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听说朱高炽要去亲征安南也不同意,无他,征安南太危险。
他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不住念叨“不行不行,殿下你可千万不能去,你是国之根本,你出一点事整个国家都会动摇,更何况去打仗。”
“你们去能大胜,但却收服不了安南,安南的事儿必须我亲自去。”
朱高炽虽然坚持,但朱能也是寸步不让,“皇上让您去您再去,若是皇上不让,那您就在家里老实待着吧。”
朱高炽气得直骂娘。
傍晚,徐皇后也把他叫过去,果然还是为安南之事。 m.✫v★✼o✪❇dtw.la
徐皇后黑着脸斥责他“你是太子,不能这么跳脱,去征安南,你是怎么想的?真当自己战无不胜,堪比关二爷吗?”
朱高炽心力交瘁“娘,不是,这是为大明好,除了我没人能收复安南,安南那群人不会安分。”
徐皇后怒道“你老实在京城呆着,除非我死了,否则你别想踏出京城一步。”
朱高炽诚惶诚恐,急忙跪下“娘,孩儿不孝,但安南对大明真的很重要,西南要想发展,必须要有出海口,出海口就是安南。
非是儿臣大意,而是儿臣有信心。”
“不准!”
除了徐皇后,就连朝廷大臣也不乐意朱高炽去,虽然朱高炽并不符合他们的想法,但朱高炽依旧是国本,这个时候动摇国本,天下又得大乱。
刚刚经历过靖难之役的众人都不乐意再乱起来。
次日杨士奇来给朱高炽上课时就跟他说“殿下万万不能去安南。”
朱高炽奇道“怎么你也反对?”
“我听说安南人容易得一种疾病,风寒数日,药石无医,只能等死。”
朱高炽点点头“到底是老师见多识广,这种病叫疟疾,确实很难根治,但也不是没办法对付。”
杨士奇诧异,这个朱高炽连治病都会吗?
“等梅娘从海外回来,我们就有办法,海外有种树,名叫金鸡纳树,树皮可治此病。”
杨士奇虽然惊诧,但依然不松口,朱高炽劝几句,不得不放弃。
他就在打败朱能的身上想点子。
又一日早朝,朱高炽率先出列,“父皇,孩儿想跟朱将军比试比试,倘若朱将军输了,孩儿要领军南征,倘若朱将军赢了,孩儿绝口不提此事。”
朱棣怒道“不知天高地厚,朱将军多年戎马生涯,怎么会比不上你?”
朱能不说话,眼观鼻口观心。
夏原吉道“陛下,臣以为倘若太子殿下真的战胜,出征也未尝不可,一来,身为储君,不可不知兵事,此乃为君之道。
二来殿下也经历过几次战事,出征也可鼓舞士气,安南弹丸小国,劳动大军实在是不值得。”
朱高炽大喜,连忙道“夏尚书说得对,父皇儿臣也以为,身为储君怎么能不上战场?怎么能不
这还真说道朱棣的心坎了,朱棣最担忧的是,自己的子孙降服不了武将,文臣乱政顶多也就是皇帝荒唐些,国家内乱其实也无所谓。
肉只要烂锅里,谁来都行。
但是武将乱政,那可是要出人命的,搞不好落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朱棣盯着朱高炽,见他意气风发,丝毫不惧,豪气都然而生,拍着扶手道“好,朕今日给你机会,你若是胜了自然好说,若是败了,闭门好好读书。”
朱棣又看看朱能,“成国公,你敢不敢来比一比?”
朱能道“臣听凭陛下吩咐!”
