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花最后道:“我大伯说这家店准备初六开业,看他家不像善茬,他让我提醒你们千万要多注意!”
苏丽珍看见两个姑娘愤怒又担忧的样子,心中微暖。
虽然在这件事上大家的整体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店里的工作毕竟不是铁饭碗,作为受雇的一方,他们只管拿工资干活,其他的事也不用过分操心,如今这样上心,可见是真心实意地为店里着想。
她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向两个姑娘真诚道谢:“金凤姐、春花姐,谢谢你们特意来提醒我,也请你们帮我向宋主任和夏所长转达一下谢意。”
“你们放心,这件事我会放在心上。我不会让任何人破坏咱们店的安定和发展。”
“我也向你们保证,不管外面开了多少家新店,我都一定会让大家月月有奖金拿!”
两个姑娘听了她的话,立时安心了不少。
虽然来这里上班儿的时间不长,但是对于眼前这位比她们年龄还小的小老板,她们现在是半点不敢小瞧!
人家说话办事的水平,那真是甩出她们半条街还带拐弯儿的。
虽然她们有时候也奇怪,怎么老板和老板娘两口子看着老实巴交的,生的闺女心眼子那么多呢?
可能,这就是老话说的,老天爷赏饭吃,天生的?
总之,有了苏丽珍的保证,她们很快就把这件事抛在脑后,又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起过年的热闹来。
两个姑娘前脚走,苏卫华后脚就过来了,问闺女道:“我看她们俩嘀嘀咕咕一早上了,又一起过来找你,是有啥事吗?”
苏丽珍便说了临街又开了一家火锅店的事。
苏卫华一听说这家店跟从前的王老四两口子一个德性,不但处处学他们,还故意压低价格抢生意,便有些反感。
不过他也不是当初一遇上这种事就惊慌失措的自己了,还反过来宽慰闺女:
“没事,像这种挖空心思动歪脑筋的,多半是王老四那种人,没啥真本事!咱们小心提防着,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苏丽珍当初对付王老四两口子,并没有告诉苏卫华夫妻。
因为苏丽珍,王老四两口子丢了火车站的买卖,不得不开始走街串巷。
可他们贪心不足,为了节约成本,用变质的猪肉做包子,结果吃坏了一所学校不少学生。
这两口子最终的下场也是被抓进劳教所,接受改造去了。
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十分不好,还因此上了报纸,直接给全社会的个体户们都抹了黑,让本就没有多少好名声的个体从业者们处境更加艰难。
苏丽珍后来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
时过境迁,苏卫华夫妻俩才知道女儿当初默默为这个家做了多少。这事本来应该他们做爸妈的来操心,却偏偏让年少的女儿来出头。
也是从这件事开始,夫妻俩才更加坚定信心,今后不管再难,也要多学习、多努力,好让自己足够强大,能够成为女儿坚实的后盾。
如今,再遇见这种很可能不是啥善类的竞争对手,苏卫华也能保持冷静的态度,从容面对。
苏丽珍看父亲心态良好,既没有过分在意、弄得自己紧张焦虑,也没有盲目自信、大意轻敌,不由心里高兴。
父女俩正说着话,这时外边匆匆进来了一个客人,苏丽珍一眼就认出,这是年前来订桌的客人。
他们这边有个习俗,六十六岁的老人并不是在生日当天过寿,而是专门在大年初六这一天单独庆祝。
有条件的还会摆上一、两桌酒,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庆贺。
这个客人家里的老父亲过完年正好六十六,所以年前二十九那天特意来找苏卫华,想在初六这天定一个包间,中午把家里的亲戚朋友叫来给老父亲贺寿。
除了这个人之外,在初六这天订寿桌的还有三家,也都是定的包间。
所以今天中午的四个包间原本是全部订出去的。
她还记得,因为订桌的客人都在店里办了会员卡,苏卫华就没有额外留订金,只是让苏小麦仔细记录了一下。
这会儿,苏丽珍看这个客人行色匆匆,她下意识往墙上的时钟瞄了一眼,见时间还不到九点,心里头就直觉不太妙。
果然,那客人进来见了苏卫华父女俩,先是客气地拜年问候,接着便一脸不好意思地表示,家里老爹的寿宴另有安排,所以想取消今天订的包间。
人家好商好量,时间也不算晚,苏卫华自然不好说什么,便痛快地答应了。
只是没想到这客人走之后,另外订包间的三家又陆续有两家上门要求退桌。
这还不算,往常过了十点钟,客人就该陆续上门了,基本乐不到十一点,客人就能坐满。
可今天过了十一点,大厅里八张桌还空了三张!
