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建武元年,公元1230年,江南,金陵。
站在长江岸边,看着滔滔江水奔流不息,滚滚而去。岸边的巨柳随风摆动,江中的船只南来北往,千帆尽是。港口里船只云集,码头上熙熙攘攘,尽是运货的大车来往。
一船船的稻米、一船船的硫磺、一船船的硝石、一船船的蔗糖、一船船的金银铜铁矿石,源源不断,在金陵城码头卸货。
码头上,大宋兵部尚书宣缯看着热闹的港口,语气中尽是感慨。
“高宗曾言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若措置得当,所动者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今日市舶司之利,远胜高宗当朝。我大宋国运昌盛,令人惊诧啊!”
别的不说,光是海外的粮食和金银铜矿,就已经完全解决了边军的饷粮问题。而且,海外粮食已经反哺大宋国内,许多地方的旱涝赈灾,都靠海外的粮食解决。
“我大宋国力蒸蒸日上,大宋天下臣民,无不对皇帝感恩戴德。如今皇帝在大宋士民心中威望日增。说到益民爱民,皇帝可为本朝帝王之翘楚。”
江南东路制置使汪纲,点点头说道。 🄼.𝙑𝙤𝔻𝓣𝕎.𝓛🅰
在百姓能吃饱穿暖上,本朝皇帝鞠躬尽瘁,历朝皇帝做得最好,难怪尽得民心。那些君王只顾自己的皇位,谁会顾及草民的死活?
不过,尽得民心有个屁用!大宋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草民为贵,岂不是本末倒置?
当然,这些话只能放在心里,可不敢说出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本朝天子尽得民心,军中将士更是奉若神明。借海外反哺大宋,这一盘大棋,皇帝操纵自如。这一大手笔,这一份心思……”
宣缯啧啧称赞,皇帝海外布局,原来看起来愚不可及,现在才知道,高瞻远瞩,非常人所及。
“正如金陵讲武堂校训,为国为民。皇帝造福于万民,对大宋有再造之功!本朝国运,寄托于陛下一人之身,陛下不易啊!”
尽管对赵竑打压士大夫不满,尽管对赵竑扬武抑文颇有微词,汪纲对皇帝的文治,依然折服。
不但文治上疾风骤雨,武功上,皇帝似乎也是野心勃勃,毫不畏惧。
连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都去主动招惹,皇帝的这一份胆大妄为,想起来都要心惊。
“皇帝改元建武,也不知道是不是又要对外动兵?比如说对日本,又或者是鞑靼。”
汪纲看着宣缯,想从这位大宋兵部尚书口里,得到更多的讯息。
算起来,这已经是皇帝登基的第六个年头,兴庆五年,到了今年,则是改元建武。
建武,霸业建于武力之上。难道说,皇帝又要兴兵?
历朝历代,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29章 国运(2/2)
试,被我大宋边军和西夏官军击退。”
薛极看着二人,反问一句。
“二位相公,鞑靼内部已经相安无事。你们觉得,我大宋可以和鞑靼大军相安无事吗?”
“鞑靼志在亡夏灭金,怎么可能半途而废?我朝曾与鞑靼相约伐金,如老夫所料不错,鞑靼会派使者前来,让我朝放弃增援西夏和金朝。”
宣缯点头,赞同薛极的看法。
三年前,蒙古国和大宋虽然在西北边境数场大大小小的战争,但两国随后议和,即便是宋军占了河西,双方也基本相安无事。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想必蒙古大军南下灭夏伐金,不会忘记大宋这位曾经的“盟友”。 🄼.🆅𝕆🄳🅃𝙬.𝓛🄰
“如此一来,西夏岂不是危在旦夕?若是鞑靼遣使前来,恐怕西夏和金朝也不会闲着。皇帝后宫那位西夏娘娘,恐怕也不会闲着。”
边境不靖,山雨欲来风满楼。汪纲摇摇头叹道,心情沉重。
“岂止是不会闲着,这位贤妃娘娘,已经到了金陵讲武堂,恐怕正在劝陛下再次救援西夏。西夏和金朝的使节,已经在路上。家事、国事,陛下不容易啊!”
薛极白须抖动,眉头紧锁。
李惟名因为诞下皇子,已经进位为贤妃。这次她跟着皇帝到了金陵城,也不知道,是不是提前得到了什么风声?
“什么?西夏和金朝的使节也来了?”
宣缯和汪纲都是大吃一惊。
蒙古铁骑要南下,宋人成了难以避开的对象。无论是攻夏还是伐金,宋军随时可以出击,威胁蒙古大军的后路。
不经意间,大宋成了香饽饽,也成了蒙古国、西夏、金朝三方拉拢的对象。
“边关六百里加急,蒙古国、西夏、金朝三方使节都在路上。也不知道,陛下会如何抉择?”
薛极捋须,望着滚滚的江水,若有所思。
西夏弹丸之地,形同亡国,陛下还会救援吗?
金国是大宋世仇,蒙古大军和金朝鏖战,宋军大概率会作壁上观。
至于蒙古国,皇帝视为心腹大患,不知会怎样应对?
“什么选择?三年前国力孱弱,陛下就敢和鞑靼大军叫板。三年后,边军数十万,兵强马壮,火器犀利,粮草弹药充足,三军用命,陛下还会怕其它列国吗?”
对胆大包天的皇帝,宣缯自认为了解得够深。
要说胆大,皇帝说第二,天下没有人敢说第一。皇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