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画江湖之不良人【顺心】 > 第21章 第十九章 日暮途穷

第21章 第十九章 日暮途穷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艳阳高照时刻,城内外的叫骂声均是渐渐低下去。

城墙上的士兵交接换过一轮,城下木架车就位,城墙边三里地界儿清空了民众,又到了两方意思意思弓箭对射的环节了。

另外三城确实如此,仿佛例行公事,几乎不会产生什么伤亡。充其量就是你送箭头给我,我第二天再把箭头给你送回去。只是双方都不敢赌对方今儿也没有新动作,虽然日日意料之中,却也得日日防备。

不过今天的南城有些不一样,郭勒将军摸着卢百炼新研制出的藏了火药的箭头,神情肃穆中带上一丝狠厉,他大手一挥,弓兵射口就位。虽还未发丧,但在朝中还有些人脉的郭将军已听闻昨夜神歆殿的事,他心中憋火又替那太子殿下不值,虽说他是凤翔的将,忠的也是岐王,但太子救过他,这他不能不记得。总要有人给这僵持的局势添一把火的,再熬下去谁知道又会熬出什么事情,害死哪个忠臣良将。不如就今天吧,炸得城下那汴军中郎将鲁项明一个满堂彩,也算是他对太子殿下的一点点悼念。

这就是韩全诲秘不发丧的最大原因,并不是所有人都如他们这般想要太子死,就连岐王自己都在犹豫。如今岐王不敌梁王,他逼着皇帝诏书一封封下达,各藩镇却迫于朱温的强势一个个装聋作哑,除了那个头铁的李克用竟是无一国响应。所以当太子带着晋军闯城出现时,岐王认为或许这是一个转机。他捏着皇帝,李克用那边握着太子,不管是合力对抗汴军还是互相间制衡都可以操作。打到如今,岐王看着自己死伤惨重的臣民,他也是真想退了。但韩全诲等人不会让他退的,他若退就必然得推出替罪羊来消减朱温的怒气,若退就必然要用人头去堆一个下得去的台阶。闹到如此地步,这台阶可是小不了了。韩全诲一派、宗室、宦官集团都明白这个道理,岐王到底是年轻,他正面厮杀惯了,不知道内廷的这些弯弯绕绕,跟亲兄长李茂庄之间又早有嫌隙,即便有李茂箐掠阵还是被钻了空子。

单靠武力对抗不了阴谋诡计,连矛头该刺向谁都分不清何谈对敌。

回到此时,对于郭将军与其心腹谋划多日的反击战南城百姓还一无所知。

民众们务工的务工,开店的开店,都在努力地再活上一天,也算踏实地过过各自那稀里糊涂的小日子。

只是街上时不时行过伤残的退役士兵帮着百姓记下战争带来的阴霾与伤痛。

沉默与别开的视线都可以习惯隐忍,但有时明知道话也在理,人活得都不容易,但那一字一句听在耳里却都是扎在心上的。

王宏峻阴沉地站在布迎成衣铺里,他已经想走了,却又不甘心。一时间他也分不清自己是在生面前这个店小二的气,还是气野心勃勃的岐王,又或是气这整个让他觉得不值的凤翔。

“军爷,我家店小利薄,鞋子成双出售,您要不去别家看看吧。”店小二讨好笑笑,他其实是不敢惹这些负伤退役的守城兵的。如今生意难做,郭将军军纪严苛是有名的,军爷们大概率是惹了气也不敢动手打杀,但若是惹了掌柜不高兴,丢了饭碗他一家老小又去哪里喝西北风呢?

