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说要出征,皇帝头痛得紧。
就连瀛姝都觉得可笑。
司空北辰从来没有领军出征的经验,就连他管属的八百府卫,居然还能出个效仿恶鬼杀人的凶徒,而司空北辰唯一那次亲征,必胜的战役居然还能被毒虻虰咬,导致药石无医、撒手人寰,这人就不是行军打仗的料,更没有立威疆场的运数。
“太子为国效力的决心是好的,不过征伐之事不能儿戏,朕曾经出巡过益、蜀,深知那一片地势险要复杂,且一国储君率兵出征,务必要经朝议,如此益州军失利一事就必须公告朝堂,百官争执不休,诸阀夺利不绝,会对战事越发无益,就更不要说建康城内,如今还不乏北部敌间了,如果让北赵知悉蜀州之乱竟然使得我朝朝局动荡,恐怕又会趁火打劫了,这件事必须谨慎处理。”
皇帝见司空月狐不声不响,只好点名“四郎,你更了解各州军备,可有良策应对?” 𝓜.𝙫🅾𝙙𝓣𝙒.🄻𝙖
“儿臣刚才一直在想,这股经西羌入蜀的敌援,有无可能是北汉朝廷调派。”
瀛姝不由瞥了一眼司空月狐,暗暗诧异,他刚才还笃定敌援不是源自北汉,转头又否定了此一判断?这可不是司空月狐的行事风格。
司空通却听懂了言外之意“四郎是在犹豫,北汉若经汉中出兵无法绕过益州直取蜀州,但也有可能通过西羌入蜀?”
“自从江克谋逆,儿臣便尤其留意北汉送来的谍报,据儿臣所知,北汉王廷虽也有侵夺益州之意,不过却也顾虑着羌地诸多部族趁其不备攻夺长安的隐患,因此不敢冒进,再加上北汉君王年迈,有意将王位传给幼子,故而将其长子放逐,然北汉的大王子却有其母族兵部追随,近几年,奔游于草原,收服了不少部族,汉王更大的顾虑,是其长子攻入汉廷夺权。
就算江克向汉王搬救兵,汉王出兵三千余绕援蜀州有何意义呢?五千余骑,难以攻下益州,更不要说如果我朝调派中军驰援,别说五千骑,便是万骑,敌军也定然只能退走西羌!”
瀛姝听了个半懂,听懂的那一半是北汉王父子间有仇隙,关于王位的交接有极大变数,余下的她就听不懂了。
“如果汉王有意趁乱而入,必与江克夹击益州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获胜,不使战况陷入胶着,但北汉王廷显然没有这样的魄力,既如此,江克所获的敌援,就应当并非北汉王廷调遣了,只有肯定了这个前提,儿臣的应对之策才会收到效果。”
“哦?”司空通赶紧问“四郎真有了应对之策?”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237章 斗智(2/2)
子的玄谈,迷恋上了修仙之道,王端止有一位忘年交,号普宗真人,这位曾经远至西羌游历,受到过北汉国巫的接待,若有普宗真人与王端止同行,事成大增把握。”
瀛姝是一个旁听者,但她觉得已经被司空月狐说服了。
司空月狐的话还没有说完。
“其实儿臣刚才经过谋算,确定只要贺督军不冒进,必能稳守益州,蜀州暂时失控无关大局,而王端止与普宗真人轻车快骑,比征调中军、令筹粮草要便宜得多,又还能避免朝堂争议,就算王端止不能说服汉王,儿臣还有一策,那就是干脆增兵义州,向北赵施压,北汉得此良机,必然会趁虚而进,要是局势演变至此,进驻蜀州的敌援仍然没有异动,那么说明儿臣判断有误,不过也有挽回之计,那就是可以直接调离义州的增兵,穿汉中抵益州,汉王要集合兵力攻北赵,汉中不会留下太驻兵,到时,不仅能驰援益州,甚至还可以攻夺汉中,至于领军的将帅,可用田石涉。”
“田石涉这姓名听来有几分耳熟。”司空通道。
“是儿臣麾下的统领,寒门出身,不过他的父亲却和长平郑有一些牵连,田石涉大不至于成为江东贺的威胁,而且此时的江东贺也不敢很开罪长平郑。”
瀛姝稳稳落笔,这是她所熟悉的司空月狐,运筹帷幄,面面俱到,尤其在于如何用兵这点,虚虚实实,但老辣沉着,他永远不会墨守成规,但似乎也不会贪功冒进,司空月狐的确是一位难得的将才。
不过等等,她的大兄好像被司空月狐推到了阵前,就要承担莫大的风险了??? 🄼.𝓥🅾𝘿𝕋𝕎.𝙇𝘼
大兄可才新婚!!!
王节的婚礼并没有过于铺张,他原本地位就有些尴尬,在临沂王氏一族,他是未来的宗主,可在绝大多数的士人眼中看来,他很难通过“正道”入仕,依然是个叛逆之后,穷毕生之力,为家族贡献才智,或许在死后,才能真正让他的儿孙获得救赎。
王节并不在意。
他的婚事会有阻碍是理所当然,他根本没想到能娶河东李氏的嫡女为妻,他的岳丈虽然对他称赞不断,极其赏识他的才华,但他知道,岳丈其实是因为敬重祖父的风范,才乐意将嫡长女许嫁。
妻子李氏性情虽有几分执拗,不过知书达理,对他很是体贴,甚至于维护。
他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