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另一个重要当事人也坐不住了。
朱允炆:“我连在位都不配吗?”
朱橚、朱桂、朱博、朱楩@朱允炆:“你觉得自己配吗?麻烦你照照镜子gif.”
朱标@朱棣:“此事是允炆有错在先,我只想问你一句,他究竟是死是活?”
朱棣@朱标:“我没杀他。南京城破之日,宫中烧起大火,他也不知所终。最后,有人在大火中发现了朱允炆和皇后的尸体,我命人葬之。还遣官致祭, 辍朝三日。”
乾隆@朱棣:“那可不一定。反正在我朝编修的史书中,死于大火中的不是建文帝,只是他的皇后马氏,他则不知所踪,有人说是从地道中逃亡出去。而朱棣撒了谎,谎称他已经死了。”
雍正:“连崇祯帝朱由检都表示:建文无陵,从何处祭?若是尸体不确定,那自然没有陵墓。”
康熙:“我还听说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并不是主要目的,真正的目的就是追寻朱允炆的下落,害怕他在海外收拢势力卷土重来。”
郑和:“啊?……这西洋宣扬国威的事儿,怎么能说是去追建文君呢?”
朱允炆:“建文君?”
雍正@朱允炆:“就是你失踪后,朱棣将你去帝号,改称建文君。”
朱元璋:“……”
朱标:“……”
明太·祖位面。
朱元璋和朱标面面相觑,根据清朝这几个皇帝的说辞,也确实找不到朱棣杀害朱允炆的证据。
如此一来,众人心中也好受了一些。
朱标:“那允炆又进行了哪些改革,究竟是好是坏?”
朱高炽:“朱允炆一改□□时期的重武轻文,优待儒家文官,放宽刑罚,平反冤案。但是,他是儒家思想的忠实信徒,所以在方孝孺的建议下,他锐意复古,试图恢复早已被历史所抛弃的井田制,又盲目追崇周礼,屡次对大量的官名、宫名等进行毫无意义的更改。甚至直言不行井田,不足以行仁义。”
刘秀@王莽:“这操作不能说和你别无二致,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商鞅:“我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实在没想到后世还有人逆行倒施?”
王莽:“……”
朱标:“……,所以,允炆的政绩就是胡乱改革,无故削藩?”
康熙:“倒也不是,他的主要政绩是逼死叔父。滑稽jpg.”
朱元璋:“……”
朱允炆:“……”
大明。
朱元璋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允炆输得不冤啊。
这井田制是两千多年前周朝时期的田亩制度,一直被儒家所推崇,直到秦国的商鞅废除了井田制。
而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的时候,自诩大儒的王莽就曾经恢复过井田制,田租几乎都流向了贵族的腰包里,百姓贫苦、国库也日渐空虚。
王莽也因倒行逆施,胡乱改革的恶劣影响而亡国。
朱元璋眉头皱的可以夹死一只苍蝇,他也想不通,有王莽的前车之鉴,朱允炆为什么还要实行井田制?
他想起自己曾经无意中摸了一下朱允炆的后脑勺,然后发现这位长孙的后枕骨上有块软骨,或者说有块空洞。
他捋着胡子暗自寻思,难道说这孩子真的脑袋有问题?
他抬头瞄了一眼长子,嘴巴开开合合,到底没忍心告诉他这个真相。
可他心里却有了别的想法,要是朱允文再这么胡乱改革下去,大明迟早要出事儿,说不定就得二世而亡。
而朱棣发起靖难之役,确是实实在在的挽救了大明。
这一刻他对出朱棣篡位自立、造反称帝的行为也没之前那样抵触了,老四可是挽救了大明呢!
看着大家都在积极补充朱允炆的光辉政绩,柳洹无奈的笑了笑,这朱允炆简直让人无语。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朱棣登基后的所作所为,看看他和朱允炆两人,谁才适合作明太宗。】
【朱棣在位期间,一改朱元璋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的先例,逐渐设立了内阁制度。这项制度既避免了因为皇帝昏庸无能、享乐怠政而导致政府不能顺利运行的窘迫,又避免了由于皇帝乾纲独断、一意孤行而带来的无法挽回的损失。这是一项极具政治意义的创举!】
【更为人所称道的是,对于大明朝来说,最大的外患威胁是北方的蒙古各部。为了保证边防稳固,就必须驻守重兵,但是一旦重兵囤积,又很容易尾大不掉拥兵叛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棣选择“天子守国门”,他迁都北平,将中央政府定在边境线上,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王朝的边防。从此内外合一,开创了“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的先例。】
【文治方面,他继续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
还修编《永乐大典》这一旷世奇书,整理了从先秦到明朝的文献资料,收录入其中的图书均未进行删改,完全没有任何美化和篡改。这是一部集华夏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也是世界公认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
【武功方面,他五次亲征漠北,派兵攻占安南;积极经营边疆,又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于西北设置哈密卫,在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五出蒙古,三犁虏庭。
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封狼居胥、打到斡南河的皇帝,永乐年间明朝版图最为广阔,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
刘邦:“乖乖!封狼居胥?!”
