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人流如织,上午九点的时候,空气里混杂着各种气味,天气又热,闻得人头晕。
姜犹睁开眼,神色茫然了几秒,在不远处的妇人呼唤下,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抬脚走了过去,接过她手里装满蔬菜的袋子。
她右脚有些跛,走起路来起起伏伏,深一脚浅一脚。明明是从小便有的残疾,然而姜犹依旧不太适应,连眼前自称为‘妈妈’的妇人也觉得陌生。
仿佛遗忘了很重要的记忆,但她又想不起来。
姜犹不是喜欢钻牛角尖的性子,想不起来索性就不去想了。拎了袋子,陪着妈妈走过一个个买菜摊位。
菜市场里的摊位老板好一些都认识她的妈妈,挑菜时又会聊上两句。
“杨姐,我听说那学校不仅免学费,还包吃包住。毕业后甚至包工作呢,小姜长得整整齐齐,往后日子好着呢。”
姜犹妈妈,杨茹兰掩唇笑了笑,多挑了些菜装好,说道“我不指望她有出息,只要能照顾好自己就成了。” 𝙢.𝓥𝙤🄳🅃𝕎.𝙡🅰
周围菜贩听闻她女儿要去读书,眼里止不住的羡慕。
住这一块地区的人都是贫民,比不上大城市里的有钱人,小孩要想有出息,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学手艺。而读书都是有钱人才能去的,旧城区里的人想都不敢想。
谁知前两年离着不远的地皮改建,建了一所中学。里面只收残疾人,入学待遇极好,最重要的是免学费包吃住。对于拮据的家庭而言,能送一个孩子去那里读书,便是烧高香了。不仅这里旧城区,其他省也陆陆续续送来许多残疾小孩,就为了入学。
学校有明令规定,必须是先天残疾,后天残疾还不行。若是先天耳聋眼瞎,还有助学奖金得。
杨茹兰生了六个女儿一个儿子,六个女儿里只有姜犹一出生跛脚,也算是残疾,虽得不到助学奖金,但对他们一大家子而言,能送走一个,也是缓解穷苦压力。
再加上毕业还分配工作,杨茹兰一整天都喜出望外,恨不得现在就送她去学校读书。
“还傻站着干什么,回家了。”
见二女站在原地发呆,杨茹兰不由催促了两句。
姜犹跟过去,睫毛轻簌,喃喃地问“妈,我去什么学校读书啊?”
杨茹兰伸着手指头点了下她的额头,没好气地说“昨天就跟你说了,你就忘了?”
幸好入学没有考试,不然以二女这么笨的脑袋,恐怕一辈子只能随她爷爷养牛。
怨归怨,对于往后由学校分配的二女儿,她还是温柔地回答“鑫宁中学。”
……
越走越偏,路况奇差,到处是乱丢的垃圾,臭水沟脏乱恶臭,灰砖居民楼映入眼前。
经过长长的巷子,准备上楼时,看见建在楼道里的店铺。黄符贴得到处都是,厚厚黄布遮了半个门,里面飘出来一股浓浓的燃香气味。
杨茹兰啐了一口,面色难看地攥住她的手,加快脚步往上走。
“开在哪里不
被强行攥着上楼的姜犹手腕有些疼,但也没挣扎,忽感一道视线,与店门黄布缝隙里的一双眼睛对视。
楼道昏暗,又接近地下室的建筑格局,一股股冷意随风吹了过来,吹起黄布一角,那是半张白得像死人一样的脸,唯有那双眼睛黑得稠浓——这是姜犹上到二楼看到最后一幕。
姜犹问起前面的母亲“妈妈,那是什么店啊?”
杨茹兰对于这种店很是深恶痛绝,这源于她之前被算命骗过钱。语气尽是嫌恶“还能是什么店,装神弄鬼的。小犹,这世界没有鬼也没有神,你千万不要信这些。”
姜犹沉默了下来。
在菜市场里她就看见许多接近透明的影子藏在阴影里,楼道里也有,唯独那家店门外没有。
她考虑了一下,还是觉得这件事还是不能告诉妈妈,不然妈妈肯定会打她一顿的。
回到家里。
杨茹兰做了一桌子的菜,过年似的,让挤在三十平米不到屋子里的大大小小兄弟姐妹开心极了。还住了奶奶,奶奶已有八十,白发苍苍,满是沟壑的脸长满黄斑。
奶奶得了老年痴呆,前脚听到姜犹要去读书,后脚便忘了。
年纪仅隔一年的妹妹姐姐挤在姜犹身边,激动地说个不停。
“学校是怎么样的啊?”