掌柜说了别看如今钱换不得粮食,但一分一厘都还是要攒住算清的。即便如今有了些许活路,但南城总归还是凤翔,此间的一切不过是昙花一现、大梦一场,算不得真实的好日子。

薛掌柜是试着考过功名的人,读过些书,明白的道理总比他这个白丁多些,听着错不了。

“等等,这不赶巧了吗?我跟王伍长拼上一双。嘿,瞧瞧,大小也合。”又是一位军爷,看衣服看不出,看伤却一目了然。后来的这位没付钱,塞了根烙了两朵三瓣血莲花的功德签,照当下的物价,这一根够换四天的粮的,分明是多给了。店小二又是高兴,又是不太敢接。那憨笑的军爷一把将签子塞进小二手中,把鞋子挂在拐杖上,勾着同样只剩一条腿的前上司的肩膀满意地瘸拐着走人了。

店小二吕扬摸着功德签上的莲花,双手合十朝东方拜了拜。吕扬还没见过那个救了南城的灶王爷座下活神仙,只听说是童子模样的仙侍,有大神通,上能变出牛羊五谷救民水火,下能鞭挞厉鬼惩治魂灵。吕扬听有幸亲眼见过的杨家大哥说过,那守食童子好认得很,模样俊俏,温和带笑,红衣似火,而且额间有一朵跟这签子上印的类似的赤红三生莲。

店小二刚直起腰来就又有客人上门了,还是两拨。左边的是位身着暗红色圆领袍衫清新俊逸的年轻公子,身后还跟了两个杏脸桃腮的侍女。右边的是位剑眉入鬓却雅人深致的白袍将军,腰带三尺佩剑,倒是一个人。

吕扬见二人从头到脚衣服鞋帽质地均是上乘,不敢怠慢,拜完左边拜右边道:“二位客官需要些什么?”

“要你手中的签子。”双声道立体声环绕。

“啊这……”吕扬面露难色。功德签买卖虽说有规定禁止,但也只是口头上的吓唬,说什么心不诚有损福气,但其实私下交易是被默许的。那炽火教虽在各行各业都开了工位,也和各大商铺作坊合作推行功德签,但毕竟不是人人都有能力务工的,还是有些人需要用手中的银钱去换。可现在,两个人同时要买这一根签子。而且这两个人互相也不加价,异口同声咬定了十两银子,就让吕扬自己选。看二人的气势表情还有各自腰间的武器,选了也就罢了,没选的那个怕是要给他胸口开个窟窿。

薛掌柜看中吕扬就是因为这小子足够机灵,他陪着笑脸又从腰里抽出一根功德签,但这根上面却是只有一朵莲了。吕扬对二人拱了拱手道:“客官,功德签我也只有这两根了。您二位给了一样的银钱我也不好择选,既然是功德签,不如就交给上天吧。”说完取了柜台上的竹笔筒倒空将功德签带花的那面插了进去,晃了晃放到二人面前,他自己收了银钱退到一边。

这店小二不简单啊。

红衣客、白袍将对视一眼,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信息。二人相视一笑各抽一根签子,也不确认,也不言语,拱手施礼,迈出店门,各寻方向走了人。

吕扬收起笔筒在掌心颠了颠,他确是一个店小二不假,但他也是不良人天机星安插在这凤翔城的暗桩之一。白袍的那个他说不准,但红衣的吕扬认得,应是岐王的妹妹有女中诸葛之称的李茂箐。

李茂箐是李茂贞的同母妹妹,自小天赋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琴棋书画音律无一不通,却又不爱红装爱武装,习得一手家传好剑法岐枝剑,如今改叫岐王剑了。

难得的是这天之骄女还有颗济世救民的善心,初露锋芒时年纪虽小正是二八年华却已不知在这吃人世道里救下了多少薄命佳人、苦命孤女。

凤翔有此劫难前几年,李茂箐过得是临风长啸饮马江湖的潇洒日子,一路行侠仗义放言要画下万里河山,女子的事她做得,男子的事她也一样做得,是个才华动洛阳的妙人儿。

比起朝堂琐碎,李茂箐对江湖人江湖事关注颇多,她就像是李茂贞在江湖中的眼睛,早在玄冥教跟通文馆真身未露时就凭着战局推演已经猜出这两个组织实际为谁效力,靠着在信息上抢占先机帮着李茂贞拿下了凤州、洋州及泾原的大胜。

