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龙江回来之后,总督于得水首先召见了他,问他在内地的情况。
孙龙江实话实说,说自己在险要关口已经筑寨防御,阻挡扶余人和东胡人。并且讲述了自己依靠内地的索伦各部击败东胡人的过程。
于得水一听,这和姜士信说的也不一样啊。
因此对姜士信更加怀疑。并且致信问姜士信,为什么把孙龙江从这么重要的地方撤回来。
姜士信眼珠子一转说,孙龙江部辗转征战,甚是疲惫,为了保证双城子的安全,他已经调派原双城子守将萧仲武部去接管老虎寨,让孙龙江部回来修整。
于是,孙龙江又被安置在双城子,原来驻守双城子的萧仲武则被调到老虎寨去了。
萧仲武也知道这是个危险的差事,所以临行前找孙龙江问计。
龙江,你是怎么做到的? 🄼.𝕍𝙤𝘿𝕋𝓦.𝙡𝘼
孙龙江将自己善待索伦部族,凭借他们的力量打败东胡人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萧仲武。又把自己细心整理出来的老虎寨周边地区的地形和人口分布图给了萧仲武,告诉他一定要善待并保护当地索伦各部。
萧仲武对孙龙江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经验十分感激。在孙龙江回来后,自己带着本部人马,在向导的带领下,去老虎寨接防。
孙龙江回双城子后,双城子民屯的人和三十六屯的人都十分兴奋,把他当成大英雄来崇拜。
他们说,孙将军回来保护双城子,我们就放心了,扶余人和东胡人再利害,听到孙将军的威名,也不敢来犯。
这话传到海参崴,可把姜士信气坏了。
姜士信见孙龙江把战场上的实情都告诉给了于得水,十分生气。这不是贬斥刘青山无能吗?他把孙龙江调回来,绝不会让他和于得水呆在一起。
于是他对于得水说,既然孙龙江这么有经验,应该再在双城子之外建立一个军屯。以防御东胡人对双城子的觊觎。
于得水虽然不懂军事,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六百三十五章 新的生产方式(2/2)
这些移民一边开地,一边整修水渠等基础设施。
这就挤占了不少之前居民的土地。
特别是双城子的民屯,因为是冬天刚移过来,没有任何基础,虽然烧荒开地,但地也不够种。
于得水虽然带来了很多农业专家和大批农业机械,但这是用来搞大农场规模化种植用的。
事实上,在黑龙江行省,实施的是和大凉其他地方迥然不同的另一套制度。
按照于得水颁布的政令,所有民屯的移民不应小块随意种植,而是要听上面的安排,上面要种啥,他们就统一种啥。这样无论种植和收割都可以用机械,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到收获季节,按照每人出工出力的多少,分配收获物。
这是非常现代的生产方式。也是符合黑龙江行省的情况的。毕竟,如果在大凉之前的农业区搞这种形式,触及的个人利益太多。无法推行。但黑龙江行省有着大片的无主之地,这就避免了产权纠纷。 🄼.𝓥𝙤🄳𝓣𝙒.𝕃𝓐
如果于得水成功了,这些移民就成了农场职工,也会获得稳定的收益。
于得水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当然也是来源于大凉皇帝陈长生。
在陈长生看来,黑龙江行省最适合搞集约化国营大农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国家的粮食基地。否则,当国家需要粮食的时候,老百姓不卖,或者居奇囤货,那生产再多粮食也没有用。
另外,陈长生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黑龙江行省是大东北重要组成部分。面积相当于辽宁行省和扶余国加起来的两三倍大,而这么大的国土面积,汉人却非常稀少,人口大多需要从东瀛郡移民,如果在这里实施土地私有制,新开垦的土地全成了东瀛人自己家的资产,那大东北岂不是让东瀛郡的移民给理所当然的占有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