对使用何种模式对决,大家有些发蒙。
其实古代就有这种对抗训练,只不过肯定不科学,大家顶多也就是人对人枪对枪的干上一场,枪头包石灰,点谁身上谁就明显得很。
最后双方计算。
但朱高炽却将解放军用于假想敌的训练模式带到大明军中,这种演练大家经历过几次,但都不是那么正式,因为实际上产生的效果大家看不出,也就慢慢淡化。
选多少人上,朱棣是建议双方各一千人马,人数太少显示不出主将的能力。
但在选择谁的方向上,朱高炽认为,他更加熟悉被训练过后的新军,而朱能更加熟悉传统劲卒,正好三大营里这两种人都有。
于是两人各选一千,至于具体训练科目,提前不能说,由朱棣出题目,但范围就是解放军的那种模式,每人准备三日,三日后,于城外校场集合。
朱高炽仔细思索,要是论打仗,他还真的不如朱能,坦白说,一千人马吃喝拉撒都是个大问题,能让这些人动起来的人,已经是个合格的武将。
如果能指挥他们打仗,那基本上就是个中等偏上的武将,如果还能取胜十几次,那就是常胜将军。
别以为古代的标准太宽泛,但古代导致战争失败的因素实在太多,与今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有时候甚至一阵风就能决定胜负。
所以这三日朱高炽的做法就是,让他们跑步,不断跑步。
这么做也就是简单先做环境适应性训练。
三日后,双方与校场集合,朱棣宣布了题目,那就是山上夺旗,于钟山上设个旗帜,谁先夺旗,谁就能取得胜利。
双方各选方向,朱能选择南方,朱高炽选择东方。
方向上虽然有些许差异,但对最终结果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午时,夺旗正式开始。
朱高炽将人马分成五部,每部一百五十人,两部绕山至南,骚扰敌军,剩余三部全部转化为探子,探查消息。
这个分法着实令人惊讶,竟然搞出这么多探子。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个侦查小分队呢。
朱能的分法就合理得多,左中右三部,中路登山,左右两路掩护。
朱棣一看朱高炽这分法,就确定他肯定不行。
“唉,太子还是太心急,刺探回去情报又有什么用?这个时候应该抓紧时间登山啊。”
劝不动朱能,朱高炽只好找张玉,两人老搭档,互相很了解,而且相互之间也有些惺惺相惜,张玉从朱高炽这儿学到不少东西,将朱高炽当作半个老师看待。
但他听说朱高炽要去亲征安南也不同意,无他,征安南太危险。
他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不住念叨“不行不行,殿下你可千万不能去,你是国之根本,你出一点事整个国家都会动摇,更何况去打仗。”
“你们去能大胜,但却收服不了安南,安南的事儿必须我亲自去。”
朱高炽虽然坚持,但朱能也是寸步不让,“皇上让您去您再去,若是皇上不让,那您就在家里老实待着吧。”
朱高炽气得直骂娘。
傍晚,徐皇后也把他叫过去,果然还是为安南之事。 m❄.vod★✼✿t✷w.la
徐皇后黑着脸斥责他“你是太子,不能这么跳脱,去征安南,你是怎么想的?真当自己战无不胜,堪比关二爷吗?”
朱高炽心力交瘁“娘,不是,这是为大明好,除了我没人能收复安南,安南那群人不会安分。”
徐皇后怒道“你老实在京城呆着,除非我死了,否则你别想踏出京城一步。”
朱高炽诚惶诚恐,急忙跪下“娘,孩儿不孝,但安南对大明真的很重要,西南要想发展,必须要有出海口,出海口就是安南。
非是儿臣大意,而是儿臣有信心。”
“不准!”
除了徐皇后,就连朝廷大臣也不乐意朱高炽去,虽然朱高炽并不符合他们的想法,但朱高炽依旧是国本,这个时候动摇国本,天下又得大乱。
刚刚经历过靖难之役的众人都不乐意再乱起来。
次日杨士奇来给朱高炽上课时就跟他说“殿下万万不能去安南。”
朱高炽奇道“怎么你也反对?”
“我听说安南人容易得一种疾病,风寒数日,药石无医,只能等死。”
朱高炽点点头“到底是老师见多识广,这种病叫疟疾,确实很难根治,但也不是没办法对付。”
杨士奇诧异,这个朱高炽连治病都会吗?
