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姝记得在司空北辰登位后,有一个中军部领再犯冒领钱粮的罪行,不仅虚报者自己获罪,其直接的上官也被罢职,现在想来,当时中军风纪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肃正,从这一现象反推,前生时也发生过谢慎被举劾的事,而且司空月狐同样抓住了契机整顿中军,瀛姝依稀记得,是谢晋主动“连坐”,主动辞去大中正一职,继任大中正者为崔琰,河东崔的宗长,崔氏虽不属现今的八大权阀,不过也是上品士族,赫赫有名的高门大姓。
河东崔与范阳卢乃是世代联姻。
然而司空北辰决意重惩那个犯律的部领时,婉苏却因听信不知谁的谏言,劝说司空北辰法外开恩,理由是冒领钱粮的罪行虽然是将皇族的军资挪为己用,应当严禁,不过只是造成了财物的损失,不算罪大恶极,部领们的主要职责是勤事操防,在这方面没有荒疏渎职,应当给予一定程度的宽赦。
司空北辰当时十分恼火,怒斥婉苏妇人之仁,既然不懂军政之事,就不要干预朝政。
瀛姝那时也不大明白冒领钱粮的行为究竟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弊祸,见司空北辰在气头上,默默咽下疑问,直到司空月狐成了辅政王时,有次她亲自去军营巡检,想起这桩疑问,才向司空月狐请教。
“虚报军户的行为如果不加以禁止,首先会造成兵部对中军兵量的了解不切实际,如果遇到紧急战事,不及清察调征军部的实际兵量,极大可能无法达到作战目的;其次,朝廷会按军户数量制定屯田,使军队得以给养,虚报的情况太严重实际上会造成农户的负担,因为屯田其实是朝廷强占农户的田地,那些虚报军户的部领,借这名义,便能名正言顺把农户的良田据为己有。
另外,还有一种虚报就是隐瞒已经战亡的士卒人数,使得为国捐躯的士卒,他们的亲属无法得到战亡抚恤,部领为将已经战亡的士卒应得的钱粮冒领,全然不顾部下遗属因此受到的饥寒之困,遗属们敢怒不敢言,这样的积怨增多,迟早都会爆发,当爆发时,局面就将一发不可收拾。”
瀛姝才明白,那些虚报冒领的部领看似贪占了皇族的财物,实际上真正的受害者仍旧是黎民百姓。可百姓不知道其中的内情,他们的怨气会直冲国君,认定是国君不顾他们的死活,这样的怨气积攒到一定程度,爆发民乱,君国就有覆舟之祸。
小小部领的贪腐罪行,结果能让国家轰然崩塌。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251章 太子被“拆台”(2/2)
的人选必须具备极高的威望,能让众多士族心服口服,那就一定是出身大姓,并且饱具资历,人选本就不多,而且至少目前的形势来看,陛下还没有易储的打算,范阳卢是司空北辰未来的妻族,将大正中一职转授予范阳卢一系是合理的剖析。
司空月狐又道“陈郡公虽然不同于长平公,但俨然也会支持谢夫人的运筹,儿臣担心如果父皇对于大中正一职的决断太过明显利于太子兄,不仅仅是陈郡公,只怕长平公都会恍然大悟,意识到父皇是欲让三姓鹬蚌相争。”
瀛姝的心跳突然急促,诧异着司空月狐竟然会“背后拆台”,谏阻让司空北辰坐享渔翁之利?可转眼之间,她的头脑里又一片豁朗了。
现在的局势已和前生有所区别。
前生这个时候谢夫人的原定计划已经落空,她那青娥姐姐已被赐死,谢夫人又没有正式管执宫务,在那样的情况下,谢晋不急于针对司空北辰的太子位,甚至会认为自家的赢面太小,干脆配合皇帝行事,为陈郡谢先铺一条稳妥的后路。可如今她取代了王青娥,并争取到了乾阳殿中女史一职,谢夫人的计划还大有可能成功,谢晋又怎会甘心成为司空北辰的垫脚石?
司空月狐并不是想要拆司空北辰的台,只不过觉得陛下的计划很难两全其美。
“依四郎你看来,由谁来继任大中正一职谢晋才可能妥协?” 🄼.🅅𝙤🄳🅃🅆.𝓛🄰
瀛姝觉得司空月狐瞥了她一眼。
可当她不由自主去“证实”时,看见的依然只是那人的一侧鼻梁。
“儿臣举荐延陵公。”
瀛姝的外祖父陆靖,封延陵郡公。
“四郎跟我又想到一处了。”司空通竟也这么说,他确实看向了瀛姝“帝休得以入宫,不仅仅是谢妃的执念,就连谢晋也极其支持,王、谢二族近几代虽无姻联,可也一直交善从未产生过争端,陆安平乃是临沂公的姻亲,在谢晋看来与太子无涉,由他继任大中正,至少无损陈郡谢的利益。
不过由谁继任大中正是这场朝争的落幕了,我担心的是谢妃会沉不住气,她现在执掌内廷,本就是贺妃、郑妃的标靶,朝堂上争执一起,内廷也不会太平,可不能再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