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儿回身时才看见阿曌,宽大的衣袍随着拐杖一步一步自广柱的阴影中敲出,上前将她扶住:“不睡了?”
阿曌摇头,自顾自地问:“太平来了?”
婉儿道“是”,阿曌便问:“又有什么事?”
婉儿含糊道:“外面的事。”手触着她的手,温热不冷,心下稍安,阿曌却停步看她:“张柬之?”看婉儿不答,又道:“我自己听见的。”
婉儿轻笑:“陛下既已听见,何必问我?”
阿曌瞥她:“没听清。”走回去,坐在床头,又道:“你既叫我陛下,说话又这么无礼。”
婉儿在她之侧坐下:“你还听见谁?”
阿曌偏道:“你告诉我。”
婉儿笑:“若告诉你,算泄露禁中语么?”
阿曌斜她一眼:“阿韦的算,太平的,不算。”
“公主与太后,有什么差别?”
阿曌斩钉截铁地道:“太平是太平。”
婉儿轻轻笑起来,将手替阿曌理一理衣衫:“公主来问裴炎。”
阿曌的眉便缓缓皱起:“阿韦呢?”
“早上又令加一场经,今日大约不得了竟。“
“是因为加了一场经,还是因为太平进宫了?”
婉儿不好接话,又见阿曌以手捶腿,便矮身,半跪在榻前,一手替她抚磋:“疼么?”
“无事。”阿曌半闭着眼,将杖向旁一靠,未曾靠住,跌落在地,发出沉闷的一响,婉儿将杖扶起,收在架旁,阿曌将身也靠后去,慢吞吞道:“我本以为她是最勤奋的,阿青那时说庐陵王娘子看似无争,但宫中灯油和笔墨耗费,是他处的两倍之多。如今看来,不过尔尔。”
婉儿道:“她要记挂的不止公主一人……”
曌拿眼看她:“你跟她才几天,倒是偏心。”
婉儿默然,倒是曌和缓了语气:“那时候笔墨灯油,耗费最多的,除了她,就是你。”
“我们没什么天分,只好以勤补拙罢了。”
曌的手在她身上一拍:“你不是没有天分,只是……”
只是什么,她没说下去,但彼此都知。宫中不是读书之地,为人奴婢,更不必提。哪怕是而今,书卷典籍,可以随意借阅,名儒大士,也能咨议问询了,却又事务缠身,不得解脱。但就如此,婉儿自信,也超越世间多数生来即“适合读书”的人,尤其是弘文馆中多少子弟,但在曌面前,这些却真的只是“勤以补拙”。倘若曌当初不是征为才人,而是入弘文馆,是不是有大不同?倘若女人可以读书,可以为官,受家中精心教导,是不是她也不必借妃嫔而至皇帝?那样的曌,会不会像朝上诸公一样,起家功臣,历任职事,匡佐王业?甚至,她会否以另外一种方式,为尹、霍、隋文、高祖之辈,开一朝之先?若是那样,婉儿是不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嫁给她,辅佐她,圣君贤后,流芳百世?
曌似是看出她的心事,忽而一笑,道:“各人有各人的机缘,不必怨尤。”
婉儿垂头:“没有怨尤,只是觉得命自天定,元非人力。”
曌瞥她:“天意也不过人力,不然何谓则天?”
婉儿笑:“天意不过人力,但人力有时而极。”
曌笑:“有时而已。”看婉儿道:“除了经讲,没有别的?”
婉儿道:“为圣人建福寿寺,令冀王节代圣上舍身,出卫士三百为僧。”
“六郎舍身,五郎呢?”
“晋王年幼,虽封王,但不出阁,依你那时例,住百孙院。”
她微笑:“阿韦倒也有些悟性。”
婉儿一笑,她察觉了,挑眉:“是你的主意,还是她的?”
婉儿低眉:“她自己。”
阿曌闭了眼,仰到榻上道:“罢议事五日了罢?”
婉儿道:“整五日了。”
“宰相不曾因你或谁,设法探问?”
“四五个人都缠过佛奴,也有人来问我阿娘,阿娘依太后之意,都说不知。”
她自鼻中哼出一声:“倒是不问你。”
婉儿轻笑:“他们知道问不出来。”
阿曌张眼,慢慢看她:“若是我,就让释净的徒弟来问你。”
婉儿手一抖,垂头道:“他们何能及你?”
曌冷笑:“他们逼朕退了位!”
婉儿不接话,曌又问:“没人去寻太平么?”
婉儿道:“公主这几日都住在外,我们如何得知?”
“阿韦也不问?”
婉儿不言,韦欢自然是问的,问的还密还深,但她不知——就算知道,也不能说。
此中关节,阿曌也明白,不闻答复,也不追问,忽又换了一问:“你自己一点也不好奇么?”
“好奇什么?”
曌的眼睁开,目光灼灼地盯着婉儿,有一瞬间,像是回到她的壮年时候,高高在上的天后,自上而下俯视婉儿,婉儿不自觉地挺直背,苦笑着道:“你说那四个人……”
曌点头:“有一必有再,他们已动过两次手,第三次……”
“动第三次手,立谁呢?晋王、冀王,不都是太后之子么?除非立一长者,否则主少母壮,总是太后摄政。宗室近支,又无长者。何况他们有四人,若只一人,逼迫母后,权臣自代,也就罢了。”
她笑:“你这是宰相的想法,不知狗急跳墙,唯求一命,才不理会这些计较。”
婉儿挑眉:“谁会狗急跳墙?”
曌有些得意,手搭在婉儿肩,道:“叫阿师。”
婉儿道:“阿曌!”
她孩子似地眨眼:“当年裴炎最好的计较也是辅佐暅,而不是我。毕竟暅年足以亲政,却又无半点经验,要想掌权,必要依靠宰相。偏偏与我行废立,立一少主,有少主,便必有太后。你觉得他是如何人,为何要做这种事?”
婉儿若有所悟:“狗急跳墙,利令智昏,利益计较,便未必准确。”
她颔首:“天意也不过人力,人力有时而极,但极的是谁之力,却说不准。”冷笑道:“他们以为我老败,不足为凭,却不知老骥伏枥,也胜驽马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