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和大明在江南激战数日后,罗刹人的耐心终于得到了回报。
江南战事胶着,倭寇步步紧逼的消息不断地传到朝中,而萧风预测的宣大一线战事毫无动静,很多文臣都坐不住了。
他们激烈地指责萧风太过优柔寡断,导致江南战事不能取胜,其中以兵部给事中的言辞最为激烈。
“倭寇战力非凡,当年几十个倭寇就曾经打败过几千人的士兵,一直打到南京城下。
如今三十万倭寇登陆,萧风仅以五十万兵力迎敌,这岂不是狂妄自大吗?
他是意图建立不世功勋,故意不肯调动宣大及关外军队相助,想把功劳全都记在江南,记在他和胡宗宪的头上。
可这般不顾大局,万一倭寇胜利了,江浙之地落入倭寇之手,大明岂不沦陷半壁江山?”
丁汝夔不乐意了“你怎么如此口无遮拦?萧大人亲临前线,与倭寇作战,难道他不比你清楚倭寇的凶残?
戚继光和俞大猷训练新军,其战力远非当年的卫所兵可比。入世观和国坊如今日夜赶工,武器弹药。
萧大人说过,倭寇准备了很久,刚一上来势头凶猛是正常的。过几天后我们的主场优势就该显现出来了!” 𝙢.𝓥𝕆𝔻𝓣𝓦.𝙇𝔸
兵部给事中冷笑道“戚继光和俞大猷,这都是萧风的人。胡宗宪、徐渭,包括在海上未归的水师。
汪直、徐海、唐顺之,哪个不是萧风的人?就连他调动的苗疆兵马和山东兵马,也都是他根基深厚之处。
这一战若胜了,萧风一党的主要官员,人人都有大功,都要升官!到时整个朝廷都是萧风的了!
若真能胜,我们也认了。可他这是冒险!宣大一线、山海关及关外之地,他的根基尚浅,所以不肯调兵使用,担心分功!”
丁汝夔怒道“宣大总督是仇鸾,宁锦一线是李成梁,山海关如今是杨照,这些人也都与萧大人并肩作战过,何谈根基尚浅?”
兵部给事中笑道“须知朋友也是有深浅的。仇总督忠于万岁,李成梁和杨照与萧风不过数面之缘。
最重要的是,北方军队下面的官兵都与萧风不熟,而俞大猷和戚继光掌控的部队,却大都是他们自己训练出来的!”
丁汝夔喝道“萧大人说过,宣大和关外的军队不动,是为了防范漠北蒙古和罗刹人有异动!”
兵部给事中冷笑道“如今草原上的蒙古人都已归顺大明,且一盘散沙,岂敢造反?
漠北蒙古距离遥远,兵力不多,就算有异动能威胁得了宣大防线吗?至于说罗刹国,更是无稽之谈!
罗刹国与大明距离遥远,唯一离得近的地方,还有辽西道外的大山阻隔。双方从未有过战争,这不是杞人忧天,就是危言耸听!”
丁汝夔大怒“你小小兵科给事中,岂敢妄议战局,扰乱视听?是谁指使你的?”
徐阶微微咳了一声“丁大人,兵科给事中官职虽小,乃是言官,他身在兵科,讨论战局也谈不上妄议。
老夫相信萧大人绝无异心,但也担心萧大人会不会百密一疏,低估了倭寇这次的战力和决心。
萧大人之前说得太过决绝,也许此时碍于面子,无法转圜,我们是不是该帮萧大人找个台阶下呢?
