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测字天师 > 第六百二十三章 名将仇鸾

第六百二十三章 名将仇鸾

   第六百二十三章 名将仇鸾(1/2)

这十万人马的确在返程的路上就收到了朝廷飞马送来的紧急命令。

原本将军心存疑虑,带兵走得磨磨蹭蹭的。因为虽然内阁告诉他,只要萧风给他的命令不是与造反有关的,就都可听从。

但他也知道内阁派自己来的两大目的,一是援救南京城,二是盯着萧风,以防万一。

第一个目的已经失效了,他赶到南京城时,看见明军正在打扫战场,城内百姓都在张灯结彩,欢庆胜利。

但第二个目的还没有失效啊,而且还被萧风一语道破,让他不但尴尬,而且心惊胆战。

他本以为萧风会一怒之下报复自己,把自己和这十万人马派到沿海去打下一波倭寇,光明正大地消耗这支军队。

但没想到萧风却让他原路返回,去援助宣大防线。这虽然跟造反没啥关系,但他心里还是没底。

结果刚走到山东地界,朝廷飞马传旨,让他带兵火速北归,去支援宣大防线。 🄼.𝕍🅾𝔻𝙏𝕎.𝙇𝔸

将军大惊,立刻命令军队以二点五倍速快进,谁再敢磨磨蹭蹭的,军法从事!

此时在朝堂之上,丁汝夔正在指着兵科给事中的鼻子破口大骂,兵科给事中垂头丧气,一声都不敢出。

嘉靖也面沉似水,时不时地睁开眼睛看看徐阶。徐阶思来想去,觉得自己一直沉默也不是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开口。

“丁大人,事已至此,发怒也是无用。

此事当日大家也是经过充分讨论,集体决策的,并不是哪个人的主意。大家都是为了朝廷着想。

好在宣大一线传回来的消息尚好,仇鸾总督不但妥善安排了来投靠的蒙古人,也把防线构筑得很是坚固。”

丁汝夔冷笑道“徐首辅此时夸奖仇鸾把防线构筑得坚固了。当日不是还曾授意廉政院去查宣大城防修缮工程之事吗?”

徐阶老脸一红“岂有此事?那是御史提出来的,老夫只是代表内阁,给廉政院下的政令而已。再说了,最后不也没查吗?”

丁汝夔不依不饶“那城防工程是天赐营造主营的,当初为何要查此事,大家心知肚明。

至于最后没查,那还不是万岁英明,说边将修城,也是分内中事。让户部和兵部核查预算就行了。

廉政院也不能什么都查,否则弄得人人心惊胆战,该干的事儿也没人敢干了,徐首辅才作罢的吧。”

徐阶心说话虽然是万岁说的,但这压根就是萧风的话,当谁不知道呢?

但此时他身处弱势,自然不敢掰扯这事儿,只是微笑不语,以示大度。

听着众人吵嚷半天,嘉靖终于开口了。

“胡宗宪的大捷折子已经到了,内阁和兵部议一议,论功拟赏吧。

眼下江南大捷,最关键的就是宣大防线,大家不可争吵离心,当勠力同心,共守国运。

萧风远在江南,鞭长莫及,朝廷收回北方兵权并无不当。然萧风对两处防线知之甚深,仍可按萧风的部署行事。”

这就是嘉靖出面,为上次的集体决策开脱了一下,总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让内阁来背。

而且实话实说,徐阶的考虑,绝对是一个合格的首辅应该有的,这一点不但嘉靖清楚,萧风也清楚。

所以萧风对朝廷的举动,与其说是愤怒,还不如说是无奈。

徐阶的思想有局限性,可他仍然是这个时段最适合的首辅人选。若是高拱或张居正上去,目前未必能做得更好。

何况,萧风很清楚,这个首辅是不能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只要有人为难他,嘉靖就仍然会支持他。

任何一个权臣,当朝堂中已经没有对手可以匹敌的时候,皇帝就不得不亲自下场,当他的对手了。

只要宣大防线不失,这件事儿就翻篇儿过去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萧风和嘉靖之间都会当这件事儿没发生过。

就像陆炳,一直都当禁军血洗梅龙镇的那个晚上,没有人专门寻找救治自己这件事,从没发生过一样。

可其实此时宣大防线上,仇鸾并不像朝堂众人想象的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六百二十三章 名将仇鸾(2/2)