就算是刚过完年,大家肚子里不缺油水,这种情况也绝对不正常。
年前那两天,他们家准备闭店歇业的时候,就有不少客人抱怨他们家休息时间太长,说是难得过年清闲几天,他们家偏偏不开门,当时非磨着他们早点开店营业。
只是苏卫华夫妻想着家里也忙了大半年了,不差这两天,这才没松口。
当时有不少客人都表现得十分遗憾。
所以今天这么点客人绝对不对劲儿。
十一点一刻,四个包间“硕果仅存”的那一桌客人才姗姗来迟。
这桌客人姓王,是个工程师,特别喜欢吃他们家的麻辣火锅。
打从他们家开店起就隔三差五来报道。
他今天订的这一桌是给他老丈母娘庆贺六十六大寿的。
也没请外人,就是他自己一家,加上丈母娘和小舅子一家,一共17口人。
王工程师因为来得勤,跟苏卫华父女俩也算熟识,这回进了门还没等点菜,就先给父女俩“通风报信”。
“今天我差点儿来不成!”
王工程师上来就交了底儿,“我跟你们说啊,你们家隔壁长平大街上又新开了一家‘朱记火锅店’,卖的东西跟你们家一样一样的!”
“他家也学你们当初开业那样,弄了台录音机在街上放歌吸引顾客,还挺热闹的!”
“而且我们来的时候,还看见他家雇了好几个人在大街两头拉人。”
“当时有个小伙子拉着我老丈人,说是去他们家吃火锅,牛、羊肉全都一块钱一斤,猪肉一块一,而且今天新店开张全场6折!说的我老丈人和老丈母娘都心动了,差点就过去了!”
父女俩对视一眼,心里都有一点吃惊。
这个价钱还要打六折,别说挣钱,不赔本都很难!看来这个朱记为了招揽生意也是下了血本了。
王工程师也是感叹不已,“还好我意志比较坚定!苏老板,我跟你说,我年轻的时候到川省那边出过差,川省叫得上名的美食,我就没有没吃过的!”
看得出他是真的喜欢美食,一提起这些来,一脸神采飞扬。
“关键是我记性还好啊,只要是好吃的东西,我吃一口就能记一辈子!”
“我跟你们说,我从那家‘朱记’路过的时候,我一闻他们家那麻辣火锅的味儿,我就知道他们家不地道,照你们家那是差远了!”
“所以我就坚持要带我老丈母娘他们一定要来你家吃!我老王可是明白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一分钱一分货!”
对王工程师这样的支持,苏卫华父女俩自然表达了感谢,上菜时也特意多给他们家赠了几道菜。
招待了王工程师一大家后,苏丽珍便把王树叫了过去。
她打算找人去那个‘朱记’探探路,也做做功课。
不过店里的这些人肯定不行,对方既然把他们家探听得这么清楚,必定也对店里的人有所了解。
她想起苏卫华曾经说过,王树父母早亡,他是带着弟弟跟着他爷奶一起生活。
他弟过完年好像也有十六了。
“树哥,你刚刚应该也听到了,隔壁长平大街上新开了一家‘朱记火锅店’。”
王树点头,他确实听到了,毕竟包间就是他管辖范围。
刚才他上菜的时候,就一直听几个顾客念叨那个‘朱记’如何便宜,还说在他们这儿吃一顿,足够去那边吃两顿了,实在不划算什么的。
直到他把锅底和小菜都上齐了,那几个人尝了他们家的火锅之后,才不再说什么。
苏丽珍继续道:“我想让你回家找你弟,让他带着你爷奶去‘朱记’尝尝他家的火锅。”
说着,从衣兜里掏出五块钱递给对方。
王树一下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不过他没有接苏丽珍递过来的钱,而是主动道:“珍珍,这饭是要吃到我们家人肚子里的,我们自己掏钱就行。”
苏丽珍摇头,“不是这么回事。让你们去吃饭是我的意思,相当于是我派给你们的工作,自然不能让你们自己掏钱。”
她把钱硬塞到了对方手上,叮嘱道:“告诉你弟他们,想吃什么就点什么,不要顾虑太多,到时候反而让人发现不对劲儿。”
“而且不要特意做什么,我只是让你们去尝一尝他们的锅底味道。”
王树这才收了钱,脱下身上的工作服,披上大棉袄往自家跑。
下午两点,一个跟王树一样高高瘦瘦,模样有五分向的男孩捧着两个饭盒悄悄进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