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二
前线战事还未平息,两国仍在激烈交战之中,每日都有死伤之数传回,薛忱的这一纸控诉传回朝中,顿时便引起一片哗然。
更要命的是,也不知到底是谁走漏了风声,这消息不仅在朝中官员之中传开,很快也在京中百姓中传开。
依照这样的传播速度,只怕出不了一月,便要天下皆知了。
皇帝也没有耽误,当即便令御史台及刑部彻查此事。
皇帝动作如此迅速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一是为了平息民愤,安抚前线将士,二则是为了撇清关系。
——在之后传回来的折子里,薛忱将事情的原委道来后,此事居然还牵扯到了皇帝的头上。 🄼.𝙑𝓞𝘿𝙩🅆.🄻🄰
原来当初,薛惟率领三万大军追击夏军只是做给人看的假象。
实际上,薛惟是打算秘密绕道行军至夏军背后。
只要成功,他便能与薛贺带领的军队对夏军进行前后包夹之势,届时必定能一举击破夏军。
此番行动有些冒险,以防万一,薛贺和薛惟未曾向任何人透露过消息,就连那些跟着薛惟绕道行军的士兵们,也都一直以为自己还是在追击夏军,完全不知道真相。
可他们的行踪却还是被人发现了。
夏军在他们必经的峡谷之路上提前设下了埋伏,就这样,薛惟和他带领的整整三万士兵被尽数杀害,只留一个薛惟的亲卫侥幸逃生,在带回薛惟尸首告知一切真相后,也力竭而亡。
这绝不是偶然。
夏军是提前知道了他们的计划,提前蹲守,所以才能够在山谷之中设下落石羽箭木桩等等埋伏。
可提前知道他们计划的少之又少,军中仅仅就只有薛贺薛惟两人而已。
这总不可能是薛贺出卖了自己的儿子,让自己的儿子去送死吧?
——不在军中,就只能在前朝了。
绕道行军的事情,除了父子二人外,其实还有一人——
皇帝。
战初,皇帝曾多次来诏,要求薛贺薛惟尽快夺回被攻占的三座城池,也好在薛贺薛惟不辱使命,顺利夺回了那三座城池。
但很快,朝中又来诏令,要求他们乘胜追击,争取歼灭夏军,以绝后患。
这诏令与父子二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两人自然欣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52章 欲买桂花同载酒52(2/2)
夏帝病危,夏国朝政一片混乱,前线无人能管,这实在是一举攻入夏国的最好机会,他自然就写了密旨告知薛贺薛惟了。
但。
“薛贺将军所写的那一封密函,朕从未收到过。”
宣政殿里,皇帝召集来了各部大臣,当着御史大夫、孔弥远还有唐大伯等人的面,难得开口解释了一句。
身为皇帝完全可以不解释什么。
但此事事关重大,涉及两位将军还有无数沙场将士、西北百姓们的枉死,他也不得不开口,和底下的臣子解释一番了。
御史大夫王雍沉吟片刻,“薛贺将军的那位心腹可有消息了?”
一旁的兵部侍郎开口回答:“薛忱将军并未提及过此人。”
此话惹得在场的几位老官都扫过去了一眼。
那兵部侍郎不明所以,但在这一群都比他官阶要大的大人们的目光下,还是紧闭了嘴,低下了头。 𝙢.🅅🅾𝔻🅃🅆.🄻𝙖
王雍虽然也扫了一眼那兵部侍郎,但也没有多想,只是继续说回刚刚的话题,“或死或逃,只怕已是找不到那人了……”
“从薛忱将军所奏来看,边关布防图亦被提前泄露,这才导致大战之中,西北各城池毫无抵抗之力便被夏军攻破城门——陛下,此事必定有三品以上官员通敌卖国,还请陛下多予臣一些时日,仔细调查其中。”
皇帝按着额头,眉心紧皱,“要快。”
“是。”
几位大臣又商议了一会该如何安定民心、平定前线将士怨气、抚恤薛家家眷等种种事宜。
一直到天色昏沉,宫门即将落锁,一众大臣才陆续离去。
宣政殿里留下的,除了太监宫女外,便只剩下了今日作为翰林院修撰来记录皇帝言行的唐今。
比起那一个又一个的老狐狸,皇帝对待这位年纪尚轻,官阶也低的翰林学士还是要随意许多,“唐卿如何看待此事?”
唐今低眸,答得取巧,“前线战事未停,平定军心为上,薛将军此举还是有些冒进了。”
这当然不是她的想法,她答的,不过是皇帝这会想听的。
前线还在打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