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来府上给姜言归看病的大夫, 一个是封府郎中,一个是军医,这事还是传进了刘氏耳朵。www.duanzixiaohua.com
跟自己院子的管事婆子嘀咕:“看来三爷在西州这边颇得辽南王重用, 不然人家堂堂王府,还能卖一个楚家表小姐的面子?”
管事婆子自是挑着刘氏喜欢的说:“可不,都是仰仗着三爷。”
刘氏一想起今后还得管这对拖油瓶姐弟就糟,“也是三弟妹去得早,三弟妹若还在, 哪会让三爷去管这些闲事。对姐弟现在是觉着有老夫人这个靠山在, 压根没自己当外人。他们也不想想,借着三爷的名头求到人家王府去, 这早就人情花光了, 以后遇着个事可怎办?”
“这人情脸面啊, 用一次薄一次,自然得用在刀刃上才是, 我都不知道怎说!当真是跟娘一样的性子,凡事只求自己舒坦, 不管别人死活。”
“我这是造了什孽,嫁进楚家这多年,伺候公婆丈夫也就罢了, 早些年还得处处讨好着小姑子, 现在小姑子又一对女扔过来。半点没们照顾周全,怕是公婆又要觉得是我苛待了们。我若是肠狠一些, 也学着弟妹自请一封下堂书回娘家去算了!”
管事婆子忙劝:“夫人,您可别这想,夫人走是没个子傍身,没盼头。您不止有两位小姐, 大少爷还跟着承茂少爷在永州历练。三爷是个有本事的,将来不管怎,前途都不会差,大少爷跟承茂少爷交好,您跟夫人不一样,您是有盼头的。您若是走了,以老夫人的偏程度,两位小姐还不知得受多少委屈呢!”
刘氏没再说话,只暗自垂泪。
面对这场祸事,楚家大房房一直怨姜夫人娘三,在楚昌平面前却重话都不敢说一句,半点不敢得罪楚昌平,毕竟楚昌平是楚家唯一一个在朝为官的,旁的不说,单在女亲事上,他们都还得靠着楚昌平才能结识到更好的人家。
刘氏私底下再怎埋怨,但上头还有楚家老立着,怎说也是个大舅母,表面功夫还是得做。
让院子的管事婆子挑了些补身子的药材送去姜言归院子。
***
姜言意通过这两天相处,已经刘氏的脾性摸清了,这个大舅母眼皮子浅、小多,惯会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但真要说有多恶毒,也谈不上。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人家拖带女的,自然也得为自己的女谋划。姜言意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楚家所有人都会向楚昌平一样待他们姐弟,也没刘氏些小放上。
现在只盼着姜言归的腿伤能快些好,他伤到的是膝盖骨,古医疗水平有限,也没法进手术,大夫们都说他这腿就算是好了,只怕以后也不良于。
可能是在床上躺久了,姜言意发现胞弟的饭量很小,跟同龄人比起来,他身形也过分单薄了些。
给封朔做了久的药膳,大抵也知晓什食材滋补什。
姜言归伤到了腿,得多喝骨汤才。
给姜言归煎药时,姜言意就吩咐下人去买了新鲜的猪大骨回来。
楚家如今还是刘氏执掌中馈,但府上的下人只有从京城带过来的些,各个院子都缺人手,厨房边也是一团糟。等药熬好了,回头一问,才知根本就没人去买,厨房的人都各有推脱和说辞。
姜言意知道以刘氏的脾性,若是现在敲打了厨房的人,只怕刘氏还会觉得越俎庖,传到楚老夫人耳朵,老夫人则觉得是刘氏管教不利,下人怠慢了他们姐弟,这婆媳两又得出隔阂来。
刘氏如何姜言意自是不关,但楚老夫人一年纪,实在是不忍看再为这些琐事劳神,这事若是闹大了,回头楚大爷又得跟楚老夫人吵,伤的还是老人家。
一番衡量,姜言意给姜言归说了一,回店去看看,路上便买了猪大骨过去熬汤。
现在店的意基本上稳定了,回去时店内也是座无虚席,老秀才在说评书,人没顾得上打招呼。但秋葵见姜言意回去,倒是还哭了一场,怕回了楚家,以后就不来店了,姜言意安慰了句,只说是暂时住在楚家。
郭大婶和姚厨子都在灶上忙,走不开,姜言意跟他们打了个招呼,让们接着忙,自己则去熬骨汤。
骨头血水多,洗干净后,还得冷水下锅,同时放姜料酒去腥,慢火加热再焯一遍水,这样才能血水都煮出来,还能去除过多的脂肪,等熬汤时,熬出来的骨汤就不会太腻。
姜言意处理好的猪骨放砂锅,加了满满一大锅水,丢了片姜挽葱结一起炖煮。
熬猪骨头汤必须得从一开始就加够水,若是中途添水,熬出的汤味道就没香浓。为了让猪骨的钙质充分溶解在汤,还加了一点醋。
姜言归的伤适合吃些清淡的东西,姜言意连茴香、八角这些佐料都没放,就为了熬出骨汤这个原汁原味的香。
姚厨子看事重重的,想到大户人家府上,总有些不光鲜的事,他故意说些趣话,话题往店引,想让高兴些,“掌柜的,您要是再晚天回来,怕是这店得叫我老姚给开垮了,您给的吊汤方子,明明都是些食材,可店的食客都不买账,硬说不是以前个味!”
