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在南方建立好情报网络,直接就交给朱棣,只不过让他们把情报同样传递给自己一份。
他不是莽夫,明白皇帝这种生物是没有人情可言,哪怕儿子也不行。
朱棣将信将疑,嘴里却说道“吃完饭我去问问。”
这顿早饭,可以看作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大明战略的缩影,未来的大明将沿着朱高炽设定好的路线狂奔。
哪怕是朱棣,醒悟过来后已经无力回天。
徐州城成为一个巨大军营,朱棣在此顿足两月有余。 ✮m.❇v✼✭❋odtw.la
按照既定战略,他们应该先拿下灵璧,接着拿下扬州,自扬州渡江,直下金陵城。
但是灵璧有点难以拿下,因为灵璧距离凤阳府有点近,所以防御之类的都比其余地方高出一个等级。
朱棣驻足此地也正是因为难打,所以停滞不前。
朱棣似乎对他有所改观,无论去哪里都乐意带着他。
军营巡查、处理各地往来军务,朱棣一般先问问他的意见,再给出自己的意见。
朱高炽观察、琢磨,朱棣可能意识到他的能力还不错。
尤其这么长时间在北平府,非但没有出什么乱子,反而将北平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打开草原市场。
这日朱棣正处理钱粮问题,忽然感叹“这打仗还真就是打的钱粮。”
朱高炽仔细一琢磨,便道“爹,不用担心,北平府今年税收应当突破六百万两,不含粮食,足够爹使用。”
“有这么多吗?”朱棣放下毛笔,直起身子望着朱高炽,希望能从他脸上找出说谎的痕迹。
朱高炽笑道“爹不知道,不但有这么多,而且本来还可以有更多,比如北方草原、南方杭州等地商贾入北平,并不需要额外再交什么税。”
朱棣更加惊讶,他一直都没怎么关心过北平府的税收问题,照他说,北平府的税收潜力会更大。
“这么多钱,想好怎么用了吗?”
朱高炽道“暂时还没有用处,不过孩儿想把北平府翻修翻修。”
朱棣目光中陡然精光闪烁,“修北平府?”
朱高炽小心翼翼“是,因为城中道路年久失修。
况且很多地方都不怎么合理,比如皇城过大,元人喜欢豢养狮子老虎等猛兽,城中尚有许多遗址,不处理规划,这么好的地方白白浪费。”
朱棣目光缓和许多,“先不要修了,等爹打到金陵再说。”
“是。”
“到时候你就去金陵了,北平府不过是一府之地罢了。”
朱高炽暗中琢磨,这朱棣是不是在试探我啊?
转念一想,无论试探也好,真心也罢,北平府总归是要进行重新规划,除去西市外,其余地方都要重建,越快越好。
否则拖延的时间太长,到时候搞起规划更加困难。
朱高炽心里一横,道“爹,孩儿认为,北平府应该更加重视才对。”
“嗯?这是为何呀?咱们大明的都城在金陵,难道北平府比金陵还要重要?”
朱高炽道“北平府的地位很重要。
将来父王入主金陵,平定天下,北方的商业肯定更加凋敝,山东地区连年征战,况且伴有各种灾害。”
“如今我们可以不管,但将来怎么能不管?有北平府在,北方就有一个手工业中心。
淮扬之地乃大明
“南方膏腴之地,不得不说淮扬功劳极大。
北方经济凋敝也需一座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城市。北平就是。”
朱棣还没有从这个方面考虑过问题,诧异道“北平还能带动山东?”
“对,孩儿发现一种植物,白叠子。”
“白叠子?”朱棣笑了,“这算什么发现?白叠子早在唐时就有,难道你不知道?”
朱高炽道“是,孩儿知道,但唐人并不懂得如何将白叠子纺织成布!”
朱棣猛然抬头,“白叠子能纺布?”
“是。”朱高炽继续道“白叠子纺织成的布,轻巧、柔软、吸水性好、透气好,是绝佳的衣物材料,连当今的丝绸都比不上。”
朱棣愕然“你说的可是真的?”
