈的人们讲述往事时,时常会对着小辈们感叹当年的不容易。
但诺久书并不怎么感同身受,亦不会去感叹,因为她自己的生活也很艰难,没有多余的心情去体会别人的不容易。
而来到大郢后,她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滋味,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那些老一辈脸上的自豪和心酸。
如今,她不能说这一片盐田对整个大郢百姓的“盐味”有什么改善,也不能说盐价会降低多少,但也是一个对盐市的冲击,相信以“杨先生”的地位,绝对不会放着这个手段不用的。
只要南苑盐田发展起来,其他地方的盐田也会如雨后春笋一般,络绎不绝。
时间很快就到了十月。
在九月只能说是勉强能晒盐的时候,盐田就已经备受雨水困扰,十月的的盐田只能无奈彻底停工。
齐务原本还想坚持,但看着连绵不绝的雨水,只能无奈放弃。
但好在,九月产出的盐也足够他们拿去其他地方试水了。
“东江盐场暴乱平息之后,产量也刚刚恢复,这正是咱们的机会,可以同他们一较高下。”齐务信心满满,豪情万丈。
然而诺久书却是摇摇头,给齐务浇了一盆凉水,将当初她们同杨先生商量的细节一一说了出来。
盐是个赚钱的生意,东江盐场能坚持这么久,背后不可能没有势力。
真要硬碰硬,她们讨不了好。
齐务不甘心,“老师在京中也有地位,如果用老师的名义,其他人应当会卖老师一个面子。”
诺久书反问,“一个东江能卖你老师的面子,那苏扬的盐场,京机府的盐场,云州府的盐场,甚至南苑的其他盐场,他们背后的人都能卖面子?”
临海而居,煮盐的成本不高,只要有背景,有门路,这样的生意怎么会放过呢。
这是实话,齐务没什么可反驳的,只能憋屈,倏地又问:“你们准备怎么办?”
商人逐利这句话放在诺久书二人身上也是适用的,齐务可没觉得她没什么计划就投钱建立这偌大晒盐场。
“西江府。”诺久书道:“或者北宁府。”
她原本的目标是西江府,北宁府也是灾荒期间才进入她视线的。
还有草原。
“西江府?那边……”
齐务话没说完,便是眼前一亮,“说的对,西江府确实是野蛮之地,但不代表那边的人没有钱,咱们这白花花的海盐,他们不可能不要的。”
其实,按照现代人对产业的定义,这种大规模的,更依靠天气的传统晒盐法其实是典型的投入多,收入少的方法。
但这更符合大郢的产业情况。
毕竟在大郢,90%的百姓都是靠出卖苦力获得收入和生活物资。
就像诺久书们盐场所在地的百姓们,有这么一个稳定的收入,多数人都争着去做。
而且这个工作还不用承担出海的风险。
晒盐季节过后,诺久书让正奇安排人继续建盐田。
这一季度使用的盐田也要整修,结晶池也要清理。
这样省下的人手就都回家去,加紧抢收家里老人孩子没收完的庄稼。
诺久书裹着防风的改良披风,站在盐田后方的山坡上。
“阿寒,这边差不多稳定了,咱们该离开了。”
“嗯,离开之前别忘了去魏家跑一趟。”闻光寒微微笑道。
诺久书道:“没忘呢。”
从盐田晒第一批盐开始,诺久书就没有全部跟进,而是交给了正奇、王彪和周府尹找来的两个人。
如今盐田休整的活儿也算是起了个头,他们得离开了,顺便带着生产出来的盐离开南苑。
诺久书二人要带着张大张二离开,正奇还好,王彪就有点慌。
他算是他们这几个人里面最为木讷的一个,有主家安排工作,他还能条理清晰地去干,没有主家在他就麻爪了。
正奇见此,拍了拍王彪的肩膀,“老哥哥,以后就是咱们相依为命了。”
王彪更慌了。
江东来在旁边安慰他,“怕啥,反正咱们这是稳赚的。”
诺久书:“……”
其实只要本钱和工钱回来,盐这个生意确实是稳赚的,如果卖得好,也可以一本万利。
“行了,其余的也不多说,你们见机行事就行,万事以身家性命为重,千万不要硬碰硬。”诺久书无奈地叮嘱道。
“自然!”正奇嘻嘻笑道。
诺久书同闻光寒并没有久留,十月底便收拾行李,准备离开。
临出发前,两个孩子,特别是小若儿对着正奇几人依依不舍,小嘴儿说着不舍的话,甜呼呼的。
最后还是被诺久书哄了一会儿才随爹爹娘亲坐上了马车,前往魏家所在地——常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