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嫔妃没了一致厌恶的人,便恢复了当初在潜邸时的其乐融融。
众嫔妃给宜修请安的时候,再也没有了一致针对甄嬛的场景,反而都在说着新鲜事儿,或者说起自己的儿女。
后宫嫔位以上的嫔妃,只有丽嫔没有孩子,她们都有儿女傍身,日子也不会多么无聊。 31✪3✪✪3✪392✪e3✪136✪3✪22e✪3✪2372e313034
众嫔妃时常和至于一起打麻将,玩的特别嗨。只能说麻将是女人打发时间最好的“游戏”。
可能是雍正被甄嬛的心计给弄怕了,之后的几年里后宫一直都没有进人。
之后的几年里,齐妃的三阿哥弘时、宜修的四阿哥弘昭、华妃的五阿哥弘昼都接连娶妻生子。
雍正八年,宜修的女儿固伦昌瑞公主,还有端妃的和硕端慧公主也到了要嫁人的年纪。
宜修和端妃都不想女儿嫁入蒙古和亲,可是与蒙古联姻是国策,不是你想拒绝就能拒绝的。
不过,宜修和雍正都是疼爱女儿的人,自然不想让女儿嫁的太远。
当初雍正为了让长女和硕怀恪公主留在了京城,可以说是费了不少力。
如今轮到了最受他宠爱的嫡女,有怎么可能让她和亲蒙古呢?
然后,雍正瞬间想起了几个兄弟的女儿。
雍正想到他的九弟有不少的女儿,那些女儿都还是侍妾所生,好像有两个女儿还未出嫁吧?
对了,废太子的女儿不是也到了适婚的年龄了?
于是,雍正直接下旨封废太子的女
雍正为了将女儿留在京城,直接收了四个养女。
当然,雍正会收怡亲王的女儿为养女,单纯的只是想提高她的身份,并没有让她和亲蒙古的意思。
雍正和十三阿哥关系最好,再有了其他几个养女可以联姻之后,有怎么可能让十三阿哥的女儿和亲蒙古呢?
历史上怡亲王的女儿也下嫁蒙古了,可是雍正却格外优待,让她留到了京城居住。
雍正想着,老九和废太子的女儿都成了和硕公主,那胤祥的女儿当然不能比他们的女儿差。
胤祥的女儿自然不能只是个和硕格格,然后就下旨将胤祥的女儿封为了和硕和惠公主。
雍正还特意和怡亲王商议了一下,让怡亲王自己选女婿。这让怡亲王心里乐开了花,不怪自己和四哥的关系好,四哥一旦将他当成了自己人,就会毫无理由的偏向他那种。
他现在能够成了铁帽子王,接连担任总理事务大臣、议政大臣、总管户部……参与西北军事,可以说身具很大的权势和威望,不就是四哥给的吗?
怡亲王深受雍正的看重,在雍正六年的时候,得知胤祥腿疾复发,便让他安心在府里养身。
怡亲王身上的职务都由弘晖代理,怡亲王知道自己的四哥有弘晖这个优秀儿子帮衬,也没有逞强,安心的在府里养伤了。
怡亲王卸下了身上沉重的担子,身体倒是健康了很多。
所以在雍正八年的时候,并没有积劳成疾,也就没有病逝。
自从甄嬛死后,后宫难得的安静了下来。
众嫔妃没了一致厌恶的人,便恢复了当初在潜邸时的其乐融融。
众嫔妃给宜修请安的时候,再也没有了一致针对甄嬛的场景,反而都在说着新鲜事儿,或者说起自己的儿女。
后宫嫔位以上的嫔妃,只有丽嫔没有孩子,她们都有儿女傍身,日子也不会多么无聊。
众嫔妃时常和至于一起打麻将,玩的特别嗨。只能说麻将是女人打发时间最好的“游戏”。
可能是雍正被甄嬛的心计给弄怕了,之后的几年里后宫一直都没有进人。
之后的几年里,齐妃的三阿哥弘时、宜修的四阿哥弘昭、华妃的五阿哥弘昼都接连娶妻生子。
雍正八年,宜修的女儿固伦昌瑞公主,还有端妃的和硕端慧公主也到了要嫁人的年纪。 3✪133392✪✪e✪3✪1✪36322e✪✪3237✪2e31✪3034
宜修和端妃都不想女儿嫁入蒙古和亲,可是与蒙古联姻是国策,不是你想拒绝就能拒绝的。
不过,宜修和雍正都是疼爱女儿的人,自然不想让女儿嫁的太远。
当初雍正为了让长女和硕怀恪公主留在了京城,可以说是费了不少力。
如今轮到了最受他宠爱的嫡女,有怎么可能让她和亲蒙古呢?
然后,雍正瞬间想起了几个兄弟的女儿。
雍正想到他的九弟有不少的女儿,那些女儿都还是侍妾所生,好像有两个女儿还未出嫁吧?
对了,废太子的女儿不是也到了适婚的年龄了?
于是,雍正直接下旨封废太子的女
雍正为了将女儿留在京城,直接收了四个养女。
当然,雍正会收怡亲王的女儿为养女,单纯的只是想提高她的身份,并没有让她和亲蒙古的意思。
雍正和十三阿哥关系最好,再有了其他几个养女可以联姻之后,有怎么可能让十三阿哥的女儿和亲蒙古呢?
历史上怡亲王的女儿也下嫁蒙古了,可是雍正却格外优待,让她留到了京城居住。
雍正想着,老九和废太子的女儿都成了和硕公主,那胤祥的女儿当然不能比他们的女儿差。
胤祥的女儿自然不能只是个和硕格格,然后就下旨将胤祥的女儿封为了和硕和惠公主。
雍正还特意和怡亲王商议了一下,让怡亲王自己选女婿。这让怡亲王心里乐开了花,不怪自己和四哥的关系好,四哥一旦将他当成了自己人,就会毫无理由的偏向他那种。
他现在能够成了铁帽子王,接连担任总理事务大臣、议政大臣、总管户部……参与西北军事,可以说身具很大的权势和威望,不就是四哥给的吗?
怡亲王深受雍正的看重,在雍正六年的时候,得知胤祥腿疾复发,便让他安心在府里养身。
怡亲王身上的职务都由弘晖代理,怡亲王知道自己的四哥有弘晖这个优秀儿子帮衬,也没有逞强,安心的在府里养伤了。
怡亲王卸下了身上沉重的担子,身体倒是健康了很多。
所以在雍正八年的时候,并没有积劳成疾,也就没有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