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快穿:路人甲女配只想长命百岁 > 第177章 首辅大人名流千古50

第177章 首辅大人名流千古50

   第177章 首辅大人名流千古50(1/2)

朱厚照似乎觉得自己的这个决定很好,摩拳擦掌的模样,已经在计划可行性了。

张倾并不给他泼凉水,少年人想法多些很正常。

“太子想好了怎么做了吗?”

等到太子的心思过去后,张倾才开口问道。

一说这个,太子的眼睛里又全是色彩。

“茶叶,瓷器,糖,丝绸,银钱,全部只给十分之一,余下的就用香皂和无烟煤弥补,最多给点纱线。”

朱厚照咂吧了一下嘴,十分开心,“无烟煤两百文一个,香皂一两银子一块呢。”

张倾见他把规则用的明明白白的,“那若是有人不要该如何?”

朱厚照脸上顿时就变了,沉声道: m.✬vodt✩w✯.❁❈la

“祖宗规矩,赐给你东西是恩德,还想挑三拣四的,成何体统。”

他这句话,就把要挑刺儿的文官的嘴一并给封住了。

唐寅不赞同的开口道:

“殿下,朝贡不能光看这些蝇头小利的,我泱泱大国的气度不能丢失。”

唐寅见太子和张倾不说话,于是就继续开口道:

“自立国以来,朝贡就是我们对外展示实力的唯一机会,让那些蛮夷治国臣服和感受朝廷态度,‘礼之用,和为贵’的态度!”

唐寅侃侃而谈,越说越激动。

“朝贡是一种手段,一种教化万方的手段,一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手段!万不可胡来啊!”

“唐大人所言有理,正如此,我们就更要多了解一些藩国的情况,知己知彼嘛!”

太子嘴角挂着笑微微颔首。

唐寅隐隐有些自得,他觉得自己说服了太子,心中有着十分的成就感

张倾和太子又坐在一起,开始翻阅书籍。

尤其是成祖时期的永乐大典,还有当初的郑和的航海日记,细细的查找翻阅。

> “佛郎机的特产竟然是猫眼儿石,祖母绿也是石头,玉米好吃吗?铁铜这么多呢?”

“哎呦,倭寇境内竟然有好几座银山?铜矿这次多来点。”

“爪哇目前是朝廷的地盘,竟然有金矿,倾哥儿。。。。”

朱厚照本来高亢的声音压的极低,凑在张倾的耳边,呼吸打在她的脖子和耳畔。

张倾不用看,就能感受到他灼灼的目光,微微点头。

朱厚照就默契的把爪哇的小薄册子收入袖子。

接着就又听到朱厚照咋咋呼呼的声音。

“吕宋已经有那么多金子了,上次朝贡竟然还嫌弃父皇赏赐的少了,硬是上折子要了三次赏赐才满意。”

“哎呦,老和尚骗我啊,他说他们国家最有名的就是佛法了,这不是还有香料,黄铜,珠宝。。。”

每说到一个国家,朱厚照语气就从惊疑不定,变成咬牙切齿。

空荡的屋子里,全是他一人的絮絮叨叨。

张倾正在书写关于挖煤的规范和条例,无烟煤一出,终究是包裹不住的。

地大物博的中原,煤矿定然会到处开花的。

这些资源,必须如同盐一般,掌握在朝廷手中,才能把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降到最低。

————————————————

今年的冬日格外寒冷,所有人都把最厚的棉袄衣衫穿在身上。

张倾这几日身体不适,加上连日的大雪,朱氏就让朱诚去詹事府告假了。

太子最近也很忙


   第177章 首辅大人名流千古50(2/2)

,他成日里同礼部官员打交道,熟悉朝贡的规矩和礼仪。

坚决贯彻知己知彼。

朱诚被张倾派出去负责去西山管理煤矿的事情去了。

从挖矿,到制作,必须严格按着要求来,如果中间出了任何问题,宁可停工,也要把事情解决利落。

这种事情很适合朱诚这种憨厚认死理儿的人去做。

张倾其实并没有觉得身体难受,但朱氏觉得张倾苍白的脸就是失血过多引起的。

各种汤汤水水的都没间断过。

“闺女,你胸口可有什么变化?”朱氏胖脸带着红晕。 m.v✸o✡dt✭❃❊w.la

张倾抬手在胸口摸了一下,“略微有些涨,并无大碍。”

朱氏见闺女如此粗鲁的动作,眼睛瞪的老大,想要教训,却不知如何开口。

最后转身离开了,眼中的泪花在白雪的映照下,微微反出点点光芒。

张倾已经习惯了,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妇人来说,朱氏的心里承受能力已经非常强悍了。

她是一个合格的,坚强的母亲。

。。。。。。

京城白雪皑皑,但分外热闹,街上的行人也多种多样。

天气虽热寒冷,也挡不住京城的百姓看热闹的心思。

但凡家中有厚衣服的,都穿在身上,走出家门,四处转转。

朝贡年年有,大朝贡三年才一回呢!

茶楼最是人最多的地儿。

“哎,听说了吗?这次除了佛郎机的黄毛鬼,竟然还有黑的和炭一样的人喂。。。”

“没见识了吧!在盛唐,那叫昆仑奴!”

“今个儿有几个回回人,打对面过来,我没来得及闪开,您猜怎么着?”  

“能怎么着?”众人调笑问道。

“哎呦呦,熏的我差点没闭过气儿去!”

茶楼里的人顿时都笑了起来了,有夸张的差点笑岔气儿去。

。。。。。。

“要说损,还得是京城老百姓啊!”

已经在国子监读书的杨从坚端起热茶抿了口。

徐三思看着楼下人声鼎沸的大厅,目光看向唐寅,暧昧道:

“听说高丽使臣这次带了好些高丽美人儿?”

唐寅看了一眼正伸长脖子,听着楼下对话的太子,给了徐三思一个彼此才懂的眼神。

正这个时候,楼下喧哗顿起。

“据说,大明文风昌盛,小爷的对子在对面的醉仙楼挂了七八天了,竟然无人能破!”

一个穿着蒙古服侍的男子推门入大厅.嗓音洪亮的压过了喧闹!

他二十几岁的年纪,典型的草原长相,身形高大壮硕,十分粗犷的模样。

旁边还有一个大约八九岁的男孩,虎头虎脑很是机灵。

此话一出,鼎沸的一楼瞬间安静,有知情的小声道:

“蒙古国使团到京城那天挂上去的,直到现在也没人解出来。”

“咱大明的读书人都哪儿去了,平日有个什么风吹草动的可都有他们。”

“快别说了,国子监的好几个学生在里面研究好些天了。”

“真那么难?”

“何止呢,倭国弄了一个围棋的残局,到现在也无人能破!”

“高丽国,弄了十多个美人儿,让人临摹,要神韵俱佳才行。”

“回回人,出了一道算学题,把那些学子的脑门儿都弄秃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