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古代手艺人进城记事 > 第18章 标准

第18章 标准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怎么说,顾兄弟,这个厚度看着是差不多刚刚好了。”

王大春拿着一张正方面都已经印刷号了墨字拿过来给了顾青东看。

顾青东双手接过,前后都看了看一下,仔细端详了一下确实没有透墨特别严重的情形,点了点头。

“嗯,这样看是差不多了,就是怎么控制这个标准呢,标准每一张纸都这么厚度呢?”

经过若干番尝试,几人终于算是找到一种薄厚度最合适的纸张,还没来得及高兴几分,就被这个难题难倒了。

是呀,这每个师傅的手法都不一样,又怎么能保证每张最后抄成纸薄厚合适,毕竟这也算是为了这黎报特殊定制的纸张罢了,改做他用可能也不是那么轻松。

唉,这正方两面是可能实现了,可是怎么保证最后每一张纸都可以,成为了所有人心里的小难题。

王大春拍了拍顾青东肩膀,“兄弟,也别着急,反正还有时间,大家也都一起想想法子,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厚度也算是成功一大步了。”

“对呀对呀,咱不本来就是孰能生巧的活,大家也都好好观察一下这个纸的厚度,再不断的模磨磨手感,慢慢手感就上来了,毕竟厚薄都是自己控制的,咱这也都是些老手了,慢慢就熟练了。”旁边的造纸匠胡工也这么说着。

左右几个人相互聊着,互相宽慰,掌握这个度估计也得几个月。不行,就那就选其他两种方法,或是两张纸黏在一起,合成两面,或是直接将一张纸裁的大一些,只不过就现在黎报的价格,可能赚不了多少罢了。

“时辰也不早了,先去吃饭罢,反正也是有了一些进展,我看,不如先去把饭吃了。”

“你们先去吃,听夫郎说家里小子最近都挺乖巧的,我寻思趁中午赶快去寻芳斋给带些糕点吃,等晚上万一走的晚,商家也关门了,我就先去买些来。”青东说着便往后堂侧门走。

“唉唉唉!青东兄弟,等等我,我这也去一趟,最近听说那寻芳斋又推了些新鲜糕点,抢手的很,我也去带着给我家那母老虎。”王大春如此说着,“听说这一两便要五文铜钱呢,也不知道是啥子作的,这么贵?”

寻芳斋在中心格的中心段,两个人快走,也不过两炷香功夫,便到了那寻芳斋。屋檐顶上高挂三个鎏金大字乌牌——“寻芳斋”。

看屋子气派却也是实在不俗,还不靠近,便感到一阵清凉,原是铺子为了更好保存糕点,通屋各个角落都放置了一些冰块,看样子这卖糕点也忒赚钱了,竟有法子浪费这么多冰块!

一进去便是琳琅满目的各色糕点,“客官,欢迎光临,来点啥,不如先尝尝店里新出的龙井糕。”小二卖力的推销着,“这龙井绿豆糕是特运来的从那江都运来的龙井茶,研磨成粉,再加入绿豆泥拍打揉制作,柔软细腻、细细品来有一股绿茶的清香,这每日也是限量供应,客官再来晚些,可就没有了。”

顾青东看着那色泽模样精致的方形翠绿糕点,磨具上还刻了一朵菡萏荷花,想到自家夫郎那贪甜又爱美的性子,也不多说,“给我称上二两吧,也算是常常鲜了。”

难得遇到个爽快的客人,店小二熟练地拿出了秤杆,小心的夹了几块——勉的碎掉不美,称了下,便是三两了,再添了些蜜枣,仔细的包了起来。

“哟,客官,这不小心称多了,我再免费添你点蜜枣哈,好吃再来。”

青东倒是没执着这要二两称三两的事,要把那多称地拿出来,爽快地给了十五文铜钱。

“我们家这款糕点也是抢手,要是换其他糕点我们都是早早称好包扎好了,这个也软一些,便就这样散着卖了,顺便尝尝我们家这新渍的桂花糯米枣,好吃再来呀!”

旁边的王大春倒是挑挑拣拣,等了一会,一样的糕点来了一点,也多挑了一些放得住的糕点,“麻烦小二都给我称一下算一下账吧!”

“好嘞,稍等,客官!”

王大春挑的比较细,各款价格都不一样,小二从柜台下挑了个小些的秤砣,分开称来。

小二动作也麻利,记性也好,顷刻,便算好了价格,“客官收好,轻拿轻放哈,糕点易碎,一路走好。”

看着小二麻利摆弄挂着秤砣的动作,顾青东眉心一动,似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不过也并未开口。

从小二手里接过糕点便和王大春也不停留,便大步流星走出了寻芳斋。

王大春也大大咧咧的,一路走来嘴没闲着,不断说着吐槽着自家的母老虎最近气焰如何嚣张,希望今天带些糕点回去能好好温存一些。

倒也没注意一旁的修长男人倒是没怎么答腔,只是间或应答一声以示回应。

“午饭便去吃完芝麻酱拌馄饨吧。”远远看着了馄饨摊的幌子,眺过去摊子上人也不多,看着是有位置的,便顺便路边摊子上点了两碗桂花酸梅汤走了过去。

说这乌梅汤也甚是解暑,提前一晚上将晒干的乌梅用水泡开,然后放到小砂锅里用文火反复熬煮,煮的时候加上冰糖、生姜,直到那乌梅肉全都熬烂化开,小摊贩准备沿街叫卖时,再加上些许冰块,碰到有人买,便舀上一勺,再撒上一些糖桂花,夏日喝起来甚是解暑。

