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过任何实物就怕对比,古董尤其如此。
因为,所谓古董鉴定,其实就是对比。
真的与假的比!
老的与新的比!
眼前的与馆藏的比!跟出土的比!跟所有你认为是真东西的比! 𝕄.𝕍𝕆🄳𝓣🅆.🄻𝙖
甚至,同一件古董,自己跟自己比。
而眼前这件册子,共计十七幅作品。
我是先看了个大概,感觉属实了不得。
然后再仔仔细细一幅一幅看下来,我就很快发现不对了。
当然了,我这发现不对一来是因为我的眼力水平在这里。
二来,其实是先入为主的心理起了作用。
我拿到这册子之前就认定了这玩意是个假的,所以我在看东西的时候就不仅仅是鉴定它去的,而是在找破绽去的。
所以,这破绽是很快就被我发现了。
不过得先说一句真心话,这件册子做的真好!
从做旧的级别来看,这册子虽未到绝品级,但也是精品+级别的了,一般鉴定师属实很难发现破绽的。
为什么说这件册子是做的真好呢?那破绽又在哪里呢?
说它做的好,一是临摹的好,完全掌握了八大的风格。
但,又不拘泥于去抄那些市面上已经出现过的八大的画作,而是稍带创新。
二是下足了本钱。
笔墨材料这方面我就不多说了,最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
这件册页共计十七幅,竟然其中五幅是真迹。
而这五幅分别放在头尾和中间,起着心理上的引领和收尾的作用。
我前面说过,真正的鉴定其实是一件非常耗精力的事情。
因为你得调动你头脑里的很多知识和记忆,去搜寻,去对比。
所以,鉴定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在书画鉴定上,做的越是逼真的书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1247章 成败皆萧何(2/2)
三四幅,我突然就看出我问题了。
这件册子,若说差一点就到绝品,那差的那一点是什么呢?
做旧!
狭义上的做旧。 𝕄.𝙑𝓞𝔻🆃🆆.🄻𝔸
就是把新物件变成老物件。
对于一个专业的做旧师,我可以肯定的说,假的始终是假的。
做旧做的再好,再到代,那也是假的。
但是从做旧师专业的角度看做旧品,做旧本身不难,难就难在去仿制一件现存的东西。
仿制,其实说起来也不算难,难就难在就怕真假放在一起对比着看。
而在做旧这个行当里,我们都知道,东西一旦出手,是绝对不能出现把原件和做旧品放在一起看的时候。
否则,绝大部分做旧品都会被看穿。
而眼前这件册子就出现了一个BUG了。
这五幅真迹属于到代的老画,传世几百年了,虽然保存的尚且不错。
但岁月留下来的痕迹还是不可避免的。
而其余的仿制品呢,虽然内容临摹的很到位,做旧做的也到位。
但是,跟真迹比起来,粗看没有不妥。
仔细看,尤其是让专业的做旧师去看 ,那定然是瞒不过去的。
真迹的新旧程度,和仿品的新旧程度是有差异的。
真迹的色泽反而略浅,而仿品则更深。
而且,仿品上还做了霉变。
其实做的挺好,单独看也完全到代了。
但对比着看,就有破绽了。
这整个册子给我的感觉就是,似乎不是一个完整的做旧团队或者做旧师完成的作品。
而是前后两拨人,两拨没有联系的人接力完成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