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测字天师 > 第六百六十章 兴建学宫

第六百六十章 兴建学宫

   第六百六十章 兴建学宫(1/2)

萧风默然,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跟刘彤解释,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跟任何人解释。

他曾说过在仙界中,日本与中国是宿敌,所以在现实中会影响大明国运。

可这样的说法,其实根本无法解释他对于扫平日本的执念,连嘉靖都对这根胡萝卜的味道不太满意。

萧风后世是东北人,后来他走出了东北,跑遍了整个中国。但他骨子里还是个东北人。

东北人对日本人的仇恨,是其他地方的人很难理解和明白的。

因为媒体宣传的问题,很多人只看见东北军不战而退,而看不见东北军在关里和日寇的连番血战。

三十万东北军,二十万退出东北。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群龙无首的东北军被化整为零,顶到了各个抗日前线上。

这二十万人,最后几乎伤亡殆尽,再也没能踏上回家的路。

留在东北的东北军,一部分与我党合作,成立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来成了东北抗联的班底,在白山黑水间与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浴血苦战。 𝙈.🆅𝙤𝔻🆃𝙬.𝓛𝙖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就是写给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而当时他们,确实除了血肉,一无所有。

萧风没赶上那个苦难的年代,但他从老人们的嘴里听说过,从书里读到过,从电影里上看到过,从万人坑里感受到过。

所以,当萧风看见倭寇在大明横行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无论如何,也要灭了日本。

不管他在和严党斗的时候,还是和萧芹斗的时候,包括现在和徐阶斗的时候,这个想法,他从没放弃过。

可是,这些事儿他没法告诉任何人,因为他们也无法感受到萧风那种刻骨铭心的仇恨。

所以萧风只能冲刘彤笑了笑:“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可恨的是,他们特别喜欢糟蹋粮食,想让中国百姓都饿死。”

刘彤愤怒了,皱着眉头,双拳紧握,浑身发抖,最后拿起一块大骨头狠狠地啃了一口,含含糊糊地咒骂。

“那就灭了他们!谁敢让老百姓没饭吃,那就该灭了他们!”

就在刘彤盘问萧风的时候,老三样也齐聚西苑精舍里,开小会分析萧风一辞到底的用意。

嘉靖要求两人畅所欲言:“你们和萧风都是很熟悉的,不要顾忌朕的想法,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现在萧风的心思,朕是越来越摸不透了,只好让你们一块想想了,他到底要干什么呀。”

陆炳和黄锦对视一眼,心里都是同一个念头:万岁慌了,他竟然慌了……

陆炳见嘉靖一直看着自己,知道躲是躲不过去了,也就实话实说了。

“万岁,臣觉得萧风是在水司惨败的重大打击之下,有些心灰意冷了。这种情绪人人都有,不足为奇。”

嘉靖皱眉道:“可朕并没有责怪他啊!是他自己非要担责的,而且朕还阻拦过他辞官了。”

陆炳想说说徐璠的事儿,但想了想,还是闭嘴了。别说对万岁了,对任何人的坦诚都要有限度,否则就是傻叉。

黄锦见嘉靖的目光转向自己,便也躬身笑道:“万岁,老奴觉得萧风此举,还是为了万岁着想的。”

嗯?嘉靖的目光看向黄锦,表示你要是这么说,那我可就不困了,展开说说。

“万岁,老奴猜想,萧风一定还是想要去打日本的。可他心里也清楚,以他现在的身份,带兵出征,不太合适。

所以他干脆辞官到底,到时可以以大明天师的身份,随队出征,这样就低调很多,万岁也不用为难了。”

嘉靖的目光猛地锐利了一下,吓得黄锦一哆嗦,但随即想起自己面前的不是别人,是自己的黄伴,瞬间又柔和了下来。

黄锦的话虽然说得无比迂回,但其实和上次徐阶冒险说的肺腑之言是一个意思,功高莫赏。

什么叫以现在的身份带兵出征不合适?不就是身份太高了吗?萧风显然也猜出了嘉靖的心思,所以才这么做吧。

功劳太大,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六百六十章 兴建学宫(2/2)

,男子能入学的尚且不多,却靡费钱粮,建女子学堂,岂不是本末倒置吗?”