姜言意削着莲藕皮,笑道:“姚师傅可别说这些话来打趣我,这些天可多亏了您和郭婶子。”
姚厨子见情绪好了些,才继续说:“我跟您说实话啊,您做点的法子,我是真不会,已经有不少客人抱怨问咱店怎不卖点了。”
姜言意道:“如今楚家边走不开,我得边处理好了才顾得上店。”
姚厨子点点头:“百善孝为先,掌柜的是个孝顺人。”
姜言意只是笑笑没作答,岔开话题问:“对了,老先如今是住哪?”
老秀才自从上次遇险后,就不敢住城南边了,自己在别处赁了个房子。
姜言意先前还打算姜言归接到自己这来住,但这店白天食客多,吵嚷得厉害,姜言归还是静养为好,想给他找个舒适点的地方住。
他住在楚家,情终究是沉重的。不过们姐弟两若是搬出楚家,老夫人边怕是还得费些功夫。毕竟们搬出来,楚老夫人怕是会觉得,是自己没照顾好们,让们在楚家受了委屈。
这其中的纠葛,姜言意光是想想都头大。
姚厨子听问,颠着大锅道:“老秀才赁了我家附近一处宅子,咱地段不好,花不了个钱。东家您若是想看房子,不妨找房牙子问问。”
老秀才以前跟姚厨子一起共事过,也算是老熟人,如今老秀才每天跟他一道回家,也算是省了杨岫邴绍人不少事。
姜言意点头:“我回头找人问问。”
这老店的店面如今看来实在是小了些,姜言意打算盘个更大的店,到时候这边留着住人倒是不错。
削好皮的莲藕洗干净,切段放进砂锅一起煮,掀开盖子时,面飘出的骨汤香就已经十分勾人。
趁着熬汤的功夫,老秀才说完今天的第场评书后,在休息时间,姜言意又红楼和三后面的回故事说给他听,老秀才自己整理润色一番就。
一砂锅的的汤熬了接近两个时辰,姜言意买的猪骨有棒骨,面的骨髓约莫是被熬化了,骨汤浓白,鲜香诱人。骨头上瘦肉用筷子轻轻一碰就掉,肉质细腻滑嫩,一点也不柴。
莲藕也被煮得软烂,用木箸轻轻一戳就能分为两半,因为莲藕淀粉含量高,吃起来口绵厚。
放了一勺盐,这才莲藕骨汤装进汤盅。熬骨汤盐要最后起锅时再放,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肉质的鲜嫩,盐放早了,会让肉的水分过快流失,炖好后吃起来肉质比较老,口略柴。
满满一砂锅骨汤,熬好后只装了两汤盅,姜言意想着好给姜言归和老夫人一人送一盅去。
***
姜言归一向胃口不好,今晚的骨汤他倒是喝了个干净。
他吃下得下东西了,姜言意中也高兴,问他:“明日想吃什,我给你做。”
鲜浓的骨汤从喉间一路暖到胃,姜言归因为吃东西,额前出了一层薄汗,他好看的眸子望着姜言意拿着汤匙的手,双手从前白皙细嫩,但现在因为时常在厨房忙活,瞧着没以前般柔嫩了。
握着汤匙时,五指是收拢的。
但姜言归记得自己阿姐握汤匙的习惯,小拇指总是会微微翘起。
一种说不出的冷席卷了全身,他哑问:“姐姐,你什时候学会煲汤的?”
