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 > 第393章 内附大明

第393章 内附大明

工部尚书宋礼,站在御案前,向朱棣汇报自己的战果。

仅仅去年一年,修筑水渠一千多里,灌溉良田几百万顷,打造水井二十万眼,河南中部、山东南部已全部完毕,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山东、河北等地。

朱棣揉揉眉头,“二十万眼,只覆盖了河南一地?”

宋礼苦笑“也只是大略覆盖,实际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覆盖,不过影响已经不大,民间也出现了钻井队,只要向官府报备就行,而且农田中的水井也不宜过多。”

朱棣叹息道“希望能够减轻灾害。”

宋礼道“据初步计算,每年可增产粮食两成左右。”

两成,已经不少,朱棣没有种过地,不知道水井的重要性,就这么说吧,每一年中原地区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灾害,或是雨水多,或是太阳大,总之没有消停的时候。

以前浇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去那些靠近水源的土地,也就是水浇田,可有了水井后,所有田地都能浇水。 31✪37322e31✪3✪0✪352e323✪✪✪0✪362e31323✪✪8

当然需要配合蒸汽机,这点宋礼毫不担心,只要有可能增产,蒸汽机一定会普及。

旱灾来临时,农民束手无策,只能干瞪眼,现在旱灾起码不害怕了,只要不是绵延数年的特大旱灾,减产的数量很少。

修沟平渠朝廷更是拿出大量资金去做,甚至太子还时不时补贴。

为了方便农民购买蒸汽机,朱高炽甚至建立专项补贴资金,只要购买来用于农用,必然给予补贴,当然有人浑水摸鱼,不过朱高炽也不在乎。

朱棣的眉头总算舒展,夸奖宋礼几句,准备年终时给些奖励,不多时户部尚书又抵达,汇报去年户部情况,户部的情况要复杂些。

原本朱高炽想推行一条鞭法,但不行,一条鞭法的危害非常大,尤其对边境之地来说是如此,因为当地银子少,钱粮贵,一来一去农民受到双重剥削。

但税收的简化是必然的,农业税、赋、役全部整合,折进田亩中,这项政令推行时,受到极大阻力,浙江甚至闹出民乱来,朱棣也有犹豫不定。

最后还是朱高炽一锤定音,并且加大商品输入,导致浙江地区农民纷纷破产,而开办大量工矿企业后,江浙之地的佃户、隐户全部被吸纳。

少了这些底层的支持,民乱也不过就是地主武装的叛乱,轻松平定,其后又大力发展远洋捕捞,丝绸、紫砂、瓷器,可以说极尽所能。

没几年,就没人记得税收的事儿了。

因为江浙地带原本土地就少,而现在又有大把的机会可以赚钱,指望种地那是真的没多少。

也正是因为这样,最近几年大明朝的户部很舒服,钱手里有的是,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精打细算。

户部尚书汇报完,其他几个部门尚书接着汇报,礼部汇报的资料更加详细些,他们给了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即朝鲜想归附大明。

朝鲜李成桂建立,如今立国不过区区几年时间,为什么想要归附大明呢?

其实主 要还是李芳远玩不下去了。

大明大力开发辽东,需要吸纳超级多的劳动力,辽东地区又有森林等自然资源,很多朝鲜民众都跨过鸭绿江自己跑到大明做工,朝廷屡禁不止。

当然这不是李芳远干不下去的主要原因,更加重要的原因还是来自大明的冲击。

大明的工商业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蒸汽机发明后,辽东地区重工业彻底发展,这里有石油有金属有土地有粮食,天然的工业大基地。

工商业的发展直接辐射到朝鲜去了,带去极大冲击,靠近大明这部分人与大明的绑定最深,平壤那帮子贵族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而朝鲜内部则因为跟大明的关系比较好,所以很多人都在大明经商,造就许多工商业地主。

