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大成走了,来的时候满肚子悱恻埋怨,回去的时候,兴高采烈,喜笑颜开。
兴高采烈的背后,是隐藏最深的嫉妒,他嫉妒李大雅手臂上的一道道伤口,他只在大哥谷可成手臂上看到过,没李大眼的多,但是已经是羡煞了无数人。
他也想有,可是双手手臂空空如也,他心中暗自腹诽,难道是因为相貌,或者人品?
石氏带着辎重队来了,来的时候一行百辆空骡车,回去的时候,载满了缴获物资,却只有五十辆。
剩余的骡车,被李大眼留了下来,随着骡车留下来的,还有五十个辎重队青壮。
这些青壮,本就是应征冠虏堡士兵,苦于名额有限,才屈做辎重队的。
李大眼将五十青壮,交由陈汉升训练,训练好以后,就留在两山口堡内,当做墩堡守军。
至于原本两山口堡的守军,划归成现在的无耳营,由于原先疏于训练,战力很弱,又加上割耳毒哑,需要好生调养后,再行按照冠虏堡训练方式操练一番,方堪堪能使用。
陈汉升按照命令,开始暂时接管起了两山口堡的防务,毕竟,李大眼带领大军远出关外,需要一个稳定的关隘后方。
两山口堡正承担了这个作用。
雪越发的大了,从碎末状变成鹅毛状,成片成片的,簌簌的从天空落下,给大地上,铺上了一层一尺厚的毯子。
而且,雪还在下,没有丝毫停的意思,不像其他人愁眉苦脸,李大眼看着越下越大的雪,脸上渐渐溢出笑意,积雪越厚他越开心,阿依慕看见了,顿时哭的梨花带雨。
路上积雪这么厚,且还在不停的下,阿卡肯定不能及时带兵救援山寨了,阿依慕这样想着,表现出来的则是整天待在李大眼身边,哀哭不已。
李大眼无奈,只好拉着阿依慕冒雪来到两山口堡广场,这里,正热火朝天赶制一批交通工具。
阿依慕看着,渐渐瞪大眼睛,破涕为笑,抱着李大眼的胳膊,欢呼雀跃:“阿卡,你好厉害哦,阿依慕怎么没想起来呢,对哦,阿依慕都没想起来,那些该死的马鬃山贼子,他们也肯定想不到阿卡会带着爬犁,踩着雪橇,从雪中冒出,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李大眼揽着阿依慕,嘿嘿笑道:“阿依慕,阿卡的厉害还不止这些,以后你会发现的更多。...现在不伤心了吧?放心吧,你是阿卡的女人,阿卡会一直在背后挺你的。”
这个时代的雪地交通工具,爬犁,没有车轮底部平滑,两端翘起呈半弧形。
这种爬犁,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安,沧,景之间......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
当然,文人雅士游玩制作的‘小坐床’,与运输交通使用的雪上爬犁相比,后者大了许多。
明朝北地的人,对雪上爬犁的制作,很是熟稔,也没太多的技术含量。
冠虏堡留下的五十青壮,在还没有开始接受正规士兵操练之前,先被李大眼安排制作雪上爬犁。
他们把骡车的车轮卸下,然后再把裸车底部磨平,最后把前后两端用火烤成翘起状,这样,一个雪地爬犁就做好了。
制作雪上爬犁的速度很快,每人一天之内,就能做好一个这样的爬犁。
等到了晚间时,五十个雪上爬犁,已经全部做好,李大眼又按照前世的记忆,让他们再制作一些单人滑雪板。
单人滑雪板更简单,两块平滑的木板,尖头微微翘起,在中间留下固定人脚的锁扣,再配上两根曲棍,一个简简单单的雪橇就成了。