群臣谁也不傻,立刻知道这是冲着萧风来的,徐党众人自然表示声援,萧党官员则怒不可遏。

妈的,萧大人都退出朝堂了,你们还不肯罢休,这是要趁热鞭尸吗?

礼部右侍郎杨继盛挺身而出:“徐舍人,此言差矣!此事当日已在朝堂辩论清楚了,万岁也恩准了。

如今你初入朝堂,骤然发难,意图推翻此政,你这明显是对萧大人有私怨,对人不对事了吧!” 𝓜.𝙫𝙤🅳𝙩𝙬.𝓛𝘼

徐璠一愣,心说这位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之前没听说过他有多横啊。他原来不是严党的吗,按理不是该投入我爹的怀抱了吗?

徐阶却深知杨继盛的为人,当年他虽名为严党,其实暗中和萧风关系极深,因此对杨继盛出头并不意外。

不过他兼着礼部尚书,自己的儿子和下属辩论,自己也不方便说太多,只是笑了笑道。

“杨侍郎,你这话不对了,女子学堂之事,本就是有争议的,徐璠就事论事,并非是与萧风的私怨。”

徐璠连连点头:“有理不怕讲,杨大人若能反驳下官,不妨说出道理来,不要学萧风,用大帽子压人啊。”

杨继盛大怒:“萧大人曾言,女子为大明半数人口,大明如今国坊建立,疆土扩张,急需人才,女子当然应该读书学手艺,才能为大明国运助力!”

徐璠笑道:“杨大人果然与萧风的口气一样,动辄就是大明国运。可杨大人却忘了一件事!

我并非说女子不该读书学习,而是应该排在男子之后。男子尚有大量人口不能读书,女子读书就是本末倒置!”

杨继盛怒道:“凭什么女子读书就该排在男子之后呢?这是什么道理?”

徐璠笑道:“请问杨大人,国坊也好,私坊也吧,各地用工用人,是男子的酬金高,还是女子的酬金高呢?”

杨继盛一愣,他是实诚君子,这种事儿上自然不会信口胡说,他看了看龚辉和潘璜,期待一个正确答案。

龚辉叹了口气:“女工酬金,不足男工半数。最高的是织坊,但也只到男工的七成。”

徐璠笑道:“杨大人,你说为何男女同样做工,男人就要比女人挣得多呢?”

杨继盛默然不语,徐璠也不逼问,自顾自地说下去。

“因为男人力气比女人大,男人能干的活儿比女人多,男人干的活儿比女人好。

一句话,男人是天生的手艺人,大部分跟着老师学学就能手艺精湛,甚至很多人都能无师自通……”

龚辉表示反对:“此言偏颇了,女人中也有很多手艺人的。她们的手艺同样精湛,只是不像男人那样广为人知罢了……”

徐璠笑道:“酒香不怕巷子深,若说原来不准女子抛头露面,女子展示手艺的机会不多,现在已经开放了呀!

这么开放的环境下,女子可以自由展示,为何各行各业的顶级手艺人,仍然是男人呢?

可见在学习手艺方面,女人天生就不如男人。既然如此,何必强求呢?

若是你有两个徒弟,一个聪慧过人,一点就透,一个痴涅呆傻,一窍不通。

你不好好教前一个成才,非要把后一个弄成才,事倍功半,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

龚辉没看过《士兵突击》,只能张口结舌,不知道此时应该大喊一声:因为这事儿有意义!

潘璜挺身而出:“徐舍人此言差矣。男人天生力气比女人大,这是对的。

但正因如此,男人即使不读书学手艺,也能为大明做很多事,例如当兵打仗,推拉扛端。

女子柔弱,体力不支,所以才更要读书识字学手艺,才能更好的帮助大明,难道不是这样吗?

好比一个木桶,上面的板子有长有短,要想让这木桶装更多的水,你是把短板补长呢,还是把长板变得更长呢?”

精彩呀,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