“我也想去读书,咱们就能每天吃上肉啦。”
“姐姐,你毕业回家一定要告诉我学校里的事哦。”
持续到九点多,他们才躺铺地板的纸箱上睡觉。三间隔出来的房间,一间厕所,两间卧室。除了最小的弟弟,其他姐妹都睡一间房,包括姜犹。
一排排躺在地板上,姜犹地铺在最角落,她睡不太着,墙壁天花板都不隔音,她听见夫妻吵架、小孩哭闹、窸窸窣窣说话声……
连暧昧的呻吟声也能听见。
‘我叫姜犹,今年十七岁,在家里排名老二……’
她在心中复述着自己的身份。
但无论复述多少遍,她都没有归属感。仿佛这一切都是梦境,而她不属于这里。
睡不着的姜犹坐起身,轻手轻脚跨过姐妹们睡得四仰八叉的身体,轻悄悄打开了门,出了房间来到不算客厅,只能算过道的门外。
借着窗外模糊的月色,她开了门来到楼道里,找了个干净泥石堆砌的阶梯上,坐在上面。
掀开破旧缝缝补补而成的睡裤一角,看向跛脚的右腿。正常人的腿笔直,但她的腿弯曲,里面的骨头没长好,以至于两只腿长短不一,而且她走路一快,右腿弯曲的地方就会很疼。
‘笃笃笃笃’
一道敲门声忽然在黑夜狭窄的楼道里响起。
姜犹莫名想起一句话,人敲门敲三下,鬼敲门敲四下。
她应当从未听过这句话的,但奇怪的是,这句话如涓涓流水一般淌过脑袋。
更奇怪的是,她一点也不害怕,也没有逃跑的想法。
“小犹,过来帮妈妈提一下东西。”
菜市场人流如织,上午九点的时候,空气里混杂着各种气味,天气又热,闻得人头晕。
姜犹睁开眼,神色茫然了几秒,在不远处的妇人呼唤下,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抬脚走了过去,接过她手里装满蔬菜的袋子。
她右脚有些跛,走起路来起起伏伏,深一脚浅一脚。明明是从小便有的残疾,然而姜犹依旧不太适应,连眼前自称为‘妈妈’的妇人也觉得陌生。
仿佛遗忘了很重要的记忆,但她又想不起来。 𝕄.🆅🄾𝔻𝙏𝙬.𝙡𝔸
姜犹不是喜欢钻牛角尖的性子,想不起来索性就不去想了。拎了袋子,陪着妈妈走过一个个买菜摊位。
菜市场里的摊位老板好一些都认识她的妈妈,挑菜时又会聊上两句。
“杨姐,我听说那学校不仅免学费,还包吃包住。毕业后甚至包工作呢,小姜长得整整齐齐,往后日子好着呢。”
姜犹妈妈,杨茹兰掩唇笑了笑,多挑了些菜装好,说道“我不指望她有出息,只要能照顾好自己就成了。”
周围菜贩听闻她女儿要去读书,眼里止不住的羡慕。
住这一块地区的人都是贫民,比不上大城市里的有钱人,小孩要想有出息,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学手艺。而读书都是有钱人才能去的,旧城区里的人想都不敢想。
谁知前两年离着不远的地皮改建,建了一所中学。里面只收残疾人,入学待遇极好,最重要的是免学费包吃住。对于拮据的家庭而言,能送一个孩子去那里读书,便是烧高香了。不仅这里旧城区,其他省也陆陆续续送来许多残疾小孩,就为了入学。
学校有明令规定,必须是先天残疾,后天残疾还不行。若是先天耳聋眼瞎,还有助学奖金得。
杨茹兰生了六个女儿一个儿子,六个女儿里只有姜犹一出生跛脚,也算是残疾,虽得不到助学奖金,但对他们一大家子而言,能送走一个,也是缓解穷苦压力。
再加上毕业还分配工作,杨茹兰一整天都喜出望外,恨不得现在就送她去学校读书。
“还傻站着干什么,回家了。”
见二女站在原地发呆,杨茹兰不由催促了两句。
姜犹跟过去,睫毛轻簌,喃喃地问“妈,我去什么学校读书啊?”
