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几人见到秦王李世民如此犹豫,心中焦急难耐。
他们几人心中十分失望。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平素英勇果决的李世民却变得优柔寡断。
无论房玄龄等人怎么劝说,李世民就是不置可否。
前段时间被太子李建成进献谗言而被外调为康州刺史的马军总管程知节,在听闻了朝廷任命北征军大将军为李元吉之后。
再也忍不下去了,直接置朝廷调令于不顾,冒死前来见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见到风尘仆仆的程知节,正想起身迎接,却听到对方沉声说道:
“如今殿下的羽翼全被剪除完毕,殿下可想过自己还能活多久?”
“一旦李元吉总掌兵马大全,我等几人,焉有活路?”
“知节宁死不去康州,希望殿下早定大计!”
房玄龄几人也随之出声附和,希望李世民下定决心,发动政变。
但其实,李世民怎么可能不知道事情的重要性?
同时他也比任何人都迫切的想要采取行动。
可他首先需要顾虑的是,自己在长安城内的力量远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之下。
一旦真的要拼个鱼死网破,就必须在行动之前尽量争取到更多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同盟。
为此,李世民将目光投向了两个人。
他们就是李靖和李世绩。
这二人都是手握重兵,驻扎在北方边境防御突厥。
李世民沉吟了一会儿,开口道:
“要想办法争取李靖和李世绩的军事支持,最起码也要争取到他们在政治立场上本王的支援!”
一段时间后,派往北方边疆地区负责游说的谋士,悻悻而归。
李靖和李世绩两人果断的拒绝了李世民的请求。
虽然李世民并未怀恨在心,但被人拒绝的滋味儿总是不好受的。
更何况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缺少李靖两位骁将的支持。
让李世民更加赶到一种极大的无奈和失望。
然而,不管如何失望,如何绝望,也不管敌我力量悬殊有多大,李建成都已经先出手了。
你死我活的局面已经形成,无论如何,这场迫在眉睫的恶仗都不能不打。
不过问题在于,这一场仗该怎么打?
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在于这场战争的性质。
也就是说,秦王李世民此时此刻面临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
毕竟这一次的对手不是杀之而后快的敌人,而是自己的兄长和亲弟弟,还有自己的父亲。
向着自己的骨肉至亲挥起屠刀,这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智慧,勇气和力量。
到底还需要什么?
一想足智多谋的李世民不知道。
他十分痛苦的发现,以自己二十八年的人生阅历和十年的从政经验。
似乎依然不足以回答他这个问题,也不足以让他逃避一场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
原本听完祖龙的鼓励后,原来踌躇满志的李世民,自以为成竹在胸,到头来,还是如此的困惑和迷茫。
虽然在答题空间的时候,李世民听取了始皇帝嬴政的勉励。
但他却发现,此时此刻的自己不想与兄弟手足刀兵相向。
原来手足亲情,并不像他自己以为的那样,容易割舍,那样无足轻重。
原来这个世界上,最难以征服的不是外在那些强大的敌人和坚固的城墙,而是自己灵魂深处最不堪触碰的那一部分。
李世民内心一切的煎熬,都是他身边的人无法感同身受的。
他面对房玄龄几人焦急的脸庞和殷切的目光,李世民只能报以沉默,一种近乎麻木的沉默。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能怎么做?
起码在这场令人不安的道德拷问结束之前,秦王李世民都给不出任何答复。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已经开始策划自己的阴谋,磨刀霍霍,李世民的灵魂却还在挣扎和思考。
“给本王一点时间!”李世民沉默了好久,终于开口道。
“还记得那道将本王吸进去的光门吗?”
“那里面无比神奇,一定有能帮本王解决困境的办法!”
“如果本王真的被逼到绝路,你们放心,本王会采取行动的!”
“等太子和齐王先出手,你们不必再说!”
随后,李世民又令秦王府的人将炼铁技术整理成册,他要带给始皇帝。
前来劝谏的房玄龄几人,看到秦王已经下定了决心。
虽然知道这样下去会错失良机,但他们也没办法了。
开启着历史观测者权柄的秦毅,看到纠结的李世民,心生感慨。
“历史上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是被逼上了绝路,无路可退,才走极端的!”
“但是看现在李世民的样子,是将我的答题空间当成退路了?”
李世民当然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已经被秦毅窥探。
在光门重新降临的这段时间内,李世民依然心存希望。
天天都往李渊所在的太极宫跑。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自己父皇能改变主意,让自己带兵打突厥。
为此,李世民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甚至连自杀威胁这招都在李渊面前用过。
但没有用,李渊丝毫不为所动,压根不打算改变主意。
在大唐世界的第三十五天,李世民照常前往太极殿劝说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