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之后,京城一天比一天冷。
十月二十八这天,临近冬月,天儿冷得几乎能冻破石头。
德胜门,京城九门之一。
大明出兵打仗都是从这里出城,德胜门因此而得名。
德胜门之外。
护城河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
河边低矮破旧的棚户,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𝙑𝙊𝘿𝙏𝙬.𝙇🅰
大冷的天,德胜门外却是站满了人。
在京文武官员,以及所有勋贵,还有很多前来看热闹的士绅、商贾以及百姓,人数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乌泱泱的人群,使德胜门外变得热闹非凡。
这么多人汇聚在这里,可不是因为要出兵打仗。
今天是皇家科学院开院之日。
新建的皇家科学院,并未在城内。
而是建在故园,离德胜门还有近30里的路程。
皇帝早有旨意,命官员们在德胜门等候圣驾,然后一同前往皇家科学院,举行开院大典。
官道两侧,每相隔一丈站着一名京营军士。
官道上,铺设了两道铁轨,下面铺垫着木头,一直延伸向故园。
铁轨的一端,停放着一个庞然大物。
这东西高近一丈,长竟然有十余丈。
这样的一个大家伙,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可惜上面用油布覆盖着,旁边有勇卫营禁军严密地把守着,看不清是什么,也无人能够靠近。
官员们议论纷纷。
“元辅大人,那是个什么东西?”
李邦华好奇地向温体仁问道。
官员们纷纷伸长了脖子。
“稍后便知。”
温体仁神秘莫测地笑了笑,“此物一旦问世,必定是惊世骇俗,给我大明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官员们恨得牙根直痒痒。
这种卖关子的,比断章狗还可恨!
官员们哪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870章 科学的力量,会压制一切杂音(2/2)
举人中的精选。
庶吉士,是从新科进士中的精选。
而翰林,则是庶吉士中的精选。
你说大明的翰林,金贵不金贵? 𝕄.𝕍🅾𝔻🅃🆆.𝙇𝙖
妥妥的高,进入翰林院,人生就进入了快车道。
杨廷和、严嵩、高拱、张居正等前朝名臣,全都是出身翰林院。
可如今的时代却是不同了啊。
翰林的工作主要有两项。
一是为朝廷编书。
诸如纂修实录、玉牒、史志诸书,编纂六曹章奏等。
可皇帝陛下听信云逍子的谗言,竟然让高贵的翰林们,去整理《永乐大典》。
若是整理儒学经典,倒也罢了。
偏偏让他们去整理与科学有关的内容。
堂堂翰林,居然去搞这些旁门左道,这不是羞辱人吗?
另外翰林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
上课。
翰林的讲课对象,主要有三类人皇帝、太子、内书房太监。
给皇帝讲课,有助于当下进步。
给太子讲课,有助于未来进步。
给太监讲课,则是有助于未来工作方便。
如今不光是皇帝、太子轮不到翰林来教,连太监都嫌弃他们。
上课时,那帮太监张口闭口就是‘老祖宗的科学’。
有一次,一个翰林编排云逍子,说了几句牢骚话。
听课的太监,全都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冲上去对那翰林一顿暴揍,将其打得鼻青脸肿。
那翰林跑去告御状,反倒被训斥了一顿,然后被打发到贵州当知县去了。
一句话,翰林们如今面临失业的危险。
连皇帝都不怎么看重了,意味着今后的前程堪忧。
寒窗苦读十几年,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