朱高炽道“孩儿不敢欺瞒,但由于如今孩儿手里的土地并不多,今年只是种些种子,又央母亲为爹做了件棉袄,请爹过目。”
“快取来。”
朱高炽出去唤来小厮,不多时那小厮便取来一个箱子,朱高炽将箱子打开,里面有棉服两套,毛巾四条,衬衣两套,毛衣两套,棉靴两双。
朱高炽一一展示给朱棣,重点介绍的是毛巾。
“爹,这就是白叠子布,您看看是不是麻布好很多?”他抻着毛巾用力顿两下。
朱棣接过,双手抚摸,点头道“舒服得多。”
“这衣服您穿上试试,非常暖和。”
朱棣脱下外衣,套上棉服,还真别说,手脚都暖和得多。
朱高炽道“白叠子布可以大面积量产,要比丝绸便宜得多。
山东地区可以大量种植白叠子,而南方就不行,另外最好的地方,是西域之地,白叠子能够实现超大规模种植。”
朱棣走两步,看着身上的棉衣,道“所以,北平府并不能放任不管。”
“非但不能放任,北平府远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唐山有超大型煤炭、铁矿,北部辽东地区有数不清的木材、草药等植物资源。”
“还有,辽东的土地十分肥沃,可以打造成另外粮仓。
北方之地开发不足,大多数是因为技术水平太过落后。
如果北平府能够打造成北方的经济中心,就会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草原蒙古余孽犹在活跃,君臣久居江南膏腴之地,容易腐化堕落,如何抵御蒙古铁骑?
儿臣经济控制蒙古的想法,也依赖于北平府执行。”
朱棣点点头道“我明白了,你让我好好想想。”
“是。”朱高炽起身告辞,忽然又道“对了爹,孩儿这次携带来两百门火炮,已经组装完成,明日还请爹去校场试炮。”
“嗯。”朱棣点点头,“你先下去吧,让我静一会儿。”
朱高炽告退,出了大营,径直回了自己房间。
朱棣不可能一两天做出决定,但朱高炽也只是想要在他心底埋个种子,希望能有所帮助。
第120章 北平府的地位(2/2)
否则他真的不愿意去金陵,去了金陵许多事情就不能做。
如果按照历史上那样,朱棣将北平府交给汉王朱高煦,他一定得气死,朱高煦肯定会把这些经济成果毁于一旦。
次日朱棣按照约定时间,与兄弟三人,另有众多武将齐聚校场。
校场上共布置十门火炮,由三十名军校学员承担火炮手任务,张玉亲自指挥,他们要把火炮最强大的那面展示给朱棣。
“父王,已经准备好,是否试射?”
“开始吧!”
朱高炽高声喊道“张玉听令,火炮试射第一轮,开始。” m.vo✬✫dt❄w✸✴.la
张玉高声答道“是!标注射击诸元,装填弹药,准备!”
三十名火炮手紧急就位,填好弹药,等待命令。
“发射!”
十门火炮依次射出,目标地是四里地外的一座小山丘。
待众人从望远镜中看到战果后,无不惊讶。
原因无他,只因为这门火炮实在太小。
常规火炮通常重达一两千斤,需要两匹马,四个人才能射击。
而眼前的火炮看样子不超过三百斤,诸将想的是这火炮能打出去一里多地已经不错。
实在不能怪他们思维落后,因为当时火炮要想射程远,必须加厚管壁,这样一来火炮必须厚重。
但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火炮的射击速度,一发射击完毕后,接着就是另外一发,连绵不绝每个炮都射出去十来枚弹药才停止。
朱高炽解释道“这些火炮如果连续射击,可以撑到三十发炮弹,再多就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变形。
不过眼下这些火力已经足够大。”
朱棣无语,你这是火力大?
这是屠杀好不?
刚刚立起来的靶标,现在已经彻底被摧毁,那地方跟犁了一遍似的。
张玉此时忽然又高声叫道“第二轮射击准备!”
