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出来的消息只有四个字,写在一张只有手指头宽的小纸条上:安心考试。
这纸条不是通过明书记的渠道来的,而是趁苏南石在上工的时候,被悄悄地放在他的枕头底下,苏南石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才发现。
呵,安心考试?有明浩辰惦记,他还能安心考试?本事倒是不小,人在牢里,不但能知道考试的确切时间,还能写纸条送出来,甚至还能不动用书记的关系,自己派人放了纸条。
管得倒挺多!明浩辰要是不惦记,他还真能安心点!苏南石将纸条撕得粉碎,扔到了庙门口的水潭里。
高考前一天,村里派了好几辆驴车,将去市里参加考试的知青们拉了去。
苏南石看到,好多女知青都放弃了这次高考的机会。有好几个女知青怀了当地人的孩子,行动不便,有几个女知青嫁了当地人也不去参加考试了。男知青们倒是都去参加考试了,不管能不能考上,反正先去考,有机会走人就先走人。
大着肚子的田小妹哭成了泪人,拉着冯学海不让他坐上车,活像这一去就生离死别一般。
乡亲们送家里的知青出来,都是祝对方高考得中,只有田小妹说:“学海,你可千万别考上!考上了就要去念大学,孩子生下来就看不到爹了……”
一车人都等着冯学海,冯学海只好把田小妹拉到一边,低声哄道:“我就是去参加考试,考完了试,离出成绩还早着,就算出了成绩,离去上学还早着!你放心,你生孩子时,我保证在旁边!”
得到了保证的田小妹才依依不舍地放开手,冯学海一脸尴尬地跨上了驴车,在一众人的哄笑,红着脸坐到了角落里。
和现实世界的第一次恢复高考安排在七月不同,这次高考安排在春天,考试为两天共十门科目,知青们被拉到了市里的招待所住宿,放了行李后,拿着介绍信去考场外面领准考证,然后熟悉考场。
苏南石看完考场后就回招待所睡觉了,一觉醒来,发现同个房间的冯学海对着摊在桌上的复习资料长嘘短叹,满是忧伤地说,道:“唉……心里烦!考好了也要回去接田小妹,考不好更糟,得一辈子被田小妹栓住!”
苏南石安慰道:“学海,别想那么多!你若是能考好,以后田小妹也跟着你过好日子……至少你先回城里再说?”
他自己也是这样打算的,不管明浩辰出来后能不能找到他,至少他先逃得远远的,不坐以待毙。
见到冯学海负能量爆棚,苏南石建议去招待所附近走走,散散心,缓解一下焦虑情绪,冯学海点头答应了。
他们正出了招待所门口,门外的大树上倚靠着一个社会闲散人员,朝着两人吹了声口哨,那二流子的模样像极了待在牢里的明浩辰。
“不管哪里,都有这类人!别理他!”苏南石拉着冯学海就走。
“你是叫……苏南石?”
没想到,那个二流子准确地叫出了苏南石的名字,这让苏南石停下了脚步:“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那个二流子咧嘴笑笑,道:“有人说你……长得很漂亮,很好认!……果不其然?真的一眼就认出了你!对了,有你的纸条!”说着,那人掏出一小团纸,扔到苏南石脚下,抱手倚在树上看着他。
苏南石捡起纸团,仍是明浩辰歪歪扭扭的字迹,写在一张香烟纸上,还是四个字:安心考试。
冯学海凑过头来看了眼,低声笑道:“那位……还真关心你?”
“无聊!”
苏南石将纸团起来,扔回了那个二流子脚底下,径直离开,但那人叫住了他。
“别急着走!喏,给你带了红烧肉!”那人努努嘴,他身后的树杈上挂了一个篮子。
“带回去给他自己吃吧!”苏南石扭头看了看,委婉地拒绝。
二流子冷哼一声:“呵,你以为我喜欢带给你吃?果然臭脾气,和牢里那位一样!这样说吧,你如果不吃这碗肉,我完不成任务,他会杀我全家,你……信吧?”
苏南石皱了皱眉,走过去,伸手提了树上挂的篮子,朝二流子道:“那……谢谢了!”
也没心情去散步了,苏南石回了招待所的房间,将篮子“噔”地一声扔到桌上,面朝里躺到了床上。
篮里扣着红烧肉的碗被震开了,传出了一股特有的诱人香味,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香得能要人命。
冯学海趴到碗前,直接用手抓着油腻腻的肉往嘴里塞,含糊地说道:“这么好的待遇……你还不领情……这小子本事可真大,人在里面还……”
苏南石没好气地打断冯学海的??叨叨:“红烧肉还堵不上你的嘴!”
“你不吃?这么好的东西!你傻啊你!嘿嘿,便宜了我!”
