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测字天师 > 第六百七十七章 罗刹正使

第六百七十七章 罗刹正使

   第六百七十七章 罗刹正使(1/2)

参加过婚宴的朋友们大概都有这种经验,如果你不是单身狗,那么看着新人入洞房后,你回家也一定不会闲着。

入洞房这种事儿,就像打哈欠和流感一样,传染性相当强,能唤起人类的潜能和效仿。

所以萧风这天晚上,过得比战飞云还累,赶了两个场,最后精疲力尽地在刘雪儿怀里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萧风还在睡梦中时,早朝已经开始了。上前奏事的是主客司的郎中。 𝕄.𝓥𝙤🄳🆃𝓦.𝕃𝘼

“万岁,罗刹国使臣已到主客司,上表请见万岁,商谈缔结和平盟约一事。”

嘉靖十分条件反射地开口道:“去把萧风叫来吧,此类事务他比较擅长。”

徐璠挺身而出:“万岁,臣以为,萧风已经没有了官职,平时朝中议事,万岁可特令其参与。

但此事事关国体,我堂堂大明朝堂,却要由一个无官无职之人与罗刹国正使谈判,岂不让对方小看了?

臣不才,也曾饱读史书,区区罗刹,苦寒之地,蛮夷之辈,臣自可应对,请万岁三思。”

嘉靖皱皱眉头,没什么底气地看向徐阶,徐阶看看儿子,没有说话。

徐璠这一手,并没有提前告诉徐阶,但徐阶反应很快,迅速做出了判断,认可了儿子的做法。

萧风不上朝,徐璠的地位就显得有些尴尬,他如果能抓住机会,表现出过人的才能,也是很好的事儿。

大丈夫建功立业,岂能将自己局限在做一根只打萧风的棒槌上?

而且这次也确实是个好机会啊,罗刹国能有什么人才,估计能会说中国话就不容易了,还能厉害到哪里去?

我儿子说不过萧风,还能说不过一个罗刹使臣吗?这天上掉下来的升级包,不捡起来简直是暴殄天物!

见徐阶没有反对,嘉靖微微点头,他知道徐璠和徐阶的心思,也不在乎给徐璠一点上进的机会。

“既然如此,就依徐舍人之见,先不必惊扰萧风了,派人去宣罗刹国正使觐见吧。”

罗刹国正使身材高大,将近两米,魁梧雄壮,虎背熊腰,满脸的胡须,身穿貂裘,气势十分惊人。

相比之下,徐璠虽然也不算矮,但两人往大殿中间一站,视觉上立刻就相形见绌,气势上也矮了一头。

徐璠心知谈判之时,气势决不能输,见到罗刹国正使单膝跪地向嘉靖行礼,立刻抓住机会大喝一声。

“放肆,罗刹使臣当行双膝跪地之礼!”

罗刹正使看了徐璠一眼,所说汉语竟然十分纯正:“请问阁下可是礼部官员?”

徐璠一愣:“本官乃是中书舍人!”

罗刹正使依旧追问:“中书舍人可是礼部官员?”

话问道这个份上了,徐璠只能回答道:“并非礼部官员。”

罗刹正使笑道:“既然不是礼部官员,何以纠正本使臣的礼法呢?这不是礼部官员的事儿吗?”

徐璠顿了一下道:“我大明朝堂,人人知书达理,见到不遵礼法的行为,自然人人都可纠正!”

罗刹正使笑道:“大明朝堂,既然人人读书之礼,那请问众位大人可都知晓大明律法吗?”

徐璠答道:“这是自然,有资格上朝的臣子们,既然知礼,自然也知法。大明百姓尚且知法,官员岂会不知?”

罗刹正使微笑道:“请问这位中书舍人大人,大明出了案子,是谁来断案?大明有了罪犯,是谁来宣判惩罚?”

徐璠心里一动,忽然明白了这个话题的危险性,沉吟着不愿开口回答。

罗刹正使诧异道:“怎么,这个话题是大明的隐秘吗?难道大明的律法系统是如此的不公开吗?”

这话是不能认的,徐璠只得答道:“小案子由各级官府断案,大案子由刑部和大理寺宣判。”

罗刹正使摇头道:“不对吧,难道不应该是朝堂之上的每一位大人都可以伸手管辖的吗?

既然中书舍人说大明朝堂人人之礼,所以什么人都可以为使臣纠正礼法。

那么既然各位大人也皆知律法,自然都可以去审案宣判的吧。

别说各位大人了,中书舍人说大明百姓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每次出现验证,请不要使用无痕模式!

