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之后,十几个从北平和天津重金雇佣来的内庭宫造高手,带着众多的徒子徒孙,直接被一架军用运输机,一股脑被送来缅甸。原本还怕的要死的他们,得知唐城重金雇佣他们,只是为了在这里营造一座王宫,他们这才算是放下心来。被伦敦再三催促的唐城,终于在三天之后,在龙虎山天师选定的黄道吉日,对外宣布缅甸独立。
缅甸宣布独立,像一颗重磅炸弹,令外界众说纷纷。一直关注亚洲事务的其他国家和势力,一直都以为,在约旦之后,南亚最先独立的国家就应该是印度,可他们谁都没有想到,缅甸这次却抢了先。缅甸宣布独立,伦敦方面只是不痛不痒的发表了一番看法,便没有了下文,让等着看热闹的苏联和美国,也是等了个寂寞和不解。
印度的反应,果然是如同唐宁街料想的那样,缅甸宣布独立,果然是刺激到了他们。就在唐城宣布缅甸独立的第二天,蒙巴顿的官邸便遭遇了一轮袭击,原本选择静坐绝食的国大党,也无法控制姐二连撒出现的袭击,印度彻底乱套了。潜伏在印度的英国情报人员,眼见着局势如同他们预想的乱起来了,便马上根据唐宁街的计划,开始在印度境内制造舆论引导,尤其是东巴地区。
随着第一次起冲突爆发,原本就跟印度中央政府貌合神离的东巴地区,随即爆发了流血事件。而与此同时,东巴地区和缅甸的边境一带,出现了印度边境部队开枪射杀边民的事件。在这些被射杀的边民之中,很是不巧的,正好有一队来缅甸边境探找珍贵植物样本的科考队。而且这只科考队里,不只有英国人和法国人,而且还有美国人和三名记者。
更加不巧的是,这三名随队的记者,正好带了摄像机,讲印度边境部队当时开枪的场景,给拍了个清清楚楚。诸多的巧合,造就出了这个爆炸性的新闻,两队正在附近山林里进行山地训练的缅甸少年军,成功救下了剩下的科考队员和边民,顺便还在科考队的鼓动下,打死打伤多名印度边防士兵,并且抓获三名印度边防军的军官。
边境袭击事件,瞬间点燃世界舆论,不管印度国大党如何辩解,科考队随队记者拍下的胶片,却已经说明了问题的真相。在这种情况下,唐城作为缅甸总督,随即下令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136章 好事临门(3)(2/2)
连连,他们更是指挥蒙巴顿,对待印度要强硬起来。印度人也不是傻子,蒙巴顿的两种反应,让他们意识到,东巴地区的事情,很可能是英国人在背后搞出来的花招。所以,他们绝对不能低头,他们也只能抽调兵力,开始大举增员东巴地区,将入境的缅甸武装打回去。
唐城却在这个时候,临时组建出两支人数超过三万人的缅甸民兵部队,让他们顺着重装部队开辟出的路线,开始进驻东巴地区,并接替德裔步兵团的防区,为方胜利减轻压力。缅甸开始增兵,令印度压力倍增,而且前方指挥德裔部队的费舍尔,还征召了大批东巴平民,在他们的控制区里修建了一座临时机场。将机场迁移进东巴地区,更加方便对于前锋部队的支持,也更加加强了对印度军队的打击力度。
印度东巴地区爆发的冲突,战争惨烈程度远没有中东战事强烈,但影响却是巨大的,尤其获得了苏联和美国的特别关注。可缅甸现如今已经宣布独立,并且获得英国的肯定,而缅甸出兵并非无故侵略,而是为了逼迫印度惩治边境射杀边民的凶手和幕后真凶。所以,不管苏联和美国人如何琢磨,都找不到理由去指责缅甸,毕竟缅甸出兵是事出有因。
不过也有人提出,缅甸边境的射杀边民事件,有可能是一桩被设计好的圈套。可当时被印度边境部队,开枪射杀的还有美国和英法两国的科考队员,三名记者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的内容,更是无懈可击。所以,这种阴谋论的说辞,在欧洲并没有太大市场,大多数了解此事的欧洲人,都在谴责印度而不是刚刚独立的缅甸。
在唐宁街的暗中操作下,边境事件的热度,一直没有降下来,而且随着事件的推移,不少侨居在英国的印度裔,都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当面指责,甚至出现了袭击围攻他们的举动。很快,方胜利他们,就跟印度抽调来的援军交上火了。不想部队出现不必要损失的方胜利,选择了主动后撤,避开对方的锋芒。增援而来的印度军队,误以为对手害怕了,便大举展开攻击态势,却疏忽了地形的制约。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