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到底雄才大略,对朱高炽的意见做了保留,圣旨改为全国全面禁止白莲教。
经过这次事情,朱高炽再继续观察,暂时未发现假币踪迹。
实际上也不用担心,银币金币这种东西,哪怕出现假币,也不会影响太大。
这都是没办法人工合成的金属,尤其是金子,民间自然会发展出自己的辨别方法。
金银货币的好处自然不用说,在金陵城中,散碎银两、金锭子的使用大大降低。
而且因为以食盐、工业产品为支撑,导致金银币的价值相当坚挺。
朱高炽对金银金属块采取歧视策略,这两者是能买盐和工业品,但定价偏低。 ❄✷✥m.vo★d✥tw.la
甚至金银币开放了购买水泥的先例。
多管齐下,大明中央银行的金银储备大大增加。
这其实跟二战后的美国有些类似,当时,阿美莉卡也是用美元跟黄金直接挂钩,规定官方兑换比率。
如果不是戴高乐戳破这个谎言,估计还会延后许多年。
八月,货币基本上已经在全国重点城市全面铺开。
金银铜三种货币,成为绝对主流,而且兑换比率很稳定,除了铜币有波动外,另外两种并无大碍。
这主要是因为铜币可以私铸,但金银两种没人能搞得出。
所有人都知道金银币中掺杂有别的金属,但没人知道究竟掺杂什么金属,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跟官方一致。
就算勉强造出来一两枚,成本也超过了本身价值。
这个时候,棉花已陆续收回,棉纺、毛纺工坊火力全开。
八月底,郑和自西域回来。
从二月抵达西域至今,已经过半年左右,郑和瘦不少,一同归来的,除少部分骑
奉先殿里摆满来自西域的土特产,雪莲、藏红花、唐卡、经书等琳琅满目,郑和傲然而立,文武百官分列左右,朱棣坐在龙椅上。
朱棣咧嘴大笑,道“郑和功劳甚巨,特封怀远将军、轻车都尉。”
郑和领旨谢恩。
朱棣道“你来说说西域的形势。”
郑和叩谢,“臣先说说定远城建设。
自三月大队人马进驻后,定远城便开工建设。
臣仿照金陵城格局,设十二竖街,十三横街,全部砖石铺地,主要街道以水泥埋地。
开工五个多月建成主体框架,木工活至今尚未完成。”
朱高炽突然发问“什么叫木工活尚未完成?”
“回殿下,主要是几处城防大门,因需巨木,而当地巨木甚少,暂时只能用石头堵门,留作通道,另外城内许多房屋尚未建造。”
朱棣道“防御可有问题?”
“暂无大碍,万人大军三个月内无法攻破。”
朱高炽又问“城中土地你待如何建设?”
“这正是臣为何要回来的目的。
定远城虽然是我们租赁土地,但当地也需要有官员管理。
当地情势极为复杂,多种族、多宗教,土地建设也非常复杂,臣不敢妄动,特想请教太子殿下。”
朱高炽道“你
第266章 金银币推广(2/2)
选择筑城之地是原本有人,还是荒芜?”
“荒地。”
“那就好办,我派人去开发房地产,顺带帮你做好规划,此城筑起,便是我大明的钉子。”
有文臣跳出反对“陛下,西域地处偏僻,鞭长莫及,投入如此巨大,一旦有变,朝廷措手不及,只能坐看损失,以臣之见,不如开发其他城市。北平府正合适。”
朱高炽不屑一顾,厉声道“唐时有安西、北庭都护府,控西域三十六国;汉时班超历五十余年时间,经营西域,此乃我汉家之地,岂能轻言放弃?
况且西域乃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西域不在我手,丝绸之路不通,我大明如何再现汉唐雄风?”
杨士奇道“殿下,李大人的意思是,不如暂缓开发。
今年西南土司有动乱之机,北部鞑靼人似乎也有南下劫掠之意,朝廷需要备战。”
杨荣也道“还有安南,安南国如今内乱,有人趁机劫掠东南。” m.v✻o✬✺dtw❃.❊la
朱高炽道“是,这我知道,先说土司,土司只是有内乱之象,但如今并无内乱之实。
令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各卫所加紧备战,严密防范即可。
北边的鞑靼人,目前不足为虑,今年辽东朵颜三卫、至大同,全部采用青储饲料,据统计,他们的马匹大大减少。
据线人回报,今年有两成羊毛来自鞑靼人。
有大量布料、盐、铁流入鞑靼部。
虽然贸易的总数据无法统计,但这么庞大的贸易量,想来劫掠,他们自己也要掂量掂量。
另外,北平府的军事
安南之地,今年不宜行动。
安南气候异常,北人不习。
且安南半年雨季,如今正是雨季,不能行动。
就算要行动,也要等到十一月才成。
定远城却是今年新生,必须招纳足够多的汉人进驻,才能充实城池。
再者说,开发定远城,朝廷也不需出什么钱。
相反,还能促进水泥、钢铁发展,所以发展定远城是势在必行,朝廷必须要首先打通西域!
今年棉毛纺产量是个天文数字,如果不能尽快打通西域,帝国内部完全无法消耗如此之多的商品,到时候千万人破产、产生大量游民。
尤其是北平府、山东以及大量江浙地带商人,为了种植棉花已经投入太多,有人甚至连整个身家都投入进去。
朝鲜国力弱小,吞不下这么多商品,倭国实行勘合贸易,数量有限。
环顾四周,唯有西域之地可大量吞吐。”
朱棣皱眉,“今年的棉毛这么多吗?”
“是,父皇有所不知,今年所收棉花、毛绒,乃是往年十倍以上。”
朱棣震惊“十倍?”
“这还有不少棉毛在路上。”
朱棣大惊失色“怎么这么多?”
朱高炽苦笑“因为今年北方普遍种植棉花。”
众人大喜过望,棉花多,就意味着棉布多,有人出班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天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