   第六百七十七章 罗刹正使(2/2)

,你竟然还敢用那种眼神看老子!

徐璠刚才喘了口气之后确实冷静了一些,当下一拱手,大声说道。

“大明的官职与罗刹官职多有不同,使臣不知道大明官职所属,故而有此疑问,也属正常。

但使臣仅凭身份模糊这一点,就说大明非礼仪之邦,实在过于武断,以偏概全!” 𝕄.𝙫𝙤𝔻𝙩𝙬.🅻🅰

罗刹正使摇头道:“并非仅凭你身份模糊这一点,还有其他非礼之处。

我从头到尾,心平气和,从未高声叫嚷。反观中书舍人,你一声比一声高,满脸怒气。

然后回过头来,你却给我按了一个咆哮朝堂的罪名,这难道是不是非礼的行为吗?”

徐璠顿时语塞,对方说的一点没错,可他怎么能够就这么认输呢?他咬文嚼字的说道。

“我承认刚刚的声音是大了一点,但那是因为担心使臣听不清楚,并非恼怒咆哮之意。

此事纯属误会,除此之外,总该没有其他非礼之处了吧?”

罗刹正使神色忽然变得郑重起来:“请问,若是中书舍人有朝一日作为大明的使臣出使外国。

那些国家叫你病夫人,黄皮人,嗑药人,蛮族人,下等人,你会觉得这是有礼的吗?”

这一下不但徐璠怒了,群臣都怒了,一起怒视着罗刹正使,要不是怕被他抓住把柄,只怕已经破口大骂了。

徐璠喝道:“使臣无礼!我堂堂大明王朝,炎黄子孙,谁敢如此称呼,大明虽远必诛!”

罗刹正使冷冷的说道:“可你却口口声声称我为罗刹使臣,我明明是俄罗斯国人,与罗刹何干?

难道你要告诉我你不知道,在你们大明的文化中,罗刹代表的是恶鬼?

民间百姓私下里称呼也就罢了,在朝堂之上,你竟然也公然以此称呼,当着使臣的面侮辱其国,这不是非礼吗?”

这一闷棍当真打得徐璠有些昏头转向了,而且他也深感冤枉,毕竟这个称呼也不是他发明的啊!

自元朝以来,中国人一直都称呼俄罗斯为罗刹国,但这其实还真不是为了侮辱俄罗斯,而是完全的音译问题。

中国人称呼日本为倭国,其实从刚一开始就多少带着点轻蔑的口气,毕竟‘倭’这个字就是说出大天来,也是代表矮子。

把一个平均身高比较低的国家,称为倭国,就像当着太监说不行一样,说明老祖宗当初对日本确实不是太尊重。

但罗刹国这个称呼,其实来历则比较复杂。主要的锅要由曾经统治过他们的蒙古人民来背一下。

当初蒙古人民征服了罗刹国,自然要搞清楚这个地方叫做什么,然后当地人用弹舌语嘟噜了一个词儿“ROCIA”。

蒙古人民虽然会喊麦和黑怕,但对弹舌语不是很精通,于是他们按照发音,编了一个适合蒙古人舌头的词“OROCCIA”。

而这个词比较符合蒙古人民的舌头,但对汉族人民的舌头并不友好,于是汉族人又对这个词进行了一次翻译,发现发音接近汉字的“罗斯”或是“罗刹”。

那为什么最终汉族人民选择了“罗刹”这个词呢?这就牵涉到翻译这门学问,请容我解释一下。

对汉语翻译学有研究的读者,都知道一件事儿,中国人在翻译学这方面,一向是看不起直接的音译的。

中国的翻译家讲究“信”“达”“雅”,这虽然是清朝翻译家严复先生总结出来的,但在他没总结之前,中国翻译界从古至今,也是一直这么干的。

“信”是指翻译外国话时,要能准确地表达原意,不能凭臆想胡乱篡改。

比如“压脉带”,这个词你就不能直接翻译成“压住脉搏的带子”,虽然听起来确实很像,而是要根据日语本意,至少翻译成“不要,停”。

“达”是指翻译外国话时,不要拘泥于原文形式,而要以通顺合理为主。

比如“压脉带”,在一段完整的对话中,你就不能简单翻译成“不要”,而要根据上下文,判断清楚究竟是“不要,停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每次出现验证,请不要使用无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