他对的称呼微妙地从“阿姐”变成了“姐姐”。
姜言意并未察觉,关于自己厨艺的问题楚昌平之前已经问过,道:“到了军营后,我在火头营当过一段时间帮厨,拜了灶上一位厨子做师父,我的古董羹店能开起来,也多亏了他老人家帮忙。”
姜言归不知在想些什,他望着姜言意双平静而清明的眸子,“姐姐,你跟从前有些不一样了。”
他阿姐,是跟他母亲一样的性子,骄纵急躁又死眼,有时候会做很多蠢事。
现在站在他跟前的人,明明还是他阿姐的模样,他却从骨子到陌。
他阿姐做事没有这冷静,明明才是姐姐,但其实自己照顾的时候更多些。
没了母亲后,支撑着他一路到西州的,就是为了他阿姐。可是经过这两天的相处,他在眼前的人身上找不到半点他阿姐的影子。
仿佛……这具躯壳换了一个人一般。
姜言归只要一想到样的可能,浑身就如至冰窖。
姜言意在他问出话时,也警惕起来,但面上丝毫不显,只有些黯然道:“言归,我若再像从前一样活,只怕你现在也见不到我了。”
这句话打破了姜言归中的疑虑,他乎是瞬间就红了眼。
姜言意道:“人总得成长的,我们有时候不得不磨去一些棱角,才能更好的活。”
姜言归缓缓抬起头,他的面容跟姜言意有分像,眼角因泪意泛着殷红,这副相貌在男子身上,精致得有些邪气:“阿姐,终有一日,我会让你像从前一样恣意地活,不用敬畏任何人。”
姜言意摸摸他的头:“好,阿姐等着一天。”
总算是安慰好了这敏脆弱的少年,姜言意离开姜言归的院子轻轻呼了一口气。
***
第日去给楚老夫人请安时,老夫人就拉着姜言意的手,一直夸昨晚的骨汤熬得好。
刘氏带着两个女在一旁听着,实在不是滋味,昨天姜言意让人骨汤送来的时候,在老夫人跟前伺候,自然也瞧见了熬得鲜香的莲藕骨汤。
中不忿,姜言意从前就是个娇惯养的,厨房都没进过回,到西州这才多久,能煮出这样香浓的汤,刘氏是说什都不信的。
自己当姑娘的时候,都鲜少进厨房,嫁为人妇后,为了讨好公婆,笼络丈夫,这才不得不学了厨,刘氏自问自己做汤羹都做不出样的好味道。
姜言意的店,刘氏也觉得是楚昌平帮开起来的,毕竟店的伙计本就是楚昌平身边的人。
姜言意昨天回了店一趟,回来就带来了两盅骨汤,显然是店的厨子熬的汤,为了在老夫人跟前博宠,竟然好意说是自己做的!
刘氏看了自己两个女一眼,大女在神游天外,小女听老夫人说骨汤的滋味,口水都咽了好次。
刘氏更堵了,自己这两个傻女,当真是半点不懂得邀宠!
想着楚老夫人平时就对姜言意姐弟爱护有加,对自己的一双女却是鲜少过问,中愈发不平。
嘴比快,面上仍是一副笑容,“听说阿意开了个古董羹店,昨专去店熬的骨汤?在京城时我想让淑宝学做糕点,灶上的师傅都教了许久,可惜淑宝天资拙笨,若是能有阿意十分之一,我呀,也就知足了。”
刘氏这话听着是在夸姜言意,可是处处都埋着刀子。
说楚淑宝学做糕点都学了许久,又说姜言意汤是从古董羹店拿回来的,可不就是在说汤十有八九不是姜言意做的。
虽然楚老夫人疼爱姜言意,可若是知道姜言意为了争宠,别人做的汤羹说是自己做的,就有些寒楚老夫人的了,不愿意孩子在这种事上走歪路。
然,楚老夫人笑容没之前明显了,但还是没有说姜言意一句不是,只对刘氏道,“淑宝昨日拿着绣品来给我看过,你孩子教得不错。”
刘氏得了楚老夫人一句对楚淑宝的夸奖,当即也花怒放起来。
但并不想这轻易给姜言意台阶下,笑道:“昨日汤我瞧着实在是好喝,阿意既然有这样的好手艺,也教教大舅母才是,大舅母也好煲汤给母亲喝,尽尽孝道。”
刘氏自以为聪明,但全在脸上了,姜言意没料到自己煲个汤,也能被惦记上。
本意是想孝敬楚老夫人,刘氏一番话让楚老夫人误会了,姜言意也不舒服。
爽快道:“我手艺算不得好,不过大舅母若是想学,中午咱们就煲个骨汤好了。”
楚老夫人是过来人,知道刘氏说这些话意味着什,但听姜言意这爽快应下了,又觉着汤应该就是外孙女做的。
其实就算昨晚汤不是姜言意做的,也不会怪罪外孙女,毕竟姜言意姐弟孤苦伶仃,这般讨好,也是不踏实,觉得没个倚靠,楚老夫人中只有疼。
看了刘氏一眼,才笑着对姜言意道:“看来我老婆子中午又有口福了!”
楚老夫人一眼,看得刘氏脸色有些讪讪的。
中也突然没底,姜言意答应得这干脆,难不成汤真是自己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