“等梅娘从海外回来,我们就有办法,海外有种树,名叫金鸡纳树,树皮可治此病。”
杨士奇虽然惊诧,但依然不松口,朱高炽劝几句,不得不放弃。
他就在打败朱能的身上想点子。
又一日早朝,朱高炽率先出列,“父皇,孩儿想跟朱将军比试比试,倘若朱将军输了,孩儿要领军南征,倘若朱将军赢了,孩儿绝口不提此事。”
朱棣怒道“不知天高地厚,朱将军多年戎马生涯,怎么会比不上你?”
朱能不说话,眼观鼻口观心。
夏原吉道“陛下,臣以为倘若太子殿下真的战胜,出征也未尝不可,一来,身为储君,不可不知兵事,此乃为君之道。
二来殿下也经历过几次战事,出征也可鼓舞士气,安南弹丸小国,劳动大军实在是不值得。”
朱高炽大喜,连忙道“夏尚书说得对,父皇儿臣也以为,身为储君怎么能不上战场?怎么能不
这还真说道朱棣的心坎了,朱棣最担忧的是,自己的子孙降服不了武将,文臣乱政顶多也就是皇帝荒唐些,国家内乱其实也无所谓。
肉只要烂锅里,谁来都行。
但是武将乱政,那可是要出人命的,搞不好落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朱棣盯着朱高炽,见他意气风发,丝毫不惧,豪气都然而生,拍着扶手道“好,朕今日给你机会,你若是胜了自然好说,若是败了,闭门好好读书。”
朱棣又看看朱能,“成国公,你敢不敢来比一比?”
朱能道“臣听凭陛下吩咐!”
对使用何种模式对决,大家有些发蒙。
其实古代就有这种对抗训练,只不过肯定不科学,大家顶多也就是人对人枪对枪的干上一场,枪头包石灰,点谁身上谁就明显得很。
最后双方计算。
但朱高炽却将解放军用于假想敌的训练模式带到大明军中,这种演练大家经历过几次,但都不是那么正式,因为实际上产生的效果大家看不出,也就慢慢淡化。
选多少人上,朱棣是建议双方各一千人马,人数太少显示不出主将的能力。
但在选择谁的方向上,朱高炽认为,他更加熟悉被训练过后的新军,而朱能更加熟悉传统劲卒,正好三大营里这两种人都有。
于是两人各选一千,至于具体训练科目,提前不能说,由朱棣出题目,但范围就是解放军的那种模式,每人准备三日,三日后,于城外校场集合。
朱高炽仔细思索,要是论打仗,他还真的不如朱能,坦白说,一千人马吃喝拉撒都是个大问题,能让这些人动起来的人,已经是个合格的武将。
如果能指挥他们打仗,那基本上就是个中等偏上的武将,如果还能取胜十几次,那就是常胜将军。
别以为古代的标准太宽泛,但古代导致战争失败的因素实在太多,与今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有时候甚至一阵风就能决定胜负。
所以这三日朱高炽的做法就是,让他们跑步,不断跑步。
这么做也就是简单先做环境适应性训练。
三日后,双方与校场集合,朱棣宣布了题目,那就是山上夺旗,于钟山上设个旗帜,谁先夺旗,谁就能取得胜利。
双方各选方向,朱能选择南方,朱高炽选择东方。
方向上虽然有些许差异,但对最终结果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午时,夺旗正式开始。
朱高炽将人马分成五部,每部一百五十人,两部绕山至南,骚扰敌军,剩余三部全部转化为探子,探查消息。
这个分法着实令人惊讶,竟然搞出这么多探子。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个侦查小分队呢。
朱能的分法就合理得多,左中右三部,中路登山,左右两路掩护。
朱棣一看朱高炽这分法,就确定他肯定不行。
“唉,太子还是太心急,刺探回去情报又有什么用?这个时候应该抓紧时间登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