有一处边城被攻破了,敌人控制了城墙,向下冲锋,企图打开城门。

但仇鸾当年刚到宣大时的保命绝招还在。眼看城头守不住了,士兵们推下巨石,将城门从里面堵得严严实实,变成了一座石门。

从墙头冲进来的蒙古人气急败坏,他们想靠人把巨石搬开,却根本就做不到。外面的攻城槌把城门都快撞烂了,但后面的巨石却撞不动。

攻进来的蒙古人四处寻找马匹,如果有马匹,将巨石套上绳索,几十匹马一起发力,就能将巨石拖动。

可问题是,人能从城墙上杀进来,马却不可能。再神奇的宝马,也没法从城墙上爬进来,所以他们只能想办法抢明军的马。

他们并没有等很久,林彤就带着骑兵冲入了边城,纵横来去,冲杀着没有马的敌军。

失去了马匹的蒙古骑兵,就像断了腿一样,战斗力大减,而且能从城墙杀进来的敌军毕竟是少数,扛不住上万骑兵的冲杀。 🄼.𝕍𝙊🄳𝓣🅆.🅻🅰

随着明军的步兵涌上城头,边城失而复得。这样的争夺,在众多边城中,反复上演着。

随着宣大防线越来越吃紧,朝堂中的氛围也越来越紧张。丁汝夔几次要求向宣大增兵,嘉靖和内阁都不吭声。

这不是他们不关心宣大一线,实在是无兵可增了。派去增援江南的十万大军里,就有京城派出去的两万军队。

此时京城守军已经只有不到三万人了,再派兵出去,京城就没人了。万一真的发生意外,京城怎么办?

山海关内外的守军也调走了几万人,不能再调了。其他地方的兵马,远水救不了近渴。

现在只能希望那被调走的十万人,快马加鞭,挑战极限了!

关外,大队人马正在进入草原,但走得却并不是很急,只是流星探马来回奔跑,递送消息。

塔克世跟在李成梁的身边,手里摩挲着火枪,跃跃欲试。

“大人,既然探马报知宣大一线已经打得很激烈了,我们为何还不火速进兵援救呢?”

李成梁摇头道“塔克世,你这样打仗,只能打小仗,是打不赢大仗的。

宣大防线何等坚固,萧大人又早就算到漠北蒙古会出兵攻打,岂会不做足准备?

宣大防线再危险,也是守城之战,不会溃败的。可我们冲上去,是要和蒙古骑兵对冲,和罗刹火枪对轰的!

咱们被朝廷调走了人马,现在剩下的只有三万骑兵,火枪不过千条,这个时候冲过去,肯定是全军覆没。

我们得等到双方都要打不动的时候,忽然冲锋,内外夹击,才能摧枯拉朽,一举成功。”

塔克世敬畏的看了李成梁一眼,不敢再说什么。

但李成梁也确实误判了一件事儿,宣大防线被调走的两万多人确实影响很大。

老弱残兵也是兵,尤其越打到后面,人手就越重要,漫长的宣大防线上,已经很难保证每处城防都有人了。

好在各城之间的通道是畅通的,林彤带着一个万人骑兵队,像旋风一样在各个边城之间穿梭,哪里缺人补哪里。

就像螺旋桨,明明有很大的空隙,但一旦快速地旋转起来,空隙也就消失了。

坚持到第七天的时候,空隙越来越多,就像螺旋桨被崩掉了了个扇叶,林彤的骑兵队已经快补不过来了。

第十天,宣大保卫战最艰难的一天终于来临了。城墙之上,成千上万的蒙古兵和明军厮杀着,

林彤身中两刀一枪,剩了半条命被亲兵抢下来,送回了大同城。机动补位的骑兵队失去了领袖,螺旋桨上的残破扇叶停止了旋转。

仇鸾面如土色,看着浑身是血的林彤,脑子里只有两个字完了。

骑兵们看着仇鸾,等着他下命令,仇鸾张惶的指着林彤的副将“你,你来带队!”

“他不行!他经验不够,虽然勇敢,但看不清整个战场形势,不知道该把骑兵往哪儿领!”<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