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风点点头:“师兄,老子说小国寡民最好,是指的天下太平之时,内无忧,外无患,自可清静无为。
但老子知道,若天下纷争,则小国寡民虽好而难存。就如太平之时,女子之美是好事,战乱之时,女子之美为祸殃。
当此时,小国联合也好,被吞并也罢,最终成为大国,这是必不可免的。
而为了让百姓在大国中也能过得好,老子才不得不在《道德经》中教导大国之君该如何治理国家。”
嘉靖缓缓点头:“小国寡民,虽好难存,这话说得有颇有玄机。不得不教导大国之君,听来却是无奈。”
萧风苦笑道:“万事之理,本就是相通的。就如蒙古草原,大明虽不愿与之纷争,却也一直纷争不断。
只有当大明将其纳入疆土,融为一体,才能共享和平。而大明的疆域也随之扩大,变成了更大的国。” 🅼.𝙑🄾𝘿🅃𝙒.𝙡𝙖
嘉靖诧异道:“怎么听你言外之意,国土变大,还不全是好事儿吗?难道这不是昌盛大明国运吗?”
萧风耐心解释道:“师兄,国运对你修道来说,自然是越多越好。可大明疆域变大,并不会让国运直接变多。”
嘉靖皱起眉头:“这却是为何?国大民多,国运自然昌盛啊!”
萧风举了个例子:“万岁,伊王、徽王作恶多端,让封地百姓水深火热,怨气冲天,这地方是让国运变多呢,还是变少呢?”
这个道理嘉靖自然明白,否则他也不会那么痛快地干掉这两个亲戚了。
“阴阳相冲相抵,怨气重自然是国运变少。”
萧风点头道:“由此可见,要想国运昌盛,疆域大只是一个条件罢了。
还需要在这疆域之内调理阴阳,使其兴盛之气多,冤曲之气少。阳气多而阴气少。
当阳气多到一定程度时,师兄自然就可以飞升了。”
嘉靖并不是随便被人忽悠的,他也是很善于独立思考的,当下提出自己的质疑。
“道家讲究阴阳调和,方为正道。为何国运越强,阳气越多,朕就可以飞升了呢?”
萧风笑了笑:“师兄,蛊神说过一句话,其实是对的。人要成仙飞升,靠的是吸收天地灵气。
但它说人吸了天地灵气飞升,就会亏欠天地之气,导致天下大灾,这却是错的。
因为人本就属于天地自然,天地不予,人岂有强夺之能?老子说顺其自然,道法天地,才是正解。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可见天地与万物本为一体。
所以天地灵气无处不在,国运也是灵气的一部分。天地灵气并非固定之物,而是如月有圆缺,变化不定。
其实所谓修道飞升,就是想办法增加天地灵气。而这增加出来的灵气,天地自然会授予作养之人。
作养之人得此灵气,自然就可以飞升了。这就是修道飞升的原理之一。
既然是国运,作养灵气之人自然属于一国之君,所以老君才会让师兄以国运修道飞升啊。”
嘉靖听得目眩神驰,但他生性多疑,内心深处仍有一个小人在大喊大叫:真的吗?不会是骗我的吧!
“国运当归天子,按师弟所说,这世间能得道飞升之人,岂非只有皇帝才有机会了?”
萧风摇头道:“这却不是。刚才我说这是修道飞升的原理之一,却不是全部。
大道万千,殊途同归,修道飞升之路,皇帝有皇帝的好处,却也有皇帝的难处。”
嘉靖瞪大眼睛,表示朕在等着呢,很急,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动起来吧。
萧风正色道:“师兄,古往今来,得道成仙的传说中,都是行善积德之人,可有大奸大恶之徒?”
