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阮青鹰和阮青灵的这种焦虑和困惑非常容易理解。
就像是女频里的替身文学一样,谁他妈愿意做别人的替身?
而且这种南猴国被动「大夏化」的感觉,这几年是越来越强了,不单单体现在了照搬大夏的国家政策和发展策略上。
但凡是去南猴国旅游过的人,就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
那就是无论是街上的饭店、杂货店,还是在酒店里面,电视机里播放的大多数大夏的经典影视剧。
比如《射雕英雄传》、《还珠格格》、《西游记》等等。
特别是《西游记》,南猴国那边几乎每年暑假都要重播,比大夏国重播的次数都多。
在南猴国街头跟人聊天,会发现他们对本国的情况不一定都了解,但对《西游记》等神剧的剧情倒背如流。
这种文化现象不是这几年才兴起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像《水浒传》、《封神榜》等电视剧,同样是南猴国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 𝙢.🆅𝙤𝓓𝙩𝙒.𝓛𝙖
南猴国电视台和视频网站首页播放内容有一半是国产影视剧。
尤其是宫斗剧,在南猴国非常受欢迎。
就连阮青灵和阮青鹰都是看大夏电视剧长大的。
很多任的南猴国帝主都企图改变这种现象,想让南猴本土文化代替大夏文化,但全部以失败告终。
原因也很简单,南猴本土的文化着实有点儿辣眼睛,不如大夏文化赏心悦目。
而南猴人为了表达对心目中最爱的大夏神剧的喜爱,已经不仅仅是多看几遍了。
他们采取了最高规格的致敬方式——翻拍!!!
在南猴国的视频网站,电视台上,已经有很多翻拍的《神雕侠侣》、《笑傲江湖》、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每次出现验证,请不要使用无痕模式!
第2346章 去大夏化(2/2)
和性有很大关系。
从秦朝开始,南猴国的中北部其实一直都是大夏的直属领土。
从那个时候开始,南猴的政治、经济就已经开始大夏化了。
文化上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文娱节目之外,南猴国内还引用了大夏的二十四节气、中医、汉服等等,衣食住行样样都向大夏看齐。 𝕄.𝙑𝓞𝔻𝙏𝓦.🄻𝓐
汉字还一直是南猴国的官方文字。
文书、公告乃至钱币制造,都用的是汉字。
儒家文化也在南猴国影响深远。
公元1070年,当时的南猴皇帝修建了文庙,供奉周公、孔子和七十二圣贤。
关二爷在南猴也是被顶礼膜拜的存在。
关二爷在南猴国的庙也被称为「男人庙」,可见其有多么被重视。
类似的还有科举制。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南猴国废除科举制是在1919年,比大夏还晚了20多年。
在对霸国战争时期,大夏还不遗余力的帮助南猴,出钱出力出人。
正常思维下,很多人应该会觉得,南猴国应该是大夏的铁哥们,应该非常喜欢大夏。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南猴从大夏借鉴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了,甚至于没了大夏,他们连路都不会走了。
这让南猴人感觉到了害怕和厌恶。
南猴对大夏的态度很拧巴,一边当成老师大力推崇,
一边又想极力摆脱大夏的影响,非常纠结。
阮青鹰在上学时期就钻研过本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拧巴的态度,总结下来就一句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每次出现验证,请不要使用无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