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城,皇宫。
城外的蒙古贵族们乍闻噩耗,已生退意。城中的大金君臣,也如惊弓之鸟,惶恐不安。
御书房中,金皇完颜守绪听着跪在地上的移剌蒲阿的禀报,面色煞白,身子不停颤抖。
御书房中其他臣子,此刻也是人人心惊,个个傻了眼睛。
三峰山大败,十几万金军为蒙古军所歼灭,军中将领死伤殆尽,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率残部退入钧州城内,蒙古大军围城,金军粮草断绝,寡不敌众,均州城旋继被攻克,完颜合达力战而死,完颜陈和尚殿后,应当已经殉国。只有移剌蒲阿率八千忠孝军骑兵,撤回了汴梁城。
蒙古大军顺势回师,攻克了洛阳,进而直逼汴京城下,将汴梁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𝓞𝘿🆃𝓦.𝕃𝘼
“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精锐毁于一旦,名将尽都战死,完颜守绪喃喃自语,忽然抄起桌上的茶盏,狠狠砸了下去。
“人马都死了,你怎么不去死?你跑回来干什么?你怎么不去死啊?”
移剌蒲阿额头着了一下,鲜血淋漓,身上都是茶水。他不敢辩解,只是磕头,连喊饶命。
“来人!拖出去,乱棍打死!”
完颜守绪惊惧之下,大声喊了起来。
“陛下,饶命啊!饶命啊!”
移剌蒲阿哭啼着,被几个内侍拖着,就往书房外而去。
“稍慢!”
参知政事李蹊说了一句,肃拜一礼。
“陛下,三峰山之战,天降暴雪,此乃上天所为,非人力可为。移剌蒲阿虽然有罪,但天意不可违,罪不至死。陛下明鉴。”
河南暴雪,汴梁城也是奇寒无比,金军仓促北上,似乎结局已经注定。
精锐尽失,大金国的国运,怕是要终结了。
“陛下,三峰山之战,我大军损失惨重,但鞑靼大军也是死伤不少。移剌蒲阿带了八千精锐回京,算是将功补过。大敌当前,擅杀大将,乃是不祥之兆。陛下三思。”
右丞相完颜白撒跟着上奏,心里暗自嘀咕。要不是皇帝任人唯亲,派自己这位没有战事经验的侍卫军总领去统领大军,恐怕也不会落得个全军覆没的光景。
“朕…朕…就让朕自尽,随将士们而去吧!”
完颜守绪忽然过去,摘下墙上装饰大于实用的宝剑,作势就向脖子上割去。
“陛下,你可不能这样啊!”
几个大臣眼疾手快,赶紧上前,手忙脚乱夺下皇帝手中用来自刎的宝剑。
“朕还能怎样?谁来救救朕的大金国啊?”
完颜守绪踢开大臣们,仰天长啸,声音悲怆。
也难怪他如此失望,蒙古大军兵临城下,前来勤王的最后一支精锐大军却被击溃,汴梁城已是危在旦夕。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110章 结局(2/2)
西路蒙古大军,最好永远不要出现了。
“那是为何?都起来说话吧。”
完颜守绪扶起了皇后,自己坐了下来,心头升起了一丝希望。
蒙古大军只要围城,围点打援,汴梁城迟早得破。
要是实在不行,恐怕得逃出汴梁城,另寻他法。
历史上,三峰山之战,金军大败于蒙古大军,蒙古大军围汴梁城,完颜守绪先是北渡黄河,而后逃奔归德,旋又避难蔡州。完颜守绪刚刚跑路,汴梁城守将崔立便发动政变,杀害两位留守宰相后,立梁王完颜从恪为监国,而自己则以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的身份执政,随即又将金国后宫、大臣全部扣为人质。 🅼.🆅𝕆🄳𝕋🆆.𝕃𝔸
崔立将金太后、徒单皇后、妃嫔及以皇室成员全部圈禁,并将他们送至蒙古军中,自己投靠蒙古,仅运载太后、皇后及妃嫔的宫车便有 37辆,其余还有皇室宗亲 500余人,及大量的三教、医流、工匠、绣女。这批人到了漠北,女性沦为蒙古人的玩物,男性皇室则成为奴隶,境遇跟当年北宋遭受的“靖康之耻”极为相似。
李蹊那里知道完颜守绪的心思,继续奏道
“陛下,我军已与窝阔台部交战,直到现在,托雷的西路大军一直没有音讯。以臣之见,以宋军的精锐,火器之犀利,托雷部凶多吉少,即便是胜了,恐怕也是惨胜,不值一提。托雷部要真的是摧枯拉朽,大军早已经到了。”
托雷借道汉中,天下人皆知,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等集大军十万在邓州、唐州一带严阵以待,谁知托雷的西路军一直没有出现。
窝阔台围汴梁城,完颜守绪不得不调完颜合达到和移剌蒲阿回军。移剌蒲阿回军,三峰山大战已经结束,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汴梁城风声鹤唳。
只不过,这么长时间过去,蒙金双方大战已经结束,托雷还没有出现,的确让人浮想联翩。
李蹊的话语,让完颜守绪一阵惊诧,眼神立刻变得炽热,神色立刻轻松了许多。
“李卿,托雷真的会败吗?”
窝阔台的大军已经围城,无论如何,托雷也应该到了吧。
而对托雷这位战争狂人,完颜守绪怕到了骨子里面。
“陛下,李相公所言极是。托雷部杳无音讯,十有八九战事不利。这样也好,我大金国才能喘口气,还有翻盘的可能。陛下此时向窝阔台求和,正是时候。”
完颜白撒皱着眉头说道,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宋金世仇,宋军若是强大,对大金国同样不是好事。
“是是是!托雷的西路军,肯定是战败了!最好死的一个不剩!死完最好!”
完颜守绪恨恨说道,低头沉思片刻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