“好。”顾青东自是应道。

等着两碗拌馄饨上来后,顾青东也开了腔,显然经过一路的思索,想法也慢慢成形,眼中一片清明。

“大春兄弟呀,我刚刚再看到那糕点铺子在秤糕点看刻度的时候,突然想到,我们这是不是也可以用在那抄纸框里刻厚度的方式来固定这个纸的厚度呢,想来这样也就算是有了一个标准,毕竟一张纸抄下来只要手法得到,总归是均匀的,那我们再确定一下什么时候抄纸框里的纸张的刻度是最合适的,也差不多就能晒成了差不多的厚度了……”

“青东兄弟,你这个想法好,我们先吃饭,回去你们便试试看,如果确实可行,以后也便是省了好大一波事了,不然等一个一个师傅琢磨好手感,也要费好大一波事。”

王大春连连点头,嘴里的动作也不停,一口便是一个大馄饨,跟有人逼着吃一般,也没看着嚼,直直得便往肚子里跑,他对造纸倒是也不怎么清楚,先夸便是。

吃完馄饨,将碗里的酸梅汤一饮而尽,青东便兴冲冲的往书肆里赶,迫不及待地想要试试这个法子能不能得行。

一脑子的新思路,倒是也完全忘记了这暑气,在抄纸框内测不断地刻着不同的刻度,一气儿抄了好多张,反反复复做了好二十几张纸,趁着天气闷热,都挪到了院子里晾晒着。

大家都一起忙活着,精神也都紧绷着,这种尝试也是之前从未有过的,大家也都有种参与到某种进步的自豪感驱使着。

等到快傍晚时,外面晾晒的纸张也干透了。

“顾兄弟,我们这就把这纸取下来试一下吧”

“不急,我先用笔在上面写好编号,不然到时候弄乱了岂不是又要重新梳理一番。”

……

等着一切都处理妥当,也算是找好了不透墨的纸张中最适宜的,顾青东把这张纸的刻度记录下来,也算是完成一件大事!

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旁边焦灼的等待着的诸位工匠看到这最终成了,也是欢呼声一片,一时之间,整个后堂洋溢着欢新的气氛,大家也都知道,这一步成功了,解决了这一技术上的难题,不光对黎报来说意义重大,甚至对于其他书籍的刊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听到后堂一阵欢呼的声音,一直歇在榻上的朱掌柜的都下了榻,推开了看向后堂的窗,看了一番后堂的热闹景象,立马打发小厮去把青东叫了上来,问了一番,知道以后打算要推双面黎报了,也跟着高兴了一番。

只是这个法子到真正能起法子的那天可能还需要一段的时间,不是今天琢磨出来,明天就可以做了,可能再出几个单面版本的黎报,积攒足够多的双面纸了,再印也不迟!

自从入了八月,看这黎报一日也基本固定下来了,日日倒是也有四五百人,等着版面内容更多了、内容更翔实了,如果价格还算合理,估计看的人就更多了。

一时之间大家都陷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都鼓足着干劲摩拳擦掌,想着说不好这一月下来等着黎报卖的好些,估摸着朱掌柜的又要给涨些工钱。

殊不知也就在不远的将来,有一波风潮即将席卷而来,差点摧毁了这家书店,要问源头在哪?还是在那近日都不见踪影的那不着调的朱麻子那!

夏日的傍晚像被糊了一层厚厚的猪油,透不过气来,偶有一丝丝凉风,也驱散不了潮热,偶见路边的野狗,趴在地上大大的张开嘴巴,吐出猩红的舌头,青东也只想快快回家,从井里打些水上来,冲个凉快澡。

一路走来,顾青东也只挑着些屋檐下的阴影走着,等到了家,太阳竟然还没有完全落山。

推开家门,今日也是回来的早,正看着那小秋儿,在拿着一把小平刨在那磨木头呢。

看着青东回来了,也只是抬头看了眼,打了声招呼,接着继续打磨木头,也不知道这次要琢磨个啥。

旁边一个水波纹大缸里,几朵清晨还窈窕着的睡莲也热了一天,慢慢地闭上了眼。书房的门倒是大开,小夏儿陪着顾白纭在那书房那,一个在绣花,一个拿着手指沾着墨,在麻纸上,画些奇珍异兽,倒是充满了些小孩子的奇思妙想。

作者有话要说:续第四问:

顾青东也不过两盏茶功夫,便回来了。

白纭抬头问道:“怎么去了这么久,他俩又怎么了?”

“小果儿又在那闹她哥呢,小秋儿就知道惯着她,没轻没重,我把那东西收好了,倒是还收拾出不少咱之前住杀猪巷收起来的东西呢,我们到时候再回去理理,你们刚刚聊到了什么?”

“问咱俩为什么能数十年感情如一日,有啥诀窍呢。”边说边将青东茶盏里的清茶泼到一侧的白瓷罐里,换了杯热茶。

“这还不简单,得鹿先生,你可得记好,这居家过日子,诀窍就是——夫郎说的话就是圣旨,指哪打哪就对了。”顾青东笑着坐下。

“是吗?这么听话?那我说,今天啊,你就去偏房睡去吧!”白纭挑眉一笑,打趣道。

真男人点头应道:“好啊、好啊。”偏房睡就偏房睡,把夫郎裹在被子里,夜里偷偷运到自己屋子里。

你有穿云箭,我有过桥梯。

两口子过日子,这才热闹罢了。

真得鹿在旁边莫名其妙,感觉一大盆狗粮糊了脸,还吃不明白。

……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