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合作投资
“这也太夸张了。”
第二天下午,陈江看着销量报告,忍不住啧啧感叹。
“咱们最顶配的摩托车才八九万一辆,这销售额都能上千万,可入门级的桑塔纳轿车都要二十多万一辆,一年不知道能卖多少。”
那才是市场上真正的大头。
眼下国内倒不是没有人搞高端摩托,可在设计和发动机选材方面,都没有陈江这个携后世经验的家伙做的更快更好。
导致总体性能上,落后于国外的先进设计。
“陈哥。”
这时一旁任薇薇忍不住开口。
“咱们这销量增长的也太快了,咱们厂里有些吃不消了。”
“就这个顶配的哈雷摩托车,这些都要专业的师傅来操作定制,一天产量最多也就十来辆,可咱们这一下子都受到了上百辆的订单。”
她一双细眉拧起,颇有些担忧。
这小妮子手指捏了又捏,她是真的担心产量问题,要是跟不上的话很可能会订单违约。
到时候事情就麻烦了。
“咱厂的这些订单都快排到下个月了,还有普通类型的摩托车也是,这几天咱们厂里的员工一直都在加班了,可是产量依然跟不上。”
陈江闻言点点头,产量跟不上这倒是个问题。
之前飞鸽自行车也遇到这种问题,他先是租用了陶瓷厂的一部分厂房,后来没办法又和江北市的几家自行车厂签订了代工协议。
这才初步缓解了产量问题。
自己遇到的问题,其实也算不上什么问题,主要是飞鸽公司发展的太快了。
说直白点就是步子跨大了扯到蛋。
“附近不是还有一家闲置厂房嘛,咱们可以租用下来。”
陈江忽然想起附近的空闲厂房。
“这倒是可以,李哥之前问过了,那边厂房可不便宜,一年少说要百来万呢。”
“太黑了,明明就是一间破厂房。”
任薇薇义愤填膺,轻咬着嘴唇,实在有些气不过。
可陈江却并不觉得太贵。
“也就百来万而已,薇薇你是不是忘了,咱们现在一天都能赚上百万了。”
如此的销量,哪怕刨出工人水电用料成本,一百万对飞鸽公司而言也不过是一天的利润而已。
这对于他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
“直接租下吧,趁着咱们账户上资金充足,你和李想最好今天就过去谈一谈,咱们赶紧布置厂房把机器买到位。”
陈江向来是厉兵株马说做就做。
“好的陈哥,那我这就去谈下来。”
任薇薇现在从不怀疑自家老板的决定,之前公交车广告要投入两百万,她也怀疑过来着。
两百万去买一个莫名其妙的代理权,这不是疯了吗?
要知道那可是自行车厂快半个月的利润了。
可后来证明,他是错的。
公交车广告一经推出,几乎立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所带来的回报,也远远不是那投入的两百万能比拟的。
而就在任薇薇刚离开不久时,杨强带着个人敲门进来。
“陈哥,这个人说是来谈合作的,俺也不懂,就把他带来了。”
“好,这些天辛苦了,回头我给你加工资。”
陈江对杨强这手下还是非常喜欢的,他是最早一批在小店面时就跟着自己的员工。
憨厚老实,虽然没什么文化,可踏实能干不怕脏不怕累,是个起带头榜样,以身作则管理员工的好人选。
因此他现在已经做到了摩托车厂副厂长的位置。
“嘿嘿,陈哥我不辛苦。”
杨强擦了擦脸上汗迹,咧嘴一笑。
“人家都说动脑子的活才是最辛苦的,陈哥才是最辛苦的。”
陈江听得一笑。
“你小子现在都学会拍马屁了啊,行了,晚上一起喝点酒,我请客。”
挥手让其先回车间,他这才看向跟着进来的中年人。
眼前男人约莫四十多岁,胳膊上夹着一个黑皮包,虽然穿着一身简普的灰色衬衫,但气度沉稳,看起来不像是普通人。
“陈老板,我是华东省常隆公司的老板常建兴,这是我的名片。”
自称常建兴的男人主动发了一张名片。
陈江接过看了眼,微微点头。
“你们也是生产摩托车的?”
这年头国内摩托车产业还没全面兴起,但放眼全国,这类企业也不在少数。
“是的,其实我这次来主要是希望,能代理飞鸽摩托车和自行车在我们省城的销售权。”
常建兴简单明了的说清来意。
“代理销售权么。”
陈江愣了愣,他没想到自己飞鸽的品牌才打出去没几天,这居然就有上门想要代理销售权的。
后世这种做法,倒也被不少大型企业和国外公司采用。
毕竟在抢占市场方面,用代理权的方案解决,效率往往是最快的。
可陈江现在远没想到这一步,他想先在苏东省铺开局面,一步一步扎实基础。
“陈总有困难?”
见对方皱眉不说话,常建兴试探问了一句。
“没有,不过这件事我还是先考虑一下,回头给你答复吧。”
在这件事上,陈江并没有直接拒绝。
代理权的事情未来肯定要搞,不过他还得多想想其中利害关系。
“好,那名片上面有我的电话,陈总要是考虑好的话,还请打电话联系我。”
陈江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下来,常建兴这才满意离开。
“不知不觉,居然也有这么大规模了。”
想到代理权,陈江不免有些感叹,也就两个月前自己还是在废品站搞自行车,没想到一转眼产线和工人齐全,已经开起来两家厂了。
想想前世这个时候,自己好像还在无所事事,准备卖房子拼一把呢……
真是世事弄人。
几天后。
陈江一大早刚来到摩托车厂,便接到了王进凯的电话。
“这都半个月了,陈总,我这边厂房已经搞好了,今天就是剪彩开工的时候,陈总今天过来剪彩开工吧。”
电话那头,王金凯依旧是客客气气的语气。
可不知怎的,陈江眉头皱起,始终觉得这个人不太靠谱。
“好,我这就过去。”
但自己已经投资了,钢厂先期的两百万,后期的陆续投入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件事自己肯定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