朔风卷地和水凝,新冰一片如砥平,何人冒雪作冰戏,炼铁贯韦作膝行。铁若剑脊冰如镜,以履踏剑磨镜行。
当第二日李大眼起来的时候,眼前的一幕,正如诗中所写,冠虏堡的士兵们,各自三五成群摆弄雪上爬犁,或单人脚踏滑雪板,手持木棒,在广场上玩的不亦乐乎。
李大眼早已安排下去,明日出关剿匪,所有士兵必须会熟练使用滑雪板,至于雪上爬犁,则承担运送物资干粮,中途休息的作用。
只见,所有的冠虏堡士兵,头上带着厚厚的皮帽,脸上围着整块的黑色丝绢防止白雪刺眼,这丝绢,正是从两山口堡缴获中截下的。
每人手上带着厚厚的皮手套,身上也裹了暖和挡风的皮袄,手与脸上,涂满了防冻的旱獭油。
雪上爬犁,下面铺着厚厚的牛皮羊皮,上面搭了一个小帐篷,爬犁整体呈流线型,这种造型使得逆风阻力小,顺风更加快速。
上面帐篷,可以挤下四五个士兵休息,五十个雪上爬犁,除去运输装载的物资,可以同时保证近一百余人的休息使用。
冠虏堡此次出关剿匪士兵,两百余人,正好分两批轮换,警戒,行军,休息各不耽搁。
此时,外面的积雪已经三尺厚了,一些稍矮的枯草与灌木,早已不见了踪影。
李大眼见一应准备妥当,于是吩咐下去,大军早饭后开始出发,计算了行军速度,雪地行军每日约五十里,从这里到十三寨马匪所在的黑山与马鬃山外围,大约五十里。
刚好一日内行军到黑山与马鬃山外围,然后休息吃喝,联系上被围攻的密,塔,党三字旗后,再行商讨内外夹击事宜,由于距离山寨还有十余里,倒也不怕被其他几寨马匪发现了踪迹。
早饭吃饭的时候,李大眼又安排给每个士兵每人分下去一坛烈酒,并言明,这些烈酒,是为了让他们驱寒的,每次最多喝一口,严禁多喝影响行军。
等吃喝完毕,李大眼叮嘱了陈汉升看守好两山口堡,又吩咐宋献策留下,辅助陈汉升,保证大军后方的稳定安全,这才命令大军启程。
大军出发,刘宗敏带着夜不收,艰难骑着蒙古战马,已经提前一个时辰出发了。
还好蒙古战马能适应各种恶劣的天气,所以在这种天上飘雪不止,地上积雪三尺的环境下,依然能够缓慢奔行。
李大眼骑在马上,与阿依慕并行,阿依慕早已放飞了鹞鹰,为大军在白茫茫的雪地里引路,倒也不怕迷了方向。
身后是吴汝义与张鼐带领的近五十刀盾手,刀盾手背着盾牌,腰胯直刀,双手撑着曲棍,踩着滑雪板前行。
再后面,则是坐在爬犁上休息的八十长枪兵,他们驾驭者骡子,控制雪上爬犁,兵器长枪,五日的干粮,以及两尊三十斤虎蹲炮,全都放在爬犁上。
最后的是同样划着雪橇的火铳手,他们比其他人身上多了一层油毡布,是为了防止雪水打湿火药,影响火铳击发。
两侧左右五十米处,则是刘元芳与红娘子,各自带着一队骑兵,战马腹部裹着厚厚的羊皮毯子,艰难游弋,为大军警戒。
两山口堡向北数百米,就是边墙,也是后世的明长城,此时,由于蒙古瓦剌迫于东北崛起后金兵势的压力,开始计划向西迁徙,迁徙之前,他们近年屡屡寇边探路,所以此地的长城关墙,早已被探路的瓦剌小股骑兵攻破了一个缺口。
由于明朝边界的军堡,烟墩等职官的不作为,被攻破的长城缺口,一直没人修复,从最开始的一丈余,变成了现在的近三丈。
如此大的缺口,足以让大军迤逦直入,丝毫起不到防御异族的作用,李大眼看到偌大的缺口,心中暗暗下定决心,等回来以后,绝对重新将其修补完好。
行军的途中,在两山口堡左右两侧的两个下辖烟墩,没有一个烟墩守军发现众人,如此懈怠的警惕,让李大眼众人,哀叹不已。
靠近长城一带的军堡,烟墩,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