有传言说李茂箐便是近年新崛起的那暗杀组织幻音坊的执掌者——女帝。

李茂箐漫步在街道上捏着功德签沉思。进来南城其实不难,南城本就有两座巨大的坊墙相隔,如今有炽火教的人把控着坊门。

炽火教打着济世救民的旗号,民众倒是出入自由,只是进城办事或是务工换粮都是有时限的,外城的人以日落为限,若是日落后仍旧留在城内就会被抓捕羁押起来,初犯警告,再犯可是要抽血去浇灌仙田的。

李茂箐抽到的功德签上只有一朵红莲,这根签子在祀神堂可换六升粮加些许肉食菜果,刚好够五口之家吃上一天,若人少饭量小吃上两天也是可以的。

城中仙田有六处,三处产麦黍蔬菜,其它三处则是畜圈、棉麻跟草药,各处均是重兵把守。祀神堂则开了三处,成三角排列覆盖了整个南城,每一处祀神堂外都排着队,百姓安然地进入堂中换取食物再满意地离开,秩序井然,城中有民兵巡视,未见发生抢食的事件。

每日清晨从各处仙田发出运粮大车,沿途均有小天位武师护卫,主队开往祀神堂,另有一队开往守城将营地,奉行的是当日粮当日结算,虽也会有所富裕却杜绝了各个环节有人利用职权之便中饱私囊的现象。加上炽火教以信仰驾驭人心,惩恶扬善为根本,民众们经过前面的大劫难如今都是珍惜好日子的。

至于达官贵人们出人出力维持着炽火教的声望暗地也是得了确实好处,粮食药品均享有优先分配权。不过也是怪,这些乡绅权贵倒是很守本分,城中恶霸也均是洗心革面,一些地痞流氓、流民扯起的小帮派要么投了守城军、要么投了炽火教。

据说是因为那守食童子的金鞭,被那鞭子一抽若是心有歹意就会魂魄离体,三识具在也通人事却是无法操纵感知身体,只能睁着眼任人宰割,极为恐怖。

李茂箐思绪纷杂,走到拐角处猛地不防撞上了一位小娘子,她有中天位功力护体,但那豆蔻小娘身子一晃仰倒下去,李茂箐连忙上前扶住了女孩儿的腰肢。

小娘子受惊却知礼,待站稳忙退了两步,以袖掩面深施一礼,跑开时面上带了红晕。女孩儿的阿娘嗔怪了一句躲在身后女儿,又谢过面前的官人,她眼睛毒辣看得出李茂箐女扮男装却未拆穿。

“不知夫人与小娘子是要去哪里?这般匆忙?”李茂箐回礼道。

范夫人道:”城西的寒云棉纺,我儿磨蹭今日出门略迟,怕误了工。“

“那便不耽误夫人时间,您请便。”李茂箐同身后的侍女让开去。

那小女孩儿临走时偷看了李茂箐一眼,惹得扮做侍女的玄净天轻笑。

玄净天的亲姐姐妙成天拍了妹妹一记,轻咳了两声,半真半假倒是让玄净天紧张了一会儿,是再不敢由着性子顽皮了。

自小就跟着,李茂箐喜她们姊妹情深,也不责怪。只是随着年岁渐长,随着幻音坊壮大,李茂箐有感觉到坊内的这些姑娘们日益疏远,就连九天圣姬们在她面前都越发守着尊卑有别。

这跟她与两位兄长之间的关系是何其相像……李茂箐神色间晃过一丝忧郁,她想起前些日子前去拜见何皇后,送些衣物、吃食跟补品。与身份无关,只是温婉却也不失刚强的何皇后让李茂箐想起那在她年幼时就撒手人寰的病弱母亲。

那时他们一家还以宋为姓氏,父亲只是唐廷戍边的一名小将,哥哥凭着武艺加入镇州博野军屡获军功终于升迁神策军指挥使,到光启二年,宋文通孤骑救主,血战三天护佑唐僖宗安然返回长安,获赐“李茂贞”之名。同年底凤翔节度使李昌言病重,其弟弟李符昌前后与权阉田令孜、朱玫合谋,先是争护国镇盐池控制权,后想要撇开田令孜另立襄王李煴为帝。唐僖宗命李茂贞平叛,李茂贞不负所托大败强盛无两的凤翔驻军,后晋升为凤翔、陇右节度。之后李茂贞得到唐僖宗全部的信任,大权在握南征北战,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

