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
薛忱没能通过孔弥远考核。
在孔弥远那里薛忱还是强忍住了眼泪,但是等到唐今一起回到丞相府后,他便忍不住了,抱着唐今小声哭了许久。
几月后,薛忱又一次去找了孔弥远。 𝕄.𝓥🅾𝙙𝕋𝙒.𝙇𝘼
只是,即便去之前两月,唐今已经给他恶补了一些孔弥远有可能会考校的地方,但最后却还是以失败告终。
唐今将一切看在眼里,却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孔弥远出的题目难,但那也是对于薛忱而言。
对于孔弥远以往教导的那些秀才举人来说,他出的题目,并不能算特别难。
可要现在才八岁的薛忱一下去学会旁的举人学了十多年才学会的东西,那实在太过为难了他。
好几次,唐今都看见薛忱一边背书,一边抹眼泪,显然是已经学得很辛苦了。
可之后薛忱又试了几次,却依旧没有一次成功的。
这样的失败一直持续到了昭绪五年年末——薛忱九岁的时候。
这一次,当薛忱再一次拜访尚书府的时候,孔弥远没有再给薛忱出那些对于他而言还实在太难的问题,而是直接收下了他带来的拜师礼。
已经做好了考核准备的薛忱有些呆,旁边的唐今也有些惊讶。
瞥见两个孩子脸上那一脸没反应过来的懵懂表情,孔弥远淡笑了一声,“持之以恒者,终必有成。这一年的考核,你已经通过了。”
他很少教导孩子,并非因为孩子学问低他不愿教导,而是因为,十来岁以下的孩子,往往还未曾定性,难以定下心来读文章。
但是眼前的这个孩子,却让他有些刮目相看了。
这孩子性子虽然柔软,但却不寡断,为了朋友至情至真,实在难得。
在说完那句话后,孔弥远便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14章 欲买桂花同载酒14(2/2)
的两个小徒弟离开,私下与自家夫人闲谈之时,孔弥远才感慨了一声。
“日后若是这两个孩子犯了错,我恐不忍苛责啊……”
尚书夫人虽也点头认可,但还是笑话他:“你这话若说出去,那你这大儒之名怕是就要坐不住了。”
孔弥远失笑,“也只说与夫人听了。”
…… 𝓜.𝕍𝙤🄳𝓣𝙒.🄻𝙖
好事成双,在薛忱通过孔弥远的考核,和唐今成为同门不久,边关就传回来了捷报。
历经三年大战,边夏国终是坚持不住了,主动派遣使臣递交了降书,向大商求和。
朝堂上在经过一番讨论后,最终还是决定接受求和。
三年的大战对国库损耗不少,再战下去,未必会有好结果,是该休养生息了。
夏国使臣率先抵京,两国针对求和条件的商议持续了一月,最后才以边夏割地赔款结束。
夏军偃旗息鼓,边关暂归和平,而这也就代表,薛忱的父兄——要班师回朝了。
昭绪六年三月,大军凯旋那日,唐今跟着薛忱一起站在城门上踮着脚往远处望。
望了许久,他们总算望到了那大军奏着凯乐而来。
城门大开,穿着赭色铠甲的一众将领骑马入城。
薛忱高兴地跑下城门,费力挤开一众欢呼着抛撒花瓣的人群,朝着为首的那两位将军跑去。
等唐今追上他的时候,就见为首那位留着胡子,瞧着威严刚直的将军一把将薛忱捞起,抱着上了马,开怀大笑。
薛忱也笑得很开心,只是笑到一半,他突然想起什么,小短腿扑腾了两下,神色着急起来。
没一会,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