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的,兔子越来越多,还是要系统的管理一下才行,这样兔子住的就不用那么拥挤,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另外兔子的巴巴不是可以肥田么,回头我看看能不能养点蚯蚓。”
郑刚看着跑远的小舅子一脸无语,还要养蚯蚓?
她是风风火火的忙不完,不但要建个养兔子的,还准备顺便盖个养鸭子的,这些动物的粪便可以用来肥田,还可以,嗯,先这样。
她是忙不完,那边镇长找到了苏县令的儿子苏涛
“苏小公子真是年轻有为,不愧是咱们县令老爷之子,那个什么,你看,这是不是咱们县令的意思?”
苏涛到底还是个十三岁的少年,听村长问这话一脸懵逼
“什么就我爹的意思了?”
“呃,就是梅花村,您出钱鼓励认字一事,”
“等一下,我什么时候出钱鼓励认字了?”
苏涛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一脸莫名其妙
老镇长在听说了梅花村的事,左思右想的想了几晚上,想着是不是县令的一个什么暗示,可也就梅花村,其他下面的村里也没有那能力每家都认字啊!
其实就梅花村那小童生家里也不宽裕,听说开始还是卖头花赚了点钱的,这年头谁能赚了两个钱儿就往村里洒,就是地主也做不到啊!
这会儿见县令的儿子这般,心道;到底是当官家的孩子,便也干脆直接挑明了说
“就是您出钱奖励梅花村认字的事,那个什么,您看事,如果别的村里也这般,我这边是不是能跟县令大人商量一下,有什么补贴,毕竟这个事,”
“等一下,我什么时候出钱励梅花村村民认字了?”
老镇长蹙眉
“这事大家都知道啊!”
“大家都知道?”
苏涛咬牙切齿,如果还不知道是李家柒那小子坑了自己,那他这个童生第二就倒过来!
“是啊!这,”
“等下,我还有事先告辞了!”
苏涛猛然起身,对着老镇长就是一礼后,转身疾步往外走,出了茶楼直接就往苏老夫子的学堂去,
“三族爷爷,你的那个学生真是可恶至极!”
苏老夫子正在喝茶,被他这样气呼呼的闯进来说了这么一句,无语的将茶盏放好,好整以暇问
“怎么了?”
“上次我不是给了他十两银子做见面礼么,他竟然说我是给的他们梅花村民学习认字儿的奖励钱!整的今天镇长都找我问这事了,还说如果其他村里也搞认字活动我爹会不会有什么补贴和政策什么的,您老说说,这,这简直岂有此理!”
苏涛太气了,他就是给了十两银子,没想到还给他爹招来事儿了,这要是每一个村长都整,难道还能每个村长都给十两么?
一个镇上有多少个村长,一个县里有多少个镇子,都给下去那得多少钱?无底洞啊!今年给了,明年给不给?后年给不给?
主要是活着钱拿出了,还要被人怀疑是不是贪墨了什么银钱,不然你个县令哪里来的这么多银子?
这些都还不算,老爹知道后会不会抽自己一顿,估计皮肉之苦是跑不了的!
该死的死小子,气死他了。
苏老夫子老神在在的点点头嗯一声
“就这事?不是好事么,说来如果你爹治下的百姓们都认字的话,那也算是一大功绩了。”
“呵呵功绩?三族爷爷,那小子家在哪里,我要去找他,我,我不揍他一顿我这口气难消我!”
苏老夫子淡淡看他一眼
“马上就要交税了,你应该回去跟你爹解释下,而不是去找他的麻烦。”
“交税怎么,不对,三族爷爷意思是说,那梅花村的人会到处宣扬,不行,我真得回去一趟,那晚辈就在此跟三族爷爷告辞了。”
“去吧!”
见人走了,苏老夫子叹口气,这后辈不是那小子的对手啊!
真不知对大周朝来说是福还是祸?
且不说苏涛回去后吃的竹板儿炒肉,就说眼看要入冬了,他们家的房子和兔舍,鸭舍的,也赶在初冬盖好了。
“三弟妹你们这是准备搬新家了啊!”
“是啊!家里东西也不多,一天就能收拾好。”
二嫂在一旁来一句
“那你们这屋子不住了不如给我们家住呗,正好给我家牛蛋儿住。”
大嫂脸一下就黑了
“二弟妹啊,我看你们学老三家做头花卖也赚了不少钱,你们什么时候也自己盖房子住啊,毕竟咱们都分家了,不能总挤在一个屋檐下吧?
再说了,三弟可说了,他那屋子要给咱们虎子改成书房呢。”
“什么?哎呦大嫂你可不知道那头花如今可不好卖了,有钱人谁戴这个啊,没钱的,自己也能做个戴,哪里还有人花钱买哦!”
李家大嫂听了就笑,暗道还好他们当时没也跟着做,不然可不是要跟二房一样。
“是么?”
“可不是咋地,虎子一人也用不了那么大的书房,就让牛蛋跟他大堂哥一起呗,难保明年咱们家不能再出两个童生。”
大伯母孙氏有些不乐意,还没说什么,大伯就应下了。
“那就让他们两个一起吧!”
李老三一家将东西都给搬完了,明天就等着上梁搬进去住,李家柒今天就带着沈风和郑刚两人去县里。
世子是李家柒年纪小,她一个人去李老三和赵氏都不放心,可李老三和赵氏要忙着收拾家,几个姐姐又都是女孩子不能跟她一起去,就只能再脚上准大姐夫。
外加一个十岁的沈风,这小子是个读书的料,虽然不能跟自己比,可跟整个梅花村的小子们比,他记性算是最好的一个了。
自从教他认字开始,他是五六天就能领一次三文钱,一个月就能领个二十来文钱,再加上老牛头一个月能领六文钱,这爷孙两的吃饭都不用愁了。
他们家这不是秋收完了后,没事就来找自己蹭学,对于这样努力的孩子,李家柒是喜欢的,老阿姨看小娃的喜欢,没事也经常给他开小灶。
这不,上县里也带上他一个,反正自己如今也不差那四个来回的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