刘彻:“我何时能得一猛将,祝我扫平匈奴,一统大漠?羡慕gif.”
杨坚:“这武功确实厉害,竟然能以皇帝之身封狼居胥。一个字,绝!gif.”
李世民:“我也觉得。不过@刘彻,得一猛将?小了,格局小了?若真只有一员猛将,只怕你会后悔的哭爹喊娘!”
嬴政、刘彻@李世民:“此话怎讲?得一员猛将怎么还会后悔?”
嬴政和刘彻根本不明白李世民的意思,能得一员猛将镇守边关,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呀,怎么还会后悔呢?
刘询:“因为我曾爷爷有两员猛将,卫青和霍去病,一位是我曾奶奶卫子夫的弟弟,一位是她的亲外甥。”
赵匡胤:“我知道我知道,这两位一位龙城之战、收复河套,一位封狼居胥,打的漠北无王廷!合称大汉双璧,堪称史上最豪华的嫁妆!”
刘弗陵@赵匡胤:“还不止呢。我和病已的辅政大臣霍光与冠军侯霍去病是兄弟,因此,孝武卫皇后总共带来了三位陪嫁!”
刘恒:“嘶~,真是个好嫁,咳咳,好皇后啊。恐怖如斯!gif.”
刘启:“要是我的皇后也有这样的嫁妆,又何至于诛晁错?”
王志:……
汉高祖位面。
刘邦捋着胡子,呼吸急促。
史上最豪华的嫁妆?扫平匈奴?
这不是为自己洗刷了白登山之耻么?
他不由得看向吕后:瞧瞧人家这嫁妆。
两人夫妻数十年,吕后一眼就猜中了他的心思,当即没好气道:“怎的,羡慕了?你创业之初,我吕家也对你多番资助,我的兄弟也为你冲锋陷阵,驰骋沙场,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我倒想问问你,那戚姬的家族兄弟又帮了你什么?”
“咳咳。”
刘邦顿时尴尬极了,他咳嗽了几声,试图转移话题:“没有没有,我就是觉得这两个将军真好啊,替我洗刷了耻辱。”
刘邦@刘彻:“小子,好好培养这两位将军,切不可辜负,一定要扫平匈奴,立我大汉之威。”
汉武帝位面。
刘彻也有些懵了。
大汉双璧,三位陪嫁!
他迟疑的看向跟随在自己左右的卫青,抚掌大笑:“却不想上天垂怜,大将自在眼前。这是天在帮我大汉!”
然后他气身拱手道:“卫卿,请助我扫平匈奴,一雪前耻!”
卫青也神情恍惚,他完全没想到自己的未来竟会有这样大的成就。
可他哪敢受皇帝一礼,连忙侧身避开,又恭恭敬敬的拱手回道:“故所愿也,不敢请尔。”
刘彻直起身,又满含期待的询问道:“那朕的冠军侯霍去病身在何处?”
卫青皱着眉头苦思冥想,而后又摇了摇头:“他既然姓霍,想必是姊妹们的孩子,只怕如今还未出生呢。”
听到他这样说,刘彻倒也不失落,能得一大将也是意外之喜,他当即传令:“来人,命各位将军来建章宫议事!”
而看到这一幕,始皇帝也有些羡慕了。
这样豪华的陪嫁,这样辉煌的战绩,搁谁谁不羡慕呀?
嬴政也暗自寻思着,要不,我现在立个皇后,还来得及吗?
【明朝最令人称道的,要属大明风骨。
朱棣在第二次御驾亲征、凯旋回京时说: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人!其奴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这句最能代表永乐大帝性格的话,也是最能表现大明铮铮铁骨的话,便是出自朱棣之口。
正是因为这句刚烈的祖训,有明一朝几乎没出现过一个懦弱的皇帝!】
作者有话要说:
《明史》:"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明史·恭闵帝本纪》:“宫中火起, 帝不知所终。 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明史·郑和传》:"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胡濙传》:"遣濙……访仙人张邋遢(张三丰),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郑和是海路,那么他的亲信胡濙就是陆路,两路并行,势要找到出逃的建文帝。感谢在2023-03-13 18:20:48~2023-03-14 12:43:0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夜色微凉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