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了腊月,燕京的气温在达到整个冬天的最低点。此时在米国征战颁奖季已经一个月的《霸王别姬》剧组传来了好消息,在刚刚结束的第51届米国电影电视金球奖上,国产电影《霸王别姬》勇夺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项。
消息传回国内,电影界一片沸腾,民众欢欣鼓舞。
这些年国内的资讯传播已经不像八十年代初期那么闭塞,尤其是在很多媒体的刻意宣传之下,很多老百姓对于外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事情都有所了解。
相比欧洲三大电影节,金球奖在国内的名声不算太大,但大家知道一点,那就是这个奖项在米国是跟奥斯卡金像奖齐名的奖项。 𝕄.𝙫🅾𝔻🆃𝙬.𝙇𝙖
九十年代,苏联解体,米国就是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于很多国人来说,奥斯卡金像奖是比欧洲三大电影节更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奖项。
整个一月的下旬,国内的媒体报道几乎被《霸王别姬》获得金球奖的消息刷屏了。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媒体和老百姓讨论起了《霸王别姬》是否能够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件事,让《霸王别姬》的热度居高不下。
距离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名单公布还有半個月,距离颁奖典礼则还有接近两个月,漫天的赞美和议论包围着《霸王别姬》以及和这部电影相关的所有人事物。
连带着《霸王别姬》的也再一次掀起了销售热潮,库存几乎是以每天两三万册的销量在减少。
这种情况不仅是在国内,在国外很多国家也一样。
在文化影响力这方面,米国确实是独霸全球的存在,尤其是在九十年代这个时间点。
小年前,林为民终于完成了《南海十三郎》的创作。
这部自八月动念,九月动笔,直到现在才完成。
基本以电影故事为蓝本,但时代背景的元素更加突出,细节处理也极为生动,这与林为民前期详实的资料搜集脱不开关系。
完稿后,林为民便交给了《当代》编辑部。
自从93年上半年发完了京扶的《八里情仇》之后,《当代》这半年有些沉寂,一直没有刊发什么叫得响的、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导致销量有些萎靡。
林为民的新作品完稿,交给了他们,这立时让气氛有些低落的编辑部振奋了起来,争相传阅。
看完稿子,所有人的第一感觉是,似曾相识。
不用沟通,大家也极为默契的想到了林为民的代表作之《霸王别姬》。
这两部在题材和剧情走向,包括人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643章 藏锋(2/2)
,我认为两者不分伯仲。《霸王别姬》的优点在'意气'二字,为民写这部的时候不过二十出头。年轻人,天资纵横,肆意挥洒,程蝶衣这个角色充分展现了这种天分,可谓妙到毫巅。”
他的点评极为精准,几位同事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至于《南海十三郎》..”
章仲锷推了推眼镜,继续道:“都说十二年是一轮,也是一纪,为民的成长也是肉眼可见的,天分依旧耀眼,但让人更难忘的是他下笔的老辣和力道,相同的题材、相同的人物属性,但江誉鏐这个人物却写出了与程蝶衣完全不同的味道。” 𝕄.𝙑𝙤🄳🅃𝙬.𝙡𝓐
“程蝶衣的痴,有些一味集中于个体的命运,但江誉鏐的痴却完美的将个人的命运与家国荣辱融合到了一起,可歌可泣,荡气回肠!”
文学评论不在长篇大论,而在于精准,章仲锷的评价便是如此,听完了他对《南海十三郎》的评价,办公室里两个小编辑忍不住鼓起了掌。
姚淑芝却说道:“你们可别被这个老狐狸给忽悠了,他说了半天,也没说谁好谁赖啊?”
众人这才恍然,好像还真是这样。
章仲锷摇了摇头,苦笑道:“你啊,记性还真是好。”
“好吧,我觉得《南海十三郎》略胜一筹,为民毕竟是成长了。”
他说完之后,佟钟贵也附和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看《南海十三郎》有些跳脱了编辑的视角,而是站在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我觉得林老师在这部中所展现的创作技法和思维大巧不工,完全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
“呦呦呦!真不愧是你师父的好徒弟,这马屁拍的,可惜啊,人不在!”姚淑芝调侃道。
佟钟贵脸上露出几分羞赧,“我这都是实话。”
“别听她瞎说,小佟你讲的很好,为民在这次的创作中有一种删繁就简、洗尽铅华之感。”
贺启智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办公室门口,对佟钟贵发出了声援。
他说着话,走进了办公室,笑道:“一进来就听你们在讨论为民这部,怎么样?除了小佟这个看法,大家的感受都可以说来听听,讨论嘛,互证有无。”
邹昌义说道:“其实我更喜欢《霸王别姬》,《南海十三郎》不是不好,但我觉得为民可能是成熟了,在创作上少了以前那股无法无天的劲儿,不够过瘾!”
“说到底还是少年意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