眼看着唐要翻身喘口气的时候……唐僖宗生了场大病,就那么挂了……非常干净利落,连句话都没来得及留给李茂贞……

李茂贞大胜回长安时,先帝的头七都烧完了……

想到那些日子哥哥醉得不成样子,以至于轻慢了即位的新帝李晔,加上哥哥手中权力、兵力实在太大,权力更迭招李晔猜忌也是没有办法。李茂箐长叹了一口气,那唐僖宗李儇十二岁即位,没多久黄巢起义,虽有落雕侍御的高骈将军极力镇压,但怎奈唐僖宗摊上了两个能在大殿上掐脖子打起来的城府宰相。倒霉孩子天性好玩被强行架在那个位置上,亲族羸弱,宦官集团掐得死死的,倒也有一腔热血,不过没什么用,李儇挥着他那跟稚童玩具差不多的短剑说要死守长安时,话还没说完就被田令孜亲手拎着衣服领子扔上车架,连带着亲族全部打包发往四川避难。李儇在四川一躲四年,期间不时利用川中的富庶和各地的进献,组织对黄巢的反扑。就是那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沙陀族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刚接手神策军的李茂贞等人相继崭露头角。其中李茂贞身世最为干净,又是少年将军武艺超群丰神俊朗跟宦官集团也没有过多牵扯,李儇虽是皇帝却真心怎么看李茂贞怎么好,朝堂上护着、赏赐给着,就盼着这一员大将早日独当一面,这般荣宠知遇之恩李茂贞是感念的,无论后世如何评判唐僖宗,在李茂贞心里那就是他想尽忠一生的帝王……然而……

幻音坊新建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查唐僖宗的死因,李茂箐带着圣姬们是查来又查去,没有阴谋、没有暗杀、真就什么都没有,那唐僖宗就是喝多了吹个风感了风寒,初期甚至都不严重,就是那些后来被砍了脑袋的御医跟宫女侍卫们估计也是想不到,这平时上蹿下跳跟个猴儿似的皇上怎么能噶得如此猝不及防……

李茂贞认定了是李晔一派搞得鬼,朝中是处处与新帝作对。景福年间李晔实在是忍不了了,出兵讨伐,讨一次败一次,讨一次败一次。李茂贞脾气也大,李晔倚重的三个宰相杜让能、李溪、韦昭度全让他给杀了。到后来李晔再提讨伐,大殿里是跪倒一片痛哭一片,“皇上您收手吧,这可没有多余的宰相再拿去祭天了……”

就这样李晔不得不求和,晋封李茂贞为岐王。

唉。

从绑……请了皇帝来,神歆殿就没一天消停的。那李晔嘴毒得要命,哪像个皇帝,仗着一时半会儿没人动他,每次见面都能给李茂贞气个半死。突然就理解了在长安的宦官们搞的那一出逼宫。

想到这李茂箐又有些怅然,她听过的,李晔是个习武天才,师承不知,但十五十六岁那会儿就已达大天位功力,免不了为人傲气。也曾帮着皇帝哥哥李儇南征北战拿下过几个藩镇。这样的人本不适合做皇帝的,性子耿直不通人心,眼里也容不得沙子。登基没多久整肃军纪,培植武将那架势看着就是要削藩,首战御驾亲征大获全胜抬了唐军的士气,后又喜得太子,端得是新朝一派欣欣向荣,怎料班师回朝时变故突生……具体情形不知,只知道东渭桥一战神策军几乎全灭,高骈之子高远安救驾被拦截,后被扣上谋逆的罪名不得不率部下远遁江湖。李晔深受重伤功力尽废,拼死送走了襁褓中的太子……那之后李晔明面还是皇帝,却被宦官幽禁成了只见诏书不见人的傀儡,唐廷从此一蹶不振……

这些旧事未散,旧人也大多都在。

李茂箐望向天际向城外飘去的云朵,想着要不了多久,无论是开城和谈还是城破国灭,属于这些人的故事都要落幕了……或许那里面也会有一小段是讲她的……

作者有话要说:十万字!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