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交政,从来都不是当朝立断,在正式召见外使的朝会后,皇帝陛下当然还要举行朝议,听取文武百官的意见,司空通还不能独自拍板决定,就算不需要满朝文武都举手认同,至少也得获得八大权阀的支持。
江东贺、长平郑两族,现都还没有放弃为二、三两个皇子争取神元殿君为正妃,贺遨、郑备都不情愿让神元殿君出使北汉,虽然不是和亲,按理说使臣是有去有还,可谁知道北汉王姜泰会不会信守承诺,万一神元殿君被扣留在北汉,又该如何处理?
可如果要是拒绝,南北必将大战,大豫虽有天险作为屏障,但这条防线远远不足矣确保建康安全,巴蜀、荆襄,只要一线失守,大豫将有亡国之祸,权阀之间的内争虽然也一直存在,可就连贺遨、张促也都明白倾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
就连郑氏听闻事件后,都急得团团转,她现在情知处境尴尬,得以“安份”为宜,强忍着没有召三皇子来长风殿,这回却无论如何都忍不住了。
“不能让神元殿君出使北汉。”郑氏声色俱厉:“三郎,你固然心悦娜庄,难免厌恶神元……”
“母妃,儿臣从不曾厌恶殿君。”
就算当着于娜庄的面,三皇子还是直接反驳了郑氏的说法:“儿臣不会委屈阿娜,也相信殿君不会欺辱阿娜。”
郑氏被噎了一噎,抻直了脖子咽下郁气,脸依然板着:“你既敬重殿君,就该想到姜泰打的是什么主意!他明知如果直接提出和亲会被拒绝,才找了个借口要求殿君出使,殿君若是去了北汉,姜泰必然会毁约,他那样的篡逆之徒,何来信义可言?”
得神宗后裔者,如同天命所归,虽然这其实就是套说辞,可足够愚弄布衣平民了!!!
皇权如舟,民众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郑氏也明白治国如治水的道理。 𝙢.𝓥𝙊𝘿🅃🅆.𝓛𝓐
“儿臣会与掾属商量……”
“你跟你的属官商量有什么用?这个时候,你就该直接去乾阳殿,说服陛下万万不能答应北汉的要求,你得让神元殿君明白,你才是最担心她的安危的人,三郎,太子已然势颓,眼下的时局,竟然是司空月乌占据上风,如果你再失了神元殿君这个筹码,你拿什么和司空月乌相争?”
筹码两个字,异常的刺耳。
不过三皇子还是决定了上请君父提防姜泰不怀好意。
在面圣之前,三皇子还不忘先安慰一番于娜庄:“神元殿君未必属意我,我也不愿再用花言巧语欺骗殿君,但这回……我的初衷虽然和母妃大本径庭,目的却是相同的,北汉必存恶意,不能让殿君出使,阿娜,我希望你能相信我,虽然我无法给予你正妻之位,可在我心目中……我不想失去你。”
“我明白。”于娜庄的回应非常简洁。
她是庶女,哪怕她的生母是良妾,出身并不卑贱,可嫡庶有别,她钟情的人,又是皇子,是从小就被推拥着,把夺得皇位当作人生目标的皇子。一生一世一双人注定是妄想,如果放不下这个妄执,一生便如度劫,长活于煎熬之中,逐渐地,把灵魂交付给心魔,变得悲惨又狠毒,弱小且丑陋。
她不愿成为丑陋的,可悲的人。
不管承诺时多么郑重和深情,可承诺的本质,也就是轻飘飘的言语,不在于发誓的人,而在于倾听的人,信是不信,幸是不幸。
她选择了相信。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355章 来啊,继续卷啊(2/2)
条心:“必败,毫无胜算。”
“中女史的看法也太武断了吧!当年六部欲夺淝水,齐集八十万精锐,却为我朝八万兵挫败,临沂王氏也正因为淝水一战,才得了议功的宽赦。”
“六部联军号称八十万,实则只有二十万。”瀛姝冷静指出了三皇子的误解。
“国史上明明记载……” 𝕄.🅅𝕆🄳𝕋𝓦.🅻🅰
司空通不得不咳了一声。
瀛姝决定好为人师:“国史所载,乃是六部联军所下的战书,可战书嘛,都会夸大其辞意图威慑对方,三殿下读史要专心,不能只读国史,还得参阅战纪,打个很浅显的比方,如果北部联军只有八十万军力,而我朝凭八万部卒,斩杀敌方十万部卒,掳获七万部卒,共十七万,敌方尚余六十余万兵力,而我方,虽然获胜,也折损了两万兵力,敌方仍十倍于我方,何至于溃逃?”
居然连国史都不可信么?!
三皇子木讷了。
“殿下可知何以淝水之役,六部盟军只调动二十万军士?”
三皇子摇头。
“蛮部是以北赵匈奴人为首,纠集羌、氐等等游牧民族,夺洛阳,侵吞华夏半壁江山,他们在入侵前就歃血为盟,匈奴人承诺事成之后,与其余五部均分攻得的领土,但事实上,当然不可能均分,因此洛阳失陷之后,大江以北建立六国,各自称霸,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了内争。
当时北赵虽然有一鼓作气攻下大江以南一统天下的野心,其余部族却都各怀心思,因此淝水之役说是六部同盟,实则主力部队只有匈奴人组建,也即北赵、北晋二国。他们根本就召集不到八十万大军,若真有八十万大军,淝水之役我朝绝无可能获胜。”
三皇子很想问中女史,你究竟从哪里得知的这些事?
“殿下可知如果此时宣战,为何必败无疑了么?”
他不知道!!!
“彼一时,此一时。彼时如北齐、北汉、北燕、北辽等国,对匈奴部颇有积怨,并没意识到江南之域的富饶,可经此二十载,眼看着大豫在江南立住了基业,仍然为华夏九州的大国,他们也意识到了只占据一隅之地,难以使国祚长延,北齐、北汉为何要以建交的名义提出设立榷场,与我朝通商,他们都想壮大各自的实力,为不可避免的决战奠定基础。
现在,北晋服从北赵,如果北汉也愿意出兵,北齐不应,就将被赵、晋、汉三国吞并,且北齐必定不会与北赵反目,六国之中,有四国出兵决战,又怎会容许北燕、北辽作壁上观?
此一时,北部六国足矣召集八十万大军南侵!”
瀛姝又问三皇子:“殿下可知我朝要防六国南下,主要得守住哪几座重镇?”
三皇子只有个模糊的概念,但现在又拿不准他的想法对不对了。
“巴蜀、襄阳、江淮。只要丢了其中一路,都将面临灭顶之灾、覆国之祸,北汉可主攻巴蜀,北赵、北晋主攻襄阳,北齐等部主攻江淮,从西至东,六国盟军可以做到分别围攻,战线太长,我朝的中军难以同时支援,未免顾此失彼。”
三皇子觉得在中女史面前,自己活像个不学无术的纨绔,这回丢人算是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