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粮食的分量,足以让一户三口之家的百姓吃上大半个月。
这里特别还是东州,粮食对底层百姓来说,堪比金银。
苏祁安这番话,彻底让在场众人鸦雀无声,直接安静下来。
众人的安静,苏祁安面色平静,不紧不慢继续道。
“如果有谁能将这棵圆木来回搬运一趟,不仅赏一石粮食,本使在东州有几块地,面积不大,只有两三亩,可以挑一块地,给你们种植,一年收成你七我三。” 𝓜.𝓥𝓞🄳𝙩𝙒.𝓛𝔸
如果说苏祁安之前的一句话,只让眼前百姓有些懵,但他紧接着的这番话,足够把全场众人给吓住了。
特别是那些当地官员,苏祁安所谓赏赐一石粮食的承诺,让他们想到了一个典故,徙木立信。
说的是前朝,一位同样由朝廷派来的大官,来地方任职,为了消除百姓对官员官府的不信任。
特意在城门口,来了一次测试,只要谁能将城门柱子,徒步搬运到另外一个城门,就赏赐金银,这叫徙木立信。
苏祁安在说出赏赐一石粮食后,当地官员大概就能想到这个典故,只不过这位监察使把赏赐的银两换成更珍贵的粮食罢了。
这位监察使想依靠这个收买当地百姓,让百姓对他颇为信任,这些当地官员都能想得到。
这些不过是正常操作,就算获得百姓的信任,但光靠赏赐,又能拿到多少?
而且这里不是其他地方,这里可是东州,这位监察使就算粮食再多,难不成还人人都赏赐一石,就算赏赐了大部分,等监察使一走,这些粮食,又有多少能落在百姓手里,这举动,在当地官员眼里不过是笑话。
就在众多官员抱着看戏心态,谁承想苏祁安后面的承诺,竟然玩得这么大。
不仅赏赐一石粮食,更慷慨将自己在东州的几亩良田,免费的让给百姓种植,收成只收三成。
其余的全归个人,这不是在搞笑吗?
苏祁安在东州,本身是没有自己的私人土地,但他却是监察使,身份摆在那里。
这次巡查地方,各地官员或多或少都要表示一番,而送地则是最好的表示。
只是苏祁安收的不多,也就几亩而已,但凡他愿意,别说几亩,哪怕是百亩,千亩都是小事。
他们没想到,苏祁安竟然会将收来的几亩地,如此慷慨大方赠予这些底层百姓。
这或多或少,都是有些打他们这些官员的脸了,大部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六百二十六章 看在眼里(2/2)
他们佩服的不是王五的力气有多大,而是敢尝试第一个露面去做这件事。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半个时辰的时间悄然而过,王五扛着圆木,很顺利的来到了府邸门口。
但他并未停下脚步,脸色通红,喘着粗气,稍微歇息一会,随即转身继续朝着城门走去。
看他样子,是想要种植的良田,不得不说王五的欲望很大。
但转念一想,换做他们,有这样的机会摆在面前,他们多半也会做出和王五一样的举动。
免费种植的良田,等收成后三七分的诱惑确实很大。
在东州,像他们这类给当地世家劳作的佃户、长工,根本没有拥有所谓良田的资格,一年到头的收成,是二八分。
世家拿八,他们得二,这还不包括每年的征粮,本来是平坦各大世家权贵的粮草,最终有一半以上,都从他们自己的收成克扣,一年到头,能够混个温饱就很不错了。
和监察使开出的条件相比,完全就是天上地下。 𝙢.🅅𝙤𝔻𝙏𝓦.𝓛🅰
就算会得罪当地官员,会冒风险,但为了一家人不被饿死,再大的风险都是值得了。
在众人的瞩目之下,扛着圆木的王五,又过了半个时辰左右,终于回到了城门口,将肩上的圆木放下。
身体再也坚持不住,直接瘫倒在地,大口大口喘息。
看着这幕的苏祁安,目光示意,身旁几位兵士迅速上前,将准备好的一石粮食交给王五。
与此同时,刘师爷上前,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契,对着王五道。
“恭喜你,这些都是你的了。”
王五连忙起身,颤颤巍巍的接过刘师爷手中的地契,虽然他不识字,但身边的人,还是有识字的。
简单的告知后,王五连忙将地契小心放在自己怀里,那感觉就像是自己的宝贝一样。
说是宝贝,一点不为过,有了这地契,王五一家人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王五连忙对着苏祁安磕头感谢,“小的王五,谢过监察使,只要监察使愿意,小的这条命都是监察使的,日后为监察使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苏祁安摆了摆手,示意起身,轻声道,“这些都是你应得的,本使说过了,只要完成了本使的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