朝鲜的那些庶子送到大明学习农业技术,很多人学成归去后,地位仍旧没变,他们也很不满。

于是就爆发了大叛乱,大明派人前去镇压,然而叛乱是镇压了,但大趋势就连李芳远也没办法阻止,无奈之下只好向大明求救。

大明也不能不管,但也不能管得太深,帮助李芳远镇压叛乱已经非常离谱,朝廷上上下下都不愿管朝鲜那个烂摊子,结果前段时间,李芳远暴毙而亡。

说到底还是朝鲜那坑爹的两班制度,虽然朝鲜也开了科举,但这科举其实是为大臣内部开的,普通百姓根本无法参加,这等于是贵族奴隶制的变体。

这样的政体肯定无法适应要求,工商业发展起来后,迫切需要打破贵族政治,但朝鲜那坑爹的两班制度就是为了保证贵族永远是贵族而设立。

双方的矛盾根本不可调和。

于是新兴资产阶级干掉李芳远后,直接向大明请求内附。

朱棣叹息“这朝鲜破事怎么这么多?弹丸之地,整日里打个不停,他们要内附,几位内阁什么意见?”

礼部尚书也愁眉苦脸“大家都认为要了朝鲜没什么用,反倒是给藩国开个不好的头。”

这还真不是大明傲娇,此时大明的藩国,就没几个正经的,琉球,一个岛国,屁大点地儿,朱元璋赐了冠幅金印,老想着让大明过去。

可琉球那地方说实话真没多大用,没矿产,地理位置也不好,随着航海技术发展,琉球都快荒废了。

安南老挝等国家也是穷的人嫌狗憎,内附大明,大明就得管他们。

北边的蒙古,拥有广大草原,工业水平基本为零,这几年被大明消磨得连硝制皮毛的行业都没了,全送到大明来搞。

西边那些国家吧,距离大明核心太远,鞭长莫及,弄几个都护府放西域已经是极限。

朝鲜就不用说了,跟着大明占不少便宜,而且还能做二道贩子,往倭国群岛上贩卖东西。

朝廷诸臣的心思也就不难理解,就这么些地方,给大明大明也不想要啊。

朱棣正想回绝,谁知礼部尚书又解释道“不过太子殿下倒是认为可以把朝鲜内附过来。”

“说说理由。”


工部尚书宋礼,站在御案前,向朱棣汇报自己的战果。

仅仅去年一年,修筑水渠一千多里,灌溉良田几百万顷,打造水井二十万眼,河南中部、山东南部已全部完毕,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山东、河北等地。

朱棣揉揉眉头,“二十万眼,只覆盖了河南一地?”

宋礼苦笑“也只是大略覆盖,实际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覆盖,不过影响已经不大,民间也出现了钻井队,只要向官府报备就行,而且农田中的水井也不宜过多。”

朱棣叹息道“希望能够减轻灾害。”

宋礼道“据初步计算,每年可增产粮食两成左右。”

两成,已经不少,朱棣没有种过地,不知道水井的重要性,就这么说吧,每一年中原地区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灾害,或是雨水多,或是太阳大,总之没有消停的时候。

以前浇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去那些靠近水源的土地,也就是水浇田,可有了水井后,所有田地都能浇水。