约莫等一刻钟,第二轮火炮射击开始,这次更震撼。
采取联合射击方式,十余门火炮齐射,很壮观,而且连续发射五枚炮弹。
硝烟弥漫,其中一位将军喜道“王爷,有这样的火炮,金陵指日可下!”
朱棣哈哈大笑,道“世子好谋算!”
朱高炽道“此乃城中百姓齐心协力所制,儿臣不过有微末功劳。”
“好好好!”
待众人离去,两百门火炮便移交军中,朱棣得了两百门火炮,威势大增。
朱高炽趁机进言,“这军校的学员已经学习两年有余,该给他们历练机会,这次臣遴选五十人,特给父王待用。”
“那就留下吧,我倒是要看看这五十人你用得怎么样。
我叫他们领五千人,可行?”
朱高炽道“可。”
“左右军皆是宁王护卫,营州三卫之属,左军交给你的新军,过几日攻打灵璧,你们跟着吧。”
“请父王调拨二十门火炮。”
朱棣准许,五千人马由张玉领衔,孟善因为上次惨败,此时正在家里刻苦训练。
张玉接手后,立刻安插人手,将四十人分散打入各层级中,他们的高,最低也是
另外十余人组成参谋部,参照旧日在草原上的行事规则。
之后便开始由参谋部制定训练计划,按照计划进行训练,很快旧日将领与新军之间的矛盾就展现,旧将出自营州三卫,他们的脑子跟不上张玉的思维。
双方因为训练小事争吵,在旧将看来,所谓参谋部制定的训练计划过于激进,更离谱的是所有将官也都要参加训练,这就不能忍。
如果这样,还怎么区分将军跟士兵?
但张玉完全不在乎,按照计划训练,双方因为体能训练而产生口角。
那日下雪,将领完全不想起床,张玉逼他们起床,双方发生冲突。
旧将十分不忿,鼓动部分士兵闹事罢训,径直回到营地。
张玉带人立刻闯进军营,将那闹事军官抓住,当众斩杀。
众人哗然,惊动朱棣。
但朱棣对此态度十分暧昧,说这些军队既然张玉是指挥,那么就得听张玉的。
他表明不会插手此事,其实也是对朱高炽的一种支持。
军校的好坏尚没看出,但是他们这些人是真的狠,大冬天下雪都训练,他也想看看,这批人是不是真的可用。
有朱棣支持,他们这些人终于安静下来,再不敢闹事。
于是,张玉就成了训练场上的校场。
起初将士们都很不满,但很快他们就没什么不满的。
因为这批下来的军官,不但跟士兵们一起训练,还一起吃饭。
就算他们的伙食稍微好些,也会跟大家混一起吃。
闲暇时间,这些人还会给大家画画,帮大家写信,教大家唱歌。
旧将领们惊恐地发现,这批人居然个个都识字。
不但识字,甚至连计算都会,他们还会画地图,懂各种知识,连雪是怎么形成的都说得头头是道,简直恐怖。
这样让他们还怎么玩?
但士卒们可不这么想。
从来没有将领亲自关心过他们,关心他们的穿衣、吃饭、精神问题。
以前,所有将领都把他们当作工具,他们自己也习惯当作工具,奋力杀敌,拿钱走人。
可是没想到有一天,突然有高级将官跑过来,跟你聊天,拉家常。
问你家里有几口人,这些年过得怎么样,睡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
而且这个人还多才多艺,什么都懂得,你苦闷的时候他会给你吹笛子,晚上没事还会教你读书识字。
试问,士卒们怎么可能不听命?
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士卒们感受到此前从未感受过的温暖,恨不能当场卖命!
但朱高炽最厉害的,还是教他们读书识字,因为这其实也是种心理学。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这个时代,读书是非常奢侈的行为。
每年单单笔墨纸砚就需要不要钱,而且读书识字还会导致家里少个劳动力,这样读书识字被认为是通往天梯的捷径。
现在有人把梯子给你搬过来,你明明知道以你的资质,是无法爬上去,但你也不愿意放弃这把梯子,因为它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