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是青山县城的年集,因为年集是大集,人山人海十分热闹,所以赶年集又叫“赶山”。
二十八这日,曹蕙兰在家忙着发面做馒头,沈青栀两口子驾着驴车,带着桐桐和二郎去县城赶山。
不仅沈青栀是第一次,两个孩子也是第一次赶山,一路上都兴奋得很。
年集在县城东边的大集上,不仅是集市,同样是庙会,等到了集上,沈青栀才真切体会到“赶山”二字的含义。
举目望去到处都是乌泱乌泱的人,真真当得起一个“山”字,仿佛整个青山县的人家全都出动了,携老挈幼来参加这场热闹的盛会。
几人把驴车停放好,沈青栀牵住桐桐的手,萧景瑜牵住沈青栀和二郎的手,一家人这才没走散。
年集很大,各色年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火红的灯笼和喜庆的春联,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和浓浓的年味。几人一路走一路看,眼花缭乱又兴致满满。
桐桐年纪小,正是看什么都新奇的时候,见到有趣的时不时欢呼出声,看到喜欢的东西更是走不动道。
沈青栀第一次赶山,兴奋不亚于两个孩子,出门前特意带了一个大大的荷包,里面装得鼓鼓的,既有碎银子也有铜板,凡是两个孩子看上的,她都很大方地掏钱买了。
几人逛逛吃吃,沈青栀早已把手从萧景瑜手里抽出来,牵着桐桐走在前面,两人叽叽喳喳说着话,看到有趣的便凑上去询问,若是喜欢的便买下。
没一会儿,萧景瑜手里便提了沉甸甸的不少东西。他手里提着东西,眼睛还要紧盯着前面自家媳妇和小妹,生怕一个不注意走散了。
相比于前面兴致满满的二人,萧景瑜今日是妥妥的工具人无疑。不过他今日的目的就是媳妇开心,所以即便是工具人他也当得开心就是了。
沈青栀和桐桐手拉手,手里各拿着一串糖葫芦在吃着。转头看到一个捏糖人的摊子上插着不少可可爱爱的糖人,二人皆眼睛一亮,沈青栀转头道:“相公,我想要糖人。”
萧景瑜自然不会拒绝,几人挤到糖人摊子前,沈青栀道:“老伯,劳烦捏四个糖人,就按照我们四个人的样子捏就好。”
老伯笑呵呵应下来,看了几人一眼,笑眯眯道:“老夫捏了许多年糖人,像二位这般好看的还真不多见,郎君和娘子真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
沈青栀没想到看起来朴实憨厚的老伯居然这样能说会道,心里高兴面上却难免羞涩。萧景瑜脸皮倒是厚一些,还乐呵呵地和老伯道了谢。
老伯很快捏好四个糖人,沈青栀接过来看了看,糖人做工虽略显粗糙,但神态倒是惟妙惟肖,很是传神。
她还算满意,道谢后痛快地付了银钱,把糖人给到各人,想了想又把自己和萧景瑜的糖人换了,自己拿着萧景瑜的糖人,她自己的糖人则给了萧景瑜拿着。
萧景瑜笑着接过,沈青栀手里的糖葫芦还剩两颗,她不想吃了,扔掉又觉得浪费,想了想往萧景瑜面前一递:“酸,不想吃了。”
萧景瑜很自然地接过来,未作他想,把剩下的两颗糖葫芦吃了,然后把木签扔到一旁装秽物的木桶里。
前面是个杂耍摊子,四周围了不少人,沈青栀和桐桐都感兴趣,几人便去了那边。
杂耍摊子热闹非常,外面几人拿着唢呐和腰鼓吹吹打打,中间一人在表演走钢丝,旁边还有几人在随着鼓点的节奏表演舞狮。
沈青栀前世只在电视上看过杂技,此刻亲眼看见不由惊讶地瞪大眼睛。
她看得认真,正巧钢丝上的人表演了一个后空翻,她吓了一跳,心刚提起来,下一秒却见到那人又稳稳当当地落回钢丝之上。
围观众人纷纷鼓掌叫好,沈青栀也看得过瘾,见杂耍团里的一个孩童端着瓷盆来讨赏,便大方地掏出几枚铜板放了进去,换来那孩童一连串的吉祥话。
几人正看得起劲,忽听后面一人道:“萧秀才,栀栀姑娘,好巧。”
沈青栀回头一看,身后几步外立着一个身着青衣的青年,正含笑看着她。她愣了一下,这青年有点眼熟,但一下子想不起来是谁。
萧景瑜拱手作了一揖:“王公子。”
沈青栀这才想起来,这不是王之斐嘛!
王之斐对着萧景瑜回了一礼,然后看向沈青栀,开口喊了一句“栀栀姑娘”。
大冷的天,沈青栀被这句“栀栀姑娘”膈应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王公子,我已成亲,你应该唤我沈娘子或萧夫人。”
萧景瑜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王之斐脸色变了变,勉强挤出笑容道:“是王某思虑不周,沈娘子莫怪。”
萧景瑜指着不远处一个卖年糕的小摊:“桐桐,你不是爱吃年糕吗,去买些罢。”
桐桐立即会意,拉着沈青栀道:“嫂子,我们去买年糕。”
这处的热闹已看得差不多,沈青栀也想去别处看看,便和相公说了一声,又对王之斐点点头,和桐桐一起走了。
她告辞的时候王之斐明显欲言又止,似是想说什么,她只作没看到,转身时余光看到王之斐的目光仍追着她。
她牵着桐桐刚走出几步远,听到萧景瑜喊了一声“王公子”,然后两人又说了什么,周围太喧闹她没听清。
卖年糕的小摊就在不远处,卖年糕的老伯看到两人过来,笑眯眯道:“两位小娘子要吃哪个?”