一碗红烧肉全进了冯学海的肚子,哪成想,好事多磨,冯学海当晚就蹿了稀,蹲在厕所起不来了。
冯学海又一次蹲得瘸着腿出来时,抱怨道:“我说……那位对你……是不是用力过猛了?这么油腻的一大碗……我这是……替人受过?”
苏南石把手上正在看的一本书扔过去,道:“谁让你贪嘴?我让你吃了吗?下次别吃!”
“算我没说!是我无福消受,行了吧?哎哟,我等再去趟!”冯学海刚出来又捂着肚子跑进了厕所里。
苏南石撇了撇嘴,明浩辰人在里面还时刻动用关系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像一个影子一样如影随形,让他苦不堪言。
高考如期举行。
二流子每天都给苏南石送菜,自从第一次等在招待所外面等他出来认过人后,以后的菜他都直接送到了苏南石住的房间门口,有鱼有肉还有白米饭,在那个年代,真的很难让人拒绝。当然,这些菜大多数都落入了冯学海的肚子,苏南石宁愿吃得清淡点。
每次考完一门课,他们回招待所休息时,房间门口早就放了装菜的篮子。
冯学海扒拉着篮子吃着里面的酱肘子,口风都变了:“我说……吃人家的嘴短,都吃了那么多他的东西了,看在人家那么有心的份上……”
苏南石咀嚼着招待所提供的玉米窝头,一记冷眼就把冯学海给噎了回去:“吃你的,那么多话!”
他并不待见这些菜,就像不待见牢里的某人一样。
高考了几天,菜就如期送了几天,一日三餐外还有晚上的夜宵,真可谓“无微不至”。
冯学海吃得红光满面,提到明浩辰的时候连称呼都变了:“南石,我对你们没什么偏见……如果……你就原谅他一下?毕竟……”
“啪!”
一个枕头朝着他扔过来,冯学海护着碗里的吃食,用另一只手挡开了枕头,腮帮子一鼓一鼓道:“至少不会怀孕……”
“啪!”
一本书飞过来了,冯学海避不开,急忙站起来,一个转身,用后背挡住了书,一边往嘴里塞糕点,含糊地说道:“这么好吃的桂花糕也不吃……”
考完试,他们整理好行李,坐上村里来接他们的驴车,仍旧回村子里等待考试成绩。
驴车上,知青们都在热烈地讨论考试,畅想未来。
冯学海跨上驴车时,还摸着肚皮、意犹未尽地说道:“从来也没吃得这么好过……本来嫌考试时间太长,现在反而嫌太短……要是能经常改善伙食就好了……”
“闭嘴吧,你!”对面苏南石丢过来一记冷眼,冯学海马上就闭住了嘴。
明浩辰的东西送得悄无声息,他可不想在知青中搞特殊引来围观。
回村子后,知青们的待遇显然好了很多,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民终于意识到,靠着读书能走出穷苦的农村,而这些知青就像那些困在海底的蛟龙,总有一天会飞出他们的小山村,飞向那广袤的世界。
冯学海在村口就被大着肚子的田小妹堵住,逼着回了田家,苏南石一个人回了庙里,他一回庙里,就发现自己的住处有了不同。
庙门用破床单包过了,堵住了门缝的漏风处,庙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没用的香炉、香案都拿走了,他的床上铺了新床单,床也换了一张更新的,床边放了一张长条桌,一个半新不旧的凳子。
苏南石坐了坐新床,比之前那张更舒服,也不会嘎吱响了,他以为是乡亲们为了感谢他许久以来为他们编鞋的功劳,大家一起动手,趁他去考试帮他收拾了一番。
直到,他在床边的桌上发现了一张揉拢的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了三个字:等着我!
“我去!”苏南石想骂人。
阴魂不散的家伙!
高考完,离成绩出来需要一个月时间,这期间,苏南石觉得,村民们对他们这些即将飞向大城市念书的知青们另眼相看起来,不但干活的时候处处帮助他们,平时遇到也是热情万分。
他从刚来时特别不受待见的知青,摇身一变,成了村民们口中“乐于助人”的好青年。
也许,村民们终于想明白了,就算是成分特别好的农民,没有知识,照样不能参加高考,不能念大学,不能离开山村,而知青们能,苏南石能。
就连因为儿子性向、一向看不惯苏南石的明书记,居然也摒弃前嫌,对他嘘寒问暖起来,看到风向转变的生产队队长更是体贴,平时的伙食肉眼可见地变好,活也轻松起来。
这叫时来运转吗?苏南石想。
“苏知青,辰娃子说了,如果你不高兴,他就在牢里不出来!”
明书记一句话,揭开了苏南石的疑惑,原来……如此?其他知青并没有受到如此待遇,仅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