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请您一定要为臣妇和涵儿做主!”
思来想去,这其嬷嬷忽然会这般的指证她,无非只有一个原因,便是她已经被苏菱衣收买了罢了,否则断不会如此!
其嬷嬷现下已经背叛了她,她的卖身契还在她的手中,她是必不会轻易饶了她!
不过此事暂且不提,两年前她害苏菱衣的时候,其嬷嬷的确全程都跟在她的身边,也对此事是了如指掌。
所以其嬷嬷现在被苏菱衣收买。说起两年前之事来,还真是对她和苏涵儿并不利。
现下,她最好,也只能将所有的希望压在北齐后的身上了。
不管怎么样,北齐后都跟她们有着一个目的,那便是不希望苏菱衣好!
总归还有北齐后在这里,她们也不至于太吃亏!
但无论怎么样,她们对于今日之事,亦是十分含恨!
毕竟原本她们计划好要设计苏菱衣的一切,结果现在却是她们自己将此搞得一团糟。
北齐后看着现下的情况,她的面色也不大好看,又是扫了一眼正一脸淡然站在一旁的苏菱衣,她的面色是更加不好了。
她含了怒意的,回复范氏道:“你说得有理,本宫也觉得其嬷嬷的话并不可信,她十之八九就是被人收买了!”
北齐后的这般意思,自是便是事情已经发展到这般地步,她也是要向着范氏和苏涵儿,将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了。
但苏菱衣为了这一刻做了这般多的事,又怎会这么轻易地放弃?
她早已料到今日的祈福宴会必定没有那么简单,所以在来这祈福宴会之前,便已经是让清秋跑了一趟苏府,来为今日的祈福宴会做准备。
哪怕是现下范氏和苏涵儿并没有闹事,她今日也是必会找一个契机将两年前失贞一事的真相抖出来的。
一则此事本就不是原主的错,她不该承受这些,二则既然范氏和苏涵儿敢这般害她,她自也不会让她们好过!
而关于两年前失贞一事的真相,虽说她通过原主的记忆,也能猜到一些两年前发生之事并没有那么简单。
但真正确切地知道了两年前发生的事,她还是通过了被她从苏府救回来的梅姨。
梅姨现下的痴傻之症还并未完全好,但已然是有好转的迹象,一日之中偶尔也会有清醒的时候。
正是在梅姨那少数的清醒的时候,苏菱衣才从她口中得知了两年前之事的一些真相。
所以今日她说的所有话都没有错,梅姨真的听到过其嬷嬷在她的屋子前说了要算计她的话,因为梅姨向来便对她好,所以便是梅姨一直都有痴傻之症,这些话她还是记在了心里。
前两日刚一清醒,见到了她,她便向她述说了那些算计她的话,因为不知道现在已经是两年前,当时梅姨还对她好一番担忧……
而从梅姨这里知道了一些事情的始末之后,关于这件事的更多的信息,她便是通过其嬷嬷知道的。
这其嬷嬷自然是范氏的心腹,否则两年前那么重要的事,她也不会在那其中牵扯那般多。
而从苏菱衣知道其嬷嬷在当年的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到现在,也不过是过了两日。
就这两日时间,如果按照正常来看,苏菱衣的确是没办法撬开其嬷嬷的嘴,从其嬷嬷的这里得到诸多有用的信息。
但苏菱衣有晶环在手,又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自是有的是手段来想其他办法撬开其嬷嬷的嘴。
昨日,她特意让清秋跑了一趟苏府,便是让清秋给其嬷嬷喂了一种可以让她现下失智一段时间、可以跟她说真话的药。
这药时效有两日,在服用之后再配合她的催眠术,便可以达到她想要达到的效果。
方才其嬷嬷刚来的时候,因为还没有被她催眠,所以药效并没有发作,她整个人都是正常的,范氏和苏涵儿也不会发现什么异样来。
但在北齐后向她问话之后、她再转头来看向她时,只那一眼,她便已然对她催眠,也是让昨晚清秋帮着下的药发作,让其嬷嬷只能在这里说真话了。
又是方才其嬷嬷的话语里,对两年前之事的描述,实在是再真不过了。
同时也足以说明范氏和苏涵儿两年前对原主做的事实在可恶。
虽说一个完璧之身对于她这样一个现代人来说,她或许并不觉得有多么重要。
但原主是活在这么一个思想甚是封建的时代,且因为两年前她的失贞一事,她失去了她一直以来身为看重的婚约。
这可想而知对原主是多么残忍。
所以此事,今日是必要有一个了断的。
这时,苏菱衣敛了敛眸,又是对北齐后道:“皇后娘娘此言差矣,其嬷嬷跟臣妾从来便没有任何关系,况且她说的本来也是事实,所以臣妾原没有收买她的必要。”
又是道:“倘若皇后娘娘觉得其嬷嬷一个人的话不可信的话,大可以在顺着其嬷嬷说的话继续查下去。”
“按其嬷嬷所言,两年前的时候,虽说她将范氏赏赐给小沙弥的玉佩留了下来,但拿给小沙弥的银钱她却是给了他的。”
“苏府的银钱自有苏府的烙印。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就顺着这个银钱的线索顺藤摸瓜地查下去,查查寺庙的哪个小沙弥近两年生活宽裕、用了苏府的银钱,就这么查下去,总能找到跟当年之事有关的证据的。到时候自是能知道两年前范氏和苏涵儿究竟有没有谋害臣妾!”
又是目色泛了丝坚定对北齐后道:“皇后娘娘向来行事公允,臣妾相信皇后娘娘必定会给臣妾一个公道!”
苏菱衣的言语说得铿锵有力,也说得甚是有感染力。
本来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然是有不少人更偏向相信是范氏和苏涵儿在两年前害了苏菱衣了,且终究这种设计谋害之事,也是甚是令人感到愤慨。
所以在听了苏菱衣对北齐后的请求后,众人对此也是议论纷纷,纷纷向北齐后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