沈青栀好奇看向手推车上的年糕,年糕放在很大的竹编平底篮子里,与她前世吃过的年糕不同,这里的年糕是很大一坨,有她家豆腐坊做豆腐的锅那么大,一尺高,分层码着糯米、红豆、蜜枣等物。
这一坨年糕的两边还不同,一半是糯米做底,另一半好似是糯米粉做底,用笼布盖着,只掀起一角露出一些,香甜的味道就已经扑鼻而来。
沈青栀使劲嗅了嗅鼻子,只觉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两样都来些,每样各来几块。”
老伯乐呵呵应了,然后两种年糕各切了几块,用油纸包着,递给二人。
沈青栀一手抱着几块年糕,另一手付了钱,然后迫不及待拿起一块年糕咬了一口。
年糕冒着热气还有些烫,一口咬下去黏黏糯糯,糯米、红糖和蜜枣的香甜味道在嘴里化开,对嗜甜又爱吃糯米的她来说,简直是无上美味。
桐桐也吃得开心,年糕是糯米、红豆这些金贵粮食做成的,不便宜,以往她平日里吃不到,只过年时她大哥会买一小块给她解馋,所以今日吃到好吃的年糕她分外开心。
沈青栀几口吃光一大块年糕,没忍住又拿起一块糯米粉做的,刚咬了一口,听到身后一道熟悉的声音:“沈娘子?”
沈青栀回头看去,看到身后之人眼睛一亮。她嘴里还塞得满满的,赶紧三两下咽下嘴里的年糕,刚要开口,曹文卓把食指放在唇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沈青栀会意,笑道:“曹公子,好巧。”
曹文卓眉眼含笑,手指戳在腮边指了指,沈青栀眨眨眼,没明白过来,曹文卓笑道:“你脸上沾到东西了。”
沈青栀这才反应过来,不由有些羞窘,赶紧抬手把脸上的糯米粒擦掉了。
曹文卓朝她身后看了看:“萧秀才没和你一起?”
沈青栀指着方才看杂耍那处:“我相公在那里呢。”
正巧萧景瑜也看过来,沈青栀忙挥手喊:“相公!”
萧景瑜仍站在那处,王之斐也还在,不过旁边又多了一个同样是书生模样的人,三人不知在说着什么。
萧景瑜对沈青栀笑了笑,看到曹文卓,忙转头和王之斐二人说了一句,然后抬脚往这边走来。
那二人自然也看到了曹县令,跟着一起过来了。
几人见过礼,闲谈几句后曹文卓打发了王之斐二人,笑问:“萧秀才,沈娘子,昨日县衙已封印,我在县衙无事可做,不知可否到府上叨扰几日?”
萧景瑜夫妻自是欢迎。年集已逛得差不多,几人也有些累了,便分别乘坐各自的马车和驴车,一道回了北溪村。
沈青栀和桐桐在年集上吃了不少东西,午食便没了胃口,只吃几口便作罢。
今日豆腐坊已停工,一直等到年后初六才开工,所以沈青栀这几日更闲了,一闲下来便想找点乐子打发时间。
下午时萧景瑜陪着曹文卓在书房说话,沈青栀自己一人在炕屋里,趴在炕上冥思苦想,该做点什么打发时间。
天气太冷不适合户外活动,室内的乐子嘛,麻将不好做,那便做两幅扑克,无事拉上相公几人斗地主或打够级也不错。
说干就干,她从系统买了几张硬一些的纸,去婆母屋里拿来剪刀裁好,然后认真回想了一下扑克牌的模样,拿来萧景瑜画画用的笔和颜料一张张画好。
等好不容易做好一副扑克已经快要天黑,她伸了个懒腰出去,去厨房看了一眼,然后去叫了萧景瑜二人吃晚食。
冬日里最适合吃火锅,今日的晚食曹蕙兰就按照曹文卓的提议,准备了火锅。
今年是萧家有史以来最富足的一个年,各种年货备了不少,今日曹文卓更是带了一整头宰好的羊过来,就是为了来萧家蹭火锅吃。
堂屋里,桌上的鸳鸯火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一家人和曹文卓一起围坐桌边,热热闹闹吃了一顿涮羊肉,火锅氤氲的热气赶走了冬日的寒冷,曹文卓和萧景瑜二人更是应景地喝了几杯酒。
晚食大家吃得都有些多,几人在院子里散了会步,沈青栀神秘兮兮道:“曹县令,相公,你们去二郎的炕屋里等我,我有东西给你们看。”
二人都有些好奇,萧景瑜更是跟在她后面回了屋。
沈青栀回屋拿起做好的扑克牌,笑眯眯拉着相公的手往二郎屋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