如今北方毫无动静,大批人马囤积于此,而让萧大人只能以目前江南的几十万人马抵抗倭寇大军。
万一有个什么闪失,不但萧大人难辞其罪,大明半壁江山糜烂,更加可怕。因此于情于理,我们都不能坐等,也该群策群力啊。”
这番话说得就十分中听了。自从萧风逼着徐阶捐了十万两银子,帮他稳住了首辅之位后,徐阶对萧风的态度确实有很大的转变。
他虽然仍然防着萧风,但对萧风已经很少主动发起攻击,上次讨论赋税改革之事,他不肯出头,就已经比较明确了。
但他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若是萧风此时在江南已经取得大胜,那么这些担心自然都不存在了。
可此时南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六百二十章 大变活人(2/2)
变色,却见仇鸾镇定自若,毫不惊慌。
那将军点完三万人,迟疑地看了看眼前的方阵,总觉得自己今天的眼神有点问题,这个人群感觉比三万人要苗条一些。
作为带过兵的将军,这点直觉他还是有的。但直觉归直觉,毕竟不能肯定。何况三万人可不是三千人。
如果三千人少了不到一千,任何一个带过兵的一眼就能看出来。但三万人少了不到一万,其实是很难看出来的。
俗话说,人过千,看不到边,人过万,看不到沿。
钱也一样,给你一堆钱,一千万和两千万你一眼就能看出多少来,但一个亿和两个亿你就未必能看出来了。
调兵的将军带着疑虑离开了,林彤大为吃惊,不知道仇总督这魔术是怎么变的,这是真大变活人啊。 🄼.🅅𝙤🅳𝕋𝙒.𝙇🄰
仇鸾脸色也很凝重,拉着林彤回了房间,猛灌了一壶酒下去,满足地擦擦嘴,这才缓缓叹了口气。
“林老弟,你是萧兄测字帮我选定的大同总兵,我不瞒你,这次我是冒险少给了兵马,但愿干的是对的。”
林彤自然也知道,因为这些人就是他找来的,打死也没有三万人,他忧心忡忡的答道。
“大人,圣旨里要三万人,你只给了两万出头的老弱残兵,万一被人发现,这可是大罪呀。”
仇鸾看看左右无人,垮着脸说道“我有什么办法?萧风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不能减少驻军。我肯定是信他的呀!
何况真把好兵给出去,万一打起仗来,咱俩怎么办?
放心吧,这兵在路上就会跟别的兵汇合,到时候就更不容易发现少人了。”
林彤狐疑地问“究竟是什么情况啊?为何两万多人点出了三万人呢?”
仇鸾又给自己倒了杯酒,苦笑道“一看林老弟你就是老实人。为将带兵者,哪有不吃空饷的?尤其是咱们这些当过总兵的。
总兵麾下几万人马,少上万八千的,朝廷怎么会知道呢?这少的人,可照样是要朝廷发饷银的。
这些饷银去了哪里?当然是落入了总兵的腰包,然后再由总兵拿出来,分给下级军官,打点朝中大佬们。”
林彤默然,他倒不是不知道吃空饷这些事儿,只是他确实没有干过,因为他觉得太危险了。
“大人,吃空饷这种事儿,虽然我没吃过,但也略知一二。
只是这样太危险了吧,先不说被发现,就是等打起仗来,人手不足,怎么办呢?”
仇鸾摇头道“比如你有五万兵额,其实只有四万二。要打什么样的仗,才能用足这四万二呢?
其实大部分的总兵,平时打的仗不过就是剿个匪,打个白莲教什么的,哪里用得了那么多人?
就算是边塞城防,有几次是因为人打光了丢了城池的?还不是因为先打败了,人都跑散了吗?
老弟,你用四万二打不赢的仗,给你五万人你也一样打不赢!
真有本事的,不差那八千人。没有本事的,再给你多一万也没用。
真打到需要以那点空额决胜负的仗,那绝对是两个名将之间的对决了,比如戚继光对俞大猷。”
林彤吃惊地看着仇鸾,想不到这厮作为一个军人之耻,酒色之徒,居然还有这样一番见地。
仇鸾说的虽都是歪理,但却只有内行人才知道这话的深意,并不像听起来那么荒唐。
“总督大人,可是后来朝廷察觉了吃空饷愈演愈烈,曾经多次派御史下来监察过的呀,你是如何过关的呢?”
仇鸾已经有了几分醉意,大概今天这事儿他确实很后怕,一个劲地喝酒。
“不光是我,天底下吃空饷的都是那几下子。御史也是人,是人就有办法对付。
大部分御史收了钱,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