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信得过。
刘镇的最宠信的太监叫刘纪。
这个刘纪原名李纪,为了做皇帝的干儿子,干脆连祖宗的姓都不要了,以示决绝。改姓刘,名纪。
刘纪是颐和皇帝刘镇的大伴,所谓大伴,实际上应该叫男保姆---或者更准确地说,叫太监保姆。
颐和皇帝9岁登基,登基后八个月后,便任命刘纪入掌司礼监。成为这个帝国实际上替皇帝盖印批红的人。
颐和皇帝23岁的时候,也就是8年前,帝国出事了。
蒙元余孽死灰复燃,四路大军南进,其中手握重兵的乌金一路,共5万骑兵,围攻大坤西北面的重镇大同。
帝国危急的时刻,太监刘纪出了个馊主意——怂恿皇帝亲征。
刘纪对23岁的皇帝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可能两者之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也正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最终酿成一场大祸。
皇帝带着全国最精锐之师——京营的17万军队和无数的后勤人员,亲征大同。
更可怕的是,这个死太监刘纪,决定在大同城外面的荒野中,与蒙元骑兵野战。
5万蒙元骑兵,对阵17万步兵为主的大坤精锐,理论上还有一战,事实上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大坤己经近200年没有大战事,所谓的精锐之师,也不过是矮子里拔将军而已。
贾环知道,步兵与骑兵野战,鲜有能大胜的先例。
其实很容易理解,骑兵一方机动性强,处于下风后,随时逃跑,步兵根本追不上,无法扩大战果。
十次交手中,骑兵一方只要有一次占得上风,就会象撵鸭子一般,围歼步兵,转战数百里,撵得步兵箭尽粮绝,最后大崩溃,自己人踩死自己人,或被乱马踩死,直至全军覆没。
很不幸,23岁的皇帝就是这么被生擒了。
太监刘纪在乱军中,被自己人砸死。
乌金带着他的5万骑兵,长驱直入,围攻神都数月,拿着俘虏的23岁的皇帝到处讹诈。
不开城门就杀了这个皇帝俘虏!
当今皇上就是这种危急存亡之秋,急急忙忙、慌慌张张、极不情愿地上位了。
时年仅仅22岁。
而被俘虏的熙和皇帝,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就成了太上皇。
乌金的讹诈没有得逞,大坤太祖什么都不多,就是子孙多,上上下下成年的有资格当皇帝的子孙有4000多人。
乌金好不容易活捉了一个皇帝,不想顷刻之间,就成了空有其名的太上皇帝。
这也太让人郁闷了。
后来,帝国的勤王之师,连驱带赶,把乌金的5万大军轰出了长城。
三年后,蒙元手中的这个俘虏皇帝,成了个烫手的山芋,没有了用途还杀不得,蒙古人便要了一些象征性的赎金,把这位太上皇帝归还了大坤。
太上皇被赎回之后,颜面尽失,不单单没有了任何威信可言,还成了帝国的反面典型。
如今这位皇帝还被关在东华门外,池子大街缎库胡同的洪庆宫中。
洪庆宫又叫南宫。
南宫虽然比不上紫禁城,但规模也不算小。所以又叫小南城。
刘钰当上皇帝后,太上皇的儿子就全得“病”死了,当然包括太上皇封的那位太子。
但奇怪的是,太上皇还活着,太上皇的生母还继续当他皇太后,这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要知道,太上皇23岁当了俘虏,8年后的今天,也不过是31岁而已。
宋太祖有句话说得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难道当今皇帝刘钰,不知道太上皇帝是一个定时炸弹吗?
难道是今上觉得太上皇帝当年太乌龙了,没有了任何威信,成了反面典型,不可能再上位了?
可是皇太后,又作如何解释?
留下这两个人,简直是作死啊。
真的是个不解之迷。
……
了解了现时的政治环境之后,贾环放下《国朝通鉴》。
叫来碧痕磨墨,茜雪执纸,又临摹了一篇《兰亭集序》。
就在贾环双手,不老实地到处撩逗茜雪和碧痕的时候,一个老太婆气势汹汹地杀了进来。
李嬤嬤,李贵的娘,宝玉的nai妈。
只见李嬷嬷拄着拐杖,指着袭人大骂:“忘了本的小娼妇儿!我抬举起你起来,这会子我来了,你大模大样儿的躺在炕上,见了我也不理一理儿。一心只想装狐媚子哄你的新主子上榻,你以为我不知道吗?
你不过是几两银子买了来的小丫头子罢咧,这屋里你就作耗起来了。好不好的,拉出去配一个小子,看你还妖精似的哄人不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