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到台长办公室。
赵振华从自己抽屉里拿出一罐茶叶。
“我这可是正宗的纯种大红袍!”
华夏人喝茶是很有一套讲究的。
从清洗茶具、泡茶到饮茶都有不同的流程,如果换个没有耐心的人,甚至都做不完这一整套。
赵振华在喝茶上是很讲究的,一个个步骤做下来,最后斟出两杯茶在细长的闻香杯里,上面盖着品茗杯。
苏木用食指和中指加紧闻香杯,拇指按着品茗杯的底部翻转过来,轻旋闻香杯,缓缓提起,夹于两手掌心,放到距离鼻子一拳的位置,嗅闻的同时还要搓着手掌,使闻香杯发生转动。
苏木自己喝茶的时候是懒得做这一套的。
小啜一口,先是感到苦涩,然后慢慢回味出甘甜。
古人推崇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这里——先苦后甜。
喝茶当然少不了闲聊。
“最近在忙什么?”
“下棋。”
“你也让着点我家老爷子,每次输了回家都得自己生半天气。”
“……………………”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很快,话题就转到了春晚上。
“现在春晚是越来越不好办了。”赵振华叹着气:“年年被人骂。”
“骂的是导演又不是您。”
“网上骂的的确不是我,但是那些领导骂的可是我啊。”
赵振华不停地跟苏木诉着苦:“网上那些人总有自己的意见。可这毕竟是全国人民的晚会,照顾了这个就顾不上那个。节目又得多样性,还得反应这一年国家的变化。为了吸引年轻人也找了些偶像明星来,结果又有人骂为什么要找他们!”
苏木在一旁听着,心里渐渐明白。
春晚作为全国性质的晚会,首先是要照顾到所有年龄职业的观众,这就意味着不管哪种艺术形式都要有:歌曲、小品、杂技、舞蹈、戏曲、朗诵得样样齐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每一种艺术形式的节目的。
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节目,自然会有人觉得无聊。
其次,作为全国人民都会收看的一档节目,也作为一年的总结,他们当然要在节目上体现一些国家的进步,而这一点也很容易就会被人说煽情。
最主要的,这世上是没有让所有人满意的东西的,即使是钱也不行。
只是,作为央台的台长,赵振华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那他在这里抱怨就另有所图了。
“赵叔,您有话就直说吧。”苏木直接问道。
“嘿嘿。”赵振华也不觉得不好意思,直接说道:“那个,你有没有节目,就当帮叔一个忙了。”
苏木以前给他出过一些主意,不多,但是办出来的节目效果却好的惊人。
不管是《诗词大会》《国家宝藏》这样的综艺,还是《舌尖上的中华》《人间世》这样的纪录片,都是央视近几年办出来的最好的节目。
这也为央视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口碑也提升许多。
甚至,他能这么年轻就当上台长,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苏木帮着提的这些主意。
所以,对于苏木,他甚至是有些盲目相信的。
苏木想了一会儿,才给出回答:“倒是有一首歌。”
一首适合在春晚上唱的歌。
也是一首他想让这个世界听一听的歌。
“真的?”赵振华有些惊喜的问道。
“有钢琴吗?”
“有!”赵振华站了起来,拉着苏木就往外走:“别的我这儿可能没有,钢琴多的是。”
很快,两人来到一间录音棚。
赵振华还把在演播厅里审核节目的所有领导都叫了过来。
这些人里有认识苏木的也有认识苏木的。
认识的当然有些期待,不认识的则是有些好奇为什么台长会把他们特地叫来听一个小孩唱歌。
当然了,哪怕是因为看到苏木是个小孩儿所以有些生气,他们也不敢在台长面前表现出来。
只是,很快,随着钢琴的声音响起,每个人的各种心思就都消散了,慢慢沉浸在歌声所营造的情感之中。
一曲终了,听歌的人还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苏木没有打扰他们,见时间差不多,离开房间准备去看佟莉雅的节目。
另一边。
赵振华伸出手指抹了一下眼泪,转过身,看着和自己差不多的一群人,问道:“怎么样?”
总导演张民第一个开口:“这首歌,一定要有!”
“商量一下吧,删掉哪个节目?”
“……………………”
回到演播厅,虽然一众领导不在,但是彩排依旧继续着。
很快,佟莉雅上台,和她一起的还有三个人,两男一女,只不过苏木都不认识。
四个人合唱了一首比较喜庆欢快的歌,很符合春晚的节日气氛。
四个人虽然不是专业歌手,但唱的也没太大毛病。
如果没有其它问题,这个节目应该是可以登台表演的。
至少苏木自己是这样判断的。
佟莉雅结束彩排,找到苏木一起回去。
“怎么样?”回去的路上,佟莉雅有些期待的问苏木。
既然已经知道了苏木是《仙剑》系列的编剧,她当然也知道了苏木会写歌的事。
“挺好的,应该能上。”苏木给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