当然需要配合蒸汽机,这点宋礼毫不担心,只要有可能增产,蒸汽机一定会普及。 3137322e31✪30✪352✪e3✪23036✪2✪e✪3✪1✪✪3238

旱灾来临时,农民束手无策,只能干瞪眼,现在旱灾起码不害怕了,只要不是绵延数年的特大旱灾,减产的数量很少。

修沟平渠朝廷更是拿出大量资金去做,甚至太子还时不时补贴。

为了方便农民购买蒸汽机,朱高炽甚至建立专项补贴资金,只要购买来用于农用,必然给予补贴,当然有人浑水摸鱼,不过朱高炽也不在乎。

朱棣的眉头总算舒展,夸奖宋礼几句,准备年终时给些奖励,不多时户部尚书又抵达,汇报去年户部情况,户部的情况要复杂些。

原本朱高炽想推行一条鞭法,但不行,一条鞭法的危害非常大,尤其对边境之地来说是如此,因为当地银子少,钱粮贵,一来一去农民受到双重剥削。

但税收的简化是必然的,农业税、赋、役全部整合,折进田亩中,这项政令推行时,受到极大阻力,浙江甚至闹出民乱来,朱棣也有犹豫不定。

最后还是朱高炽一锤定音,并且加大商品输入,导致浙江地区农民纷纷破产,而开办大量工矿企业后,江浙之地的佃户、隐户全部被吸纳。

少了这些底层的支持,民乱也不过就是地主武装的叛乱,轻松平定,其后又大力发展远洋捕捞,丝绸、紫砂、瓷器,可以说极尽所能。

没几年,就没人记得税收的事儿了。

因为江浙地带原本土地就少,而现在又有大把的机会可以赚钱,指望种地那是真的没多少。

也正是因为这样,最近几年大明朝的户部很舒服,钱手里有的是,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精打细算。

户部尚书汇报完,其他几个部门尚书接着汇报,礼部汇报的资料更加详细些,他们给了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即朝鲜想归附大明。

朝鲜李成桂建立,如今立国不过区区几年时间,为什么想要归附大明呢?

其实主 要还是李芳远玩不下去了。

大明大力开发辽东,需要吸纳超级多的劳动力,辽东地区又有森林等自然资源,很多朝鲜民众都跨过鸭绿江自己跑到大明做工,朝廷屡禁不止。

当然这不是李芳远干不下去的主要原因,更加重要的原因还是来自大明的冲击。

大明的工商业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蒸汽机发明后,辽东地区重工业彻底发展,这里有石油有金属有土地有粮食,天然的工业大基地。

工商业的发展直接辐射到朝鲜去了,带去极大冲击,靠近大明这部分人与大明的绑定最深,平壤那帮子贵族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而朝鲜内部则因为跟大明的关系比较好,所以很多人都在大明经商,造就许多工商业地主。

朝鲜的那些庶子送到大明学习农业技术,很多人学成归去后,地位仍旧没变,他们也很不满。

于是就爆发了大叛乱,大明派人前去镇压,然而叛乱是镇压了,但大趋势就连李芳远也没办法阻止,无奈之下只好向大明求救。

大明也不能不管,但也不能管得太深,帮助李芳远镇压叛乱已经非常离谱,朝廷上上下下都不愿管朝鲜那个烂摊子,结果前段时间,李芳远暴毙而亡。

说到底还是朝鲜那坑爹的两班制度,虽然朝鲜也开了科举,但这科举其实是为大臣内部开的,普通百姓根本无法参加,这等于是贵族奴隶制的变体。

这样的政体肯定无法适应要求,工商业发展起来后,迫切需要打破贵族政治,但朝鲜那坑爹的两班制度就是为了保证贵族永远是贵族而设立。

双方的矛盾根本不可调和。

于是新兴资产阶级干掉李芳远后,直接向大明请求内附。

朱棣叹息“这朝鲜破事怎么这么多?弹丸之地,整日里打个不停,他们要内附,几位内阁什么意见?”

礼部尚书也愁眉苦脸“大家都认为要了朝鲜没什么用,反倒是给藩国开个不好的头。”

这还真不是大明傲娇,此时大明的藩国,就没几个正经的,琉球,一个岛国,屁大点地儿,朱元璋赐了冠幅金印,老想着让大明过去。

可琉球那地方说实话真没多大用,没矿产,地理位置也不好,随着航海技术发展,琉球都快荒废了。

安南老挝等国家也是穷的人嫌狗憎,内附大明,大明就得管他们。

北边的蒙古,拥有广大草原,工业水平基本为零,这几年被大明消磨得连硝制皮毛的行业都没了,全送到大明来搞。

西边那些国家吧,距离大明核心太远,鞭长莫及,弄几个都护府放西域已经是极限。

朝鲜就不用说了,跟着大明占不少便宜,而且还能做二道贩子,往倭国群岛上贩卖东西。

朝廷诸臣的心思也就不难理解,就这么些地方,给大明大明也不想要啊。

朱棣正想回绝,谁知礼部尚书又解释道“不过太子殿下倒是认为可以把朝鲜内附过来。”

“说说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