杨茹兰伸着手指头点了下她的额头,没好气地说“昨天就跟你说了,你就忘了?”
幸好入学没有考试,不然以二女这么笨的脑袋,恐怕一辈子只能随她爷爷养牛。
怨归怨,对于往后由学校分配的二女儿,她还是温柔地回答“鑫宁中学。”
……
越走越偏,路况奇差,到处是乱丢的垃圾,臭水沟脏乱恶臭,灰砖居民楼映入眼前。
经过长长的巷子,准备上楼时,看见建在楼道里的店铺。黄符贴得到处都是,厚厚黄布遮了半个门,里面飘出来一股浓浓的燃香气味。
杨茹兰啐了一口,面色难看地攥住她的手,加快脚步往上走。
“开在哪里不
被强行攥着上楼的姜犹手腕有些疼,但也没挣扎,忽感一道视线,与店门黄布缝隙里的一双眼睛对视。
楼道昏暗,又接近地下室的建筑格局,一股股冷意随风吹了过来,吹起黄布一角,那是半张白得像死人一样的脸,唯有那双眼睛黑得稠浓——这是姜犹上到二楼看到最后一幕。
姜犹问起前面的母亲“妈妈,那是什么店啊?”
杨茹兰对于这种店很是深恶痛绝,这源于她之前被算命骗过钱。语气尽是嫌恶“还能是什么店,装神弄鬼的。小犹,这世界没有鬼也没有神,你千万不要信这些。”
姜犹沉默了下来。
在菜市场里她就看见许多接近透明的影子藏在阴影里,楼道里也有,唯独那家店门外没有。
她考虑了一下,还是觉得这件事还是不能告诉妈妈,不然妈妈肯定会打她一顿的。
回到家里。
杨茹兰做了一桌子的菜,过年似的,让挤在三十平米不到屋子里的大大小小兄弟姐妹开心极了。还住了奶奶,奶奶已有八十,白发苍苍,满是沟壑的脸长满黄斑。
奶奶得了老年痴呆,前脚听到姜犹要去读书,后脚便忘了。
年纪仅隔一年的妹妹姐姐挤在姜犹身边,激动地说个不停。
“学校是怎么样的啊?”
“我也想去读书,咱们就能每天吃上肉啦。”
“姐姐,你毕业回家一定要告诉我学校里的事哦。”
持续到九点多,他们才躺铺地板的纸箱上睡觉。三间隔出来的房间,一间厕所,两间卧室。除了最小的弟弟,其他姐妹都睡一间房,包括姜犹。
一排排躺在地板上,姜犹地铺在最角落,她睡不太着,墙壁天花板都不隔音,她听见夫妻吵架、小孩哭闹、窸窸窣窣说话声……
连暧昧的呻吟声也能听见。
‘我叫姜犹,今年十七岁,在家里排名老二……’
她在心中复述着自己的身份。
但无论复述多少遍,她都没有归属感。仿佛这一切都是梦境,而她不属于这里。
睡不着的姜犹坐起身,轻手轻脚跨过姐妹们睡得四仰八叉的身体,轻悄悄打开了门,出了房间来到不算客厅,只能算过道的门外。
借着窗外模糊的月色,她开了门来到楼道里,找了个干净泥石堆砌的阶梯上,坐在上面。
掀开破旧缝缝补补而成的睡裤一角,看向跛脚的右腿。正常人的腿笔直,但她的腿弯曲,里面的骨头没长好,以至于两只腿长短不一,而且她走路一快,右腿弯曲的地方就会很疼。
‘笃笃笃笃’
一道敲门声忽然在黑夜狭窄的楼道里响起。
姜犹莫名想起一句话,人敲门敲三下,鬼敲门敲四下。
她应当从未听过这句话的,但奇怪的是,这句话如涓涓流水一般淌过脑袋。
更奇怪的是,她一点也不害怕,也没有逃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