嘉靖摇摇头,此时《封神演义》这本书还没写出来呢,人们一直以来都笃信好人才能成仙。
萧风点点头:“普通人虽然不能像皇帝一样,作养一国气运为己用,但他们仍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作养气运。
他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积德行善,例如修桥补路,赈济灾民,除暴安良,扶危济困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六百五十章 西苑论道(2/2)
平衡;人间之道,却是将不足之物拿给富余之物,变得更不平衡。
这是老子提醒人们,要克制贪欲,不要让穷人被掠夺过甚,让财富过于集中,朝廷就会有危险。”
萧风点点头:“可这话对于皇帝来说,还有另一层意思,师兄可知?”
果然来了!嘉靖坐直了身子,打起精神来。实话实说,他和萧风没事就扯扯淡,论论道,也是一大乐趣。
但像论到今天这么深入,互动这么激烈,情绪这么高潮,喊声如此响亮的,却还是第一次!
“师兄所说的不错,老子深知,人之道是逆天而行的,财富会不断的从不足的穷人身上,转到有余的富人手中。
而且不单是财富,还有权利,也是如此。钱权自古不分家,以钱谋权,以权谋钱,历来如此。
而这天下最大的有余之人,就是皇帝。皇帝拥有天下最多的财富,最大的权利。 𝙈.𝕍𝙤🄳𝕋🅆.𝕃𝔸
比起皇帝这个‘有余’来,天下人皆为‘不足’,师兄,你说对不对?”
嘉靖点点头,自然是如此的,天下再有钱的人,能比皇帝钱财多吗?再有权的人,能比皇帝权利大吗?
真有这样的人,那也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被皇帝损掉之后补给自己了!抄家谁不会呀!
“可师兄有没有想过,既然天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为何人之道却能逆天而行呢?
人本来就包含在天地之内,天之道乃是大道,人之道本来就是小道,为何小道能逆大道而行呢?”
嗯?嘉靖再次亚麻呆住了,就像刚才那个‘小国寡民’,与‘治大国若烹小鲜’一样。
朕把《道德经》倒背如流,古往今来的大家们给《道德经》做的注解也几乎都看过,怎么这个问题就没人提出来过呢?
“这……这却不知,师弟莫非也从仙界之中看过什么解释吗?”
萧风深吸一口气:“师兄,其实人之道乃是小道,天知道乃为大道,小道不可能逆大道而行。
所以人之道和天之道是一样的,都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是一阳一阴,一明一暗而已。”
嘉靖双拳紧握,眼睛瞪得像铜铃,连连点头。一旁的黄锦也对扒灰失去了兴趣,专心的侧耳倾听。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里说的损补是阳,补的是灵气;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这里说的损补是阴,补的是财富和权力。
其实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人之道看起来是与天之道反向的,其实灵气的流动方向,却永远是一致的。”
嘉靖愣住了,萧风所说的话,他从没听别人这样说过,可仔细想想,却是合情合理,无可辩驳。
中国古语中就有“吃亏是福”的说法,也有很多“散财得福”的传说。
这么想起来,和萧风的说法完全一致,人们以为人之道与天之道不同,其实只是人们看见的东西不同罢了。
人们看不见天之道中气运的流动,只能看见人眼可见的财富和权力,却不知财富和权力流动方向,和气运是完全相反的!
你损了别人的财富和权力补了自己,其实同时也是损了自己的气运和灵气去补了别人。
所以那些不择手段获得财富和权力的人,最后不但不能飞升,甚至连善果都很难得到。
说到底,萧风一句话就说清了,胳膊再粗拧不过大腿去,人之道凭什么能比天之道更大呢?
嘉靖颓然坐倒,可怜巴巴的看着萧风,就像一下子失去了精气神一样,这个打击甚至比刚才他听到两个儿子要兄弟相残还要大一些。
“师弟啊,我明白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要修道成仙,看来是要舍弃皇位了。
你费心帮我筹划一下,尽快将皇位传给裕王吧,你我师兄弟专心修道,早日飞升。”
嘉靖的语音颤抖,神色颓唐,甚至连黄锦都有一瞬间,觉得嘉靖